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雾霾天气不仅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把“也”改为“而且”)
B. 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在句末添加“的方法”)
C. 进入初中后,他一直始终参加书法班的学习。(删掉“始终”)
D.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自觉培养处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将“处理”和“发现”调换位置)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逗得一向严肃的大人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B. 他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据.理.力.争.,试图推卸责任,逃避惩罚。
C. 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D. 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是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同学的作文要么文.不.加.点.,要么一逗到底。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出于对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 妒心理。
B. 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永远爬不完。
C. 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多欣赏美景的感叹。
D. 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B. .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C. 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叹为观止。
D.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任选其一说说妙在何处。
6、古诗文默写
我们读古典诗词,不是真的在读,而是用心在体悟,体悟那曼妙、美好和壮阔,沉浸在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中。王维《使至塞上》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传神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李白《渡荆门送别》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答谢中书书》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黄昏时山水间景物的变化之美;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绘战争激烈的场面。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蟋蟀是怎样演奏出如此动听的音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乐器吧!
其实,蟋蟀的乐器很简单,只是一张简单的弓,上面有一个钩子和一层振动膜。它的右翼鞘盖着左翼鞘,差不多全盖住了,除了后面和转折处包在体侧的一部分。两个翼鞘的构造是完全一样的,上面长着细脉,翼鞘平铺在蟋蟀的背上,旁边突然斜下成直角,紧裹着身体。你把两个翼鞘中的一个揭开,朝着亮光仔细地看,会看到翼鞘是淡红色的,除了两个相连的地方之外,前面是一个大三角形,后面是一个小的椭圆形,上面有模糊的皱纹,这两处地方就是蟋蟀的发声器。
在前面那一部分的尾部边沿上,有两个弯曲而平行的脉,在脉线的当中有一个空隙。空隙中有五六条黑的皱纹,看起来好像梯子的梯级。它们是供摩擦用的,可以增加弓的接触点的数目,增强振动感。在下面,围绕空隙的两条脉中的一条成为肋状,且成钩的样子,这就是弓。
这件乐器真的很精美,上面有一百五十个齿,嵌在对面翼鞘的梯级里,使四个发声器同时振动,下面的两个直接摩擦发出声音,上面的两个是由于摩擦器械的震动而发声。蟋蟀就是利用这四个发声器把音乐传到数百米之外,音调听起来还很急促呢!
开始我以为蟋蟀的两个弓都有用,但是经过观察才知道,几乎所有的蟋蟀都是右翼鞘盖住左翼鞘。我曾拿很多只蟋蟀来试验,把它们的左翼鞘盖在右翼鞘上。可是,这些聪明的小家伙总能把自己的翼鞘调整过来,还是让右面的翼鞘盖住左面的,然后才开始唱歌,真拿它们没办法。这些小音乐家还有一个本事,就是可以调节声音的高低与节奏,这取决于翼鞘被弓压迫的部位,同时,还会受到翼鞘位置的影响。假如蟋蟀想发出高一些的声音,翼鞘便会高高地抬起来,要是想发出低一些的声音,翼鞘便放低一些。小蟋蟀操作起来很自如。繁星满天的夏夜,躺在柔软的草地上,听着蟋蟀优美、动听的歌声,这种感觉真好!
【1】以上这段文字选自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_(名字)的《___________》。这段文字提到的研究对象是蟋蟀的___________。
【2】通过以上文字的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不符合这本书内容的一项是( )
A.本书融合了科学与文学,这也意味着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
B.本书的感情基调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读者能够同时获得知识和思想。
C.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着重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
D.作者借鉴别人对昆虫细心观察、潜心研究的成果,娓娓道来,生动有趣。
【3】这本书既是科学小品,也是百科全书。它以其瑰丽丰富的内涵,唤起人们对万物、对人类和对科普的深刻思考。请结合上文和所阅读的整本书中的情节,谈谈你对“这种感觉真好!”的理解。
8、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①出壳的幼虫一离开腐殖土后,使用背部爬行,也就是说在同类昆虫中,它的爬行方式是富有特色的。它四脚朝天、用背行走的技艺从一开始的担动中就显现出来。
②幼虫长得肥胖,有一法寸长,背部凸起,肚子扁干。背上有很大的裙痕,在招痕处稀破地长着如刷子般的细毛;肚子表面是光滑的,在细嫩的皮肤下显现出一个布满褐色斑点的大垃圾袋。腿型较好,但短小轩弱,与庞大的身躯比例不符。
③如果你把它放在桌子上,这个焦虑的小虫就会四脚朝天,靠背部行走,毫无生气。这就是它正需的走路方式,(A)的幼虫不会用其他的方式行进。如果你把它翻过身来,希望它按一般的方式前进,那么这将是没用的尝试,要么,它把身子卷成弓形,一动不动;要么,有点进展的话,它使用跟别的昆虫相反的方式行进。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
④这时,它走动起来,背上的软垫受一层强有力的肌肉驱使从而提供支撑,使它飞速前进,多亏了它的刷毛,即使在光滑的平面上,它也能行走自如。由于步带上刷毛繁多,所以提供了强大的牵引力。
⑤因为烂叶堆里不透光,我观察不到想看的情况,所以我在半透明的地方给它的大颚一个支撑物,这样我就可以看到我想要的。支撑物是一根长度适中的玻璃管,两端都有开口,内径越来越小。
⑥只要坡璃管内径比它的身子粗时,它就用背部前行,接着幼出进入到内径同它的身子一样粗的部分,它就不再用原先不同寻常的方式行进了。幼虫把肚子朝上、朝下或到过来,不管用什么姿势都能前进。我看见它背上的肌肉较垫,像波浪一样有规律地推进,就像一片平静的水城因一颗丢下的石子而泛起涟漪,并扩散开来。我看见它背上的毛一弯一坚,如同随风波动的庄稼一样。
(选自《昆虫记》江苏人民出版社)
【1】选文的作者是法国的___________,A指的是____________。
【2】画线句“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中的“独特之处”指什么?造成这种“独特之处”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昆虫记》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是作者独特的研究方法,他说自己在“探究生命”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9、命题作文
泰山、黄山……都是自然界壮美秀丽的山,理想、成就……都是人生要努力攀登的山,苦难、挫折……都是人生要跨越的山。
请以“面对那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