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区分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用燃着的小木条

B.鉴别CH4和H2两种无色气体: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燃烧产物

C.鉴别NaOH、NH4NO3固体:取等量样品,加适量水溶解,测量温度变化

D.除去FeCl2溶液中含有的少量CuCl2:加入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2、下列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镁MgO2

B.氯化亚铁FeCl3

C.氯化钠NaCl2

D.氢氧化钙Ca(OH)2

3、恒温蒸发掉某溶液的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原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剩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燃烧匙

5、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向两份足量且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

B.向两份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至过量

C.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红磷

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制生石灰

A.A

B.B

C.C

D.D

6、高铁在高速时刹车,易导致铜制闸片软化,影响制动效果。我国科研团队在铜制制动材料中加入三元陶瓷,攻克了高铁制动这一技术难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制闸片是铜的合金,属于纯净物

B.高速制动时摩擦生热,温度升高,导致铜制闸片软化

C.加入三元陶瓷改变制动材料组成,提高了闸片抗高温等性能

D.三元陶瓷在航天航空领域也可能有应用优势

7、在实验室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均不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1

方法2

A

氧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分别通入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B

水和硫酸铜溶液

观察颜色

取样,分别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C

五氧化二磷和氯酸钾

取样,观察颜色

取样,分别加入试管中加热足够长时间,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D

白糖和食盐

观察颜色

品尝味道

A.A

B.B

C.C

D.D

8、阿彩同学用KC1O3和MnO2混合物10g,加热制取氧气,混合物中钾元素质量分数为15.6%,那么将此混合物加热至完全反应,则剩余固体质量为

A.1.92g

B.8.08g

C.3.84g

D.6.16g

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各成分都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气体中属于空气成分且能用于食品防腐的是

A.水蒸气

B.氢气

C.氮气

D.氧气

10、下列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C.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

D.面粉中加入少量的碳酸氢钠可以使馒头松软可口

11、实验室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备二氧化碳,其原理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12、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

B

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铜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C

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少量木炭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气体

A.A

B.B

C.C

D.D

13、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铕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如图是铕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原子中的中子数为63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

D.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Eu

14、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中,推理是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碳酸盐滴加稀盐酸能产生气泡,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泡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5、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作冰箱除味剂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工业炼铁

C.铜丝具有导电性,用作导线

D.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16、四氟化氙(XeF4)是人类较早认识的稀有气体化合物之一,下图是制取XeF4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31:38

C.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17、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的化学家是

A.门捷列夫

B.拉瓦锡

C.道尔顿

D.居里夫人

1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盛有一根铁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

B.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铁丝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碳和二氧化碳在密闭容器中高温至恰好完全反应

19、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0、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甲烷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B.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反应前后铁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D.生成物中有一种单质

21、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A.

B.

C.

D.

22、下列对化学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能量观: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变化

B.微粒观: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C.守恒观:4g氢气和32g氧气反应,可生成36g水

D.分类观:根据组成元素的不同,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所以物质的用途都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

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24、氯乙烯(C2H3Cl)是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下列关于氯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乙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3

B.氯乙烯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

C.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5

D.氯乙烯由2个碳原子、3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

2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B.稀有气体在通电条件下能发光,用作航标灯

C.氢气能燃烧,可填充探空气球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制造硝酸

26、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杭州盛大开幕,主火炬全球首创采用零碳甲醇(CH3OH))燃料。零碳甲醇可利用焦炉煤气中的氢气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实现了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符合“碳中和”属性的绿色能源。如图是甲醇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

B.一个甲醇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都没变

D.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填空

物质

氧气

氩气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氯化钠

符号

 

 

 

 

 

 

 

 

组成元素

 

 

 

 

 

 

 

 

构成微粒

 

 

 

 

 

 

 

 

 

 

 

28、在我国南方所饮用的水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1)可以除去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的步骤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为________

(3)A步中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去水中有颜色和气味的杂质,通常向水中加入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作用,该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5)自然界中的水有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_____来区分,生活中常用___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6)下图所示为过滤的操作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 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 

②该操作还缺少一种仪器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

③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②外)

④过滤后发现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⑤小涛同学从趵突泉中取水样过滤,取澄清滤液大约5ml,置于洁净的小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慢慢蒸发,水分蒸干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许白色的固体残留,由此说明过滤后得到的水是___________(纯净物”、“混合物之一),其原因是过滤后的水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制取纯水,还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_______

 

