2025年河北省保定市初二上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里,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B.《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 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这部作品严谨科学又幽默活泼。

D.《昆虫记》中,作者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地称它们为清道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踊跃       严峻         宽慰      人情事故

B.清冽       静穆         怠慢      辗转反侧

C.募然       褪色         嘱咐      大砌大悟

D.振撼        油膜         偏辟      世外桃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发现地——学堂梁子遗址所在的秦岭及汉水中上游河谷,是世界也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人类演化圣地。

B.通过开展“读经典   习汉字”的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了要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有待进一步研究。

D.为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十堰市教育局在全市学校大力推行“健康大课间”活动。

4、有关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A.吴伯箫的散文《灯笼》是以“灯笼”为叙事抒情线索,从文化内涵和时代内涵两个角度表达了灯笼对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B.《社戏》一文选自《呐喊》,该文虽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但文中的“我”并不是指作者鲁迅,而是指“迅哥儿”。

C.阿西莫夫,英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D.贺敬之的《回延安》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于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诗善用比喻的修辞,请找出诗句中的两个例子,具体分析其表达上的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课文默写

淮南秋雨夜,   。(韦应物《闻雁》)

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泥香带落花。(葛天民《迎燕》)

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韩愈《马说》)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苏联___________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_________的领导下,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优秀小说。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土壤的前世今生

郭俊刚     赵恒勤

①你可知道,田野里松软芬芳的泥土来自坚硬巨大的岩石?几十亿年间,神奇的大自然让坚硬的岩石悄然变成了肥沃的土壤。

②早在几十亿年前,地壳表面裸露的岩石受到风力和水力的侵蚀,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渐破碎和分解。大块的岩石变成了小块,小块又变成了细粒。在岩石由大变小、由粗变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叫成土母质的物质,这个过程叫作风化。要注意的是,成土母质还不是土壤。时间又过了数亿年,成土母质在水、空气、腐殖质和微生物的帮助下,逐步形成真正的土壤。在自然界,需要300年到1000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大约2.5厘米厚的土壤。

③但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大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有的地方,土壤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粗放的矿产资源开发是造成土壤酸化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土壤酸化是指酸性物质使土壤变酸的过程。一部分是矿物开采过程中,硫化矿床从地下开采到地表后,矿石中的硫元素会转化为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随同降雨、地表径流等进入土壤,导致土壤酸化;另一部分是在矿物加工利用过程中,如煤炭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量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遇水形成酸雨,降落后使土壤酸化。而铜、铅、锌、铬、镉、汞、砷等重金属进入到土壤中,超出土壤承载能力,则会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诱发植物发生病变甚至死亡,有的会在植物体表或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④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土壤环境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通过矿山土地复垦,增加可耕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开采工艺的改进,充分利用采空区和废弃巷道,减少地表塌陷和废石排放;通过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优化,实现对矿产资源的高效节约集约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

⑤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整个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土地数量的保持,还要注重土地利用质量的提升,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选自《中国自然资源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壤的形成需要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个过程十分漫长。

B.第②段加点词“大约”表示“2.5厘米”只是估计而得,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人类对土地资源造成的伤害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大自然的本领不断地增强而增大。

D.土壤中的重金属超标则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有的会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2】文章的标题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前世”和“今生”分别指什么内容?

【3】如何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土壤环境造成的损害?请根据选文简要概括。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你以“期待 ”为题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表达有创意。3.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