29、化学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合理利用资源

1)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炎热的夏天农民伯伯在使用化肥(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铵)前,发现仓库里的化肥气味变得浓烈,而且有些破损袋中化肥变少了,原因是_______(填写文字表达式),因此该化肥保存方法是_______

2)钢铁具有优良性能故被广泛应用,然而一般的铁制品并不耐腐蚀容易生锈,因为铁生锈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所以为了防生锈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写一个即可)。

3)蜡烛是常见的生活用品,主要成分是石蜡,蜡烛燃烧可以看到明亮火焰,若上方罩上干冷小烧杯,可以看到内壁有_______,若小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则会_______,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4)取少量葡萄糖、砂糖、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上加热至完全烧焦,发现都得到黑色物质,由此可说明它们都含有_______元素(填元素名称)

5)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在做镁条燃烧的实验中,需要借助实验仪器来完成,夹持镁条用_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同),加热用_______ 开始燃烧时立即移到_______上方。

30、用化学符号表示:

(1)3个汞原子______

(2)标出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

31、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金刚石__________

4个钾原子_______

3个钙离子______

2个水分子_______

⑤氧化镁__________

⑥碳酸钠_________

2)如图所示,将一小块干冰(CO2)放进一个塑料袋,将袋口扎紧,一段时间后,塑料袋鼓起。

①从物质分类看,干冰属于____(填标号)。

a氧化物   b c   d

②从物质组成看,干冰由碳、氧2种元素组成,碳、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

③从微观角度分析,塑料袋鼓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如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中最有可能是气体的是________

(2)t℃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 ℃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________

(3)20 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4)若将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 ℃,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提纯含少量B杂质的A物质,应该采用的提纯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3、我市护城河污染严重,政府加大力度治理,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河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活性炭能除去河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物质,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性;

4)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分离不溶物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

5)为保护护城河水,请你提出一条防治水污染的建议______________

6)按如图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甲、乙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检验乙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______。实验结论:水由___________组成。

 

34、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氧元素___________

(2)碳酸钠___________

(3)3个钙离子___________

(4)氦气___________

(5)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

(6)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3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17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2)写6、8、20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并标出6号元素化合价)_______

(3)写出将上面化合物加到1号与17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4)上图椭圆圈出的7种属于_______元素,它们在物理性质上的通性有(写出4点)_______;椭圆所圈的后5种元素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

36、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镁离子

(2)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3)2个水分子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

(2)加入药品前,应对发生装置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且能获得平稳的气流,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___________装置,图中F所示的收集方法称为___________法。

(4)CO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推知收集CO2应采用___________装置,若将G装置内装满水用于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选填“c”“d”)进入G中。

(5)H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6)若向100g3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2g二氧化锰,实验结束后,对剩余物质过滤、洗涤、烘干,黑色固体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38、(15分)碳酸钠、碳酸氢钠是中学常见的化合物。

探究一: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反应

如图所示,将两气球内的NaHCO3和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已知盐酸足量,且装置气密性良好。

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俗名是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NaHCO3Na2CO3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任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已知NaHCO3、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4、106,通过计算:实验结束后,   (填“A”或“B”)试管的气球更大。

探究二:碳酸氢钠、碳酸钠固体与酸反应的热效应

【发现问题】在探究一实验过程中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的试管温度降低,而盛Na2CO3的试管温度升高。

猜想与推测】甲同学由此推测:NaHCO3和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Na2CO3和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

实验与数据】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测不妥,通过以下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数据记录如下

步骤①

步骤②

步骤③

步骤④

步骤⑤

测量10mL水温/℃

加入物质0.5 g

溶解后测量溶液温度t1/℃

静置一段时间后测量溶液温度t2/℃

加入20%盐酸10 mL反应后测量溶液温度t3/℃

20

NaHCO3

18.5

20.0

20.8

20

Na2CO3

23.3

20.0

23.7

【分析与结论】

(1)由步骤①~③比较得到的结论  

(2)由步骤④~⑤比较得到的结论是:

(3)结合上面探究活动,你认为甲同学推测的不妥之处是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铝、铁、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出土的古文物中,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有锈迹,而铁器锈迹斑斑。这表明金、铜、铁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A.金、铜、铁   B.铁、金、铜   C.铁、铜、金 D.铜、金、铁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年全世界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请你提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6分)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 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

(4)过氧化氢制氧气: _

上述反应中,反应(2)、(3)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反应;反应(1)、(4)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反应。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