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发生改变
②冰雪融化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③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④2Fe3+和3N中的“3”都表示微粒的个数
⑤三个硝酸根离子:3
⑥、
、
表示的微粒都带电荷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3、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
4、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B.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C.干冷烧杯内壁无明显变化
D.点燃氢气前不用检验纯度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
6、2022年5月10日,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新冠治疗新药千金藤素(C37H38N2O6)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以下关于C37H38N2O6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构成
B.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7:38:2:6
C.一个C37H38N2O6分子是由83个原子构成
D.C37H38N2O6中含有一个N2分子
7、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试验方法 |
A | 比较Fe、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 | 将Fe和Ag分别加入CuSO4溶液中 |
B | 除去CO中混有的CO2 |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
C |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取样,加入二氧化锰 |
D | 鉴别空气和氧气 | 分别将点燃的木炭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
A.A
B.B
C.C
D.D
8、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生活中的现象 | 解释 |
A |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 分子不断运动 |
B | 酒精温度计中的酒精热胀冷缩 | 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
C | 湿衣服在夏季比冬季干的快 | 水分子在受热时,自身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
D | 蔗糖有甜味 | 蔗糖分子有甜味 |
A.A
B.B
C.C
D.D
9、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1连接的电源正极一端
B.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为O2
C.产生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该实验可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10、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描述中(或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厨房菜刀生锈
B.家中自制醪糟
C.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
D.家中自来水烧水壶底部有白色固体
11、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承担家庭劳动,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化学知识 |
A | 用天然气灶炒菜 | 天然气燃烧放热 |
B |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 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 |
C | 用厨余蔬菜、果皮垃圾自制肥料 |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
D | 活性炭包放入运动鞋中除臭 |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
A.A
B.B
C.C
D.D
12、历史文化知识彰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下列对文献记载的解读错误的是
A.《本草纲目》“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NaOH
B.《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发生化学变化
C.《易经》记载:“泽中有火”,是指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燃烧的现象
D.《周礼》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属于盐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 CO与CO2 | 闻气味 |
B | 鉴别 O2与CH4 | 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 |
C | 除去 CO2中少量 CO | 点燃 |
D | 除去 FeCl2 溶液中的 CuCl2 | 加入足量 Mg粉,过滤 |
A.A
B.B
C.C
D.D
14、下列物质类别、化学名称、俗称或主要成分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 | 物质类别 | 化学名称 | 俗称或主要成分 |
A | 纯净物 | 天然气 | 沼气 |
B | 氧化物 | 二氧化碳 | 干冰(固体) |
C | 混合物 | 过氧化氢溶液 | 双氧水 |
D | 化合物 | 乙醇 | 酒精 |
A.A
B.B
C.C
D.D
1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NaCl+K2SO4=Na2SO4+2KCl
B.2Ag+2HCl=H2↑+2AgCl
C.Cu+FeSO4=Fe+CuSO4
D.Cu+Hg(NO3)2=Hg+Cu(NO3)2
16、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厨房燃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D.“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17、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不可行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或操作 |
A |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 溶解、过滤、蒸发 |
B | 除去盐酸中的稀硫酸 | 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
C | 区分氧气、空气、氢气 | 用燃着的木条 |
D | 鉴别软水和硬水 | 加入肥皂水,振荡 |
A.A
B.B
C.C
D.D
18、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
19、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单质:金刚石、水银、干冰
B.合金:生铁、不锈钢、铝合金
C.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
D.化合物:高锰酸钾、天然气、稀硫酸
20、若要烹饪出味道鲜美的鱼,厨师通常是将鱼煎过后,再依次加入少许食醋和白酒,这是因为食醋中的乙酸与白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有特殊香味的乙酸乙酯(CH3COOC2H5)。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就法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个元素构成的
B.乙酸乙酯中分子有香味
C.乙酸乙酯是由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D.乙酸乙酯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2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为: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B.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实验都能证明水的组成
C.水结成冰之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D.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加少量细沙
22、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向世界承诺: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大国担当。“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A.二氧化碳
B.碳元素
C.碳原子
D.碳单质
23、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含碳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4、下列词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
B.滴水成冰
C.木已成舟
D.火上浇油
25、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
B.铁锈
C.五氧化二磷
D.高锰酸钾
26、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目的 | 主要实验操作 |
A | 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 加入明矾,充分振荡,静置 |
B | 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的O2 |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 |
C | 鉴别硬水和蒸馏水 |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
D | 排空气法收集O2时验满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燃烧更旺 |
A.A
B.B
C.C
D.D
27、用化学符号填空。
(1)1个氧原子_______;
(2)2个氢分子_______;
(3)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
(4)正二价的Mg元素_______;
(5)氧化亚铁_______。
28、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氢元素______。
(2)两个钠原子______。
(3)两个氮分子______。
(4)镁离子______。
(5)5个碳酸根离子______。
(6)二氧化锰中锰元素显+4价______。
29、化学符号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用语表示: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两个氦原子_____;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两个碳酸根离子_____。
30、(1)生活中许多水源被人们的不文明习惯所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 (填操作名称)进而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若进行完该操作后,发现滤液仍旧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2)日常生活中硬水给人们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通过 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有些科学家预言: “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警示我们应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请你举一例节约用水的做法:(合理答案均可) 。
(4)右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产生的气体是 ,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电解水实验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该实验所得数据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现象,你认为下列解释或结论不可取的是
A.生成氧气一端的装置气密性不好
B.相同条件下,在水中溶解的氧气比氢气稍多
C.连接生成氧气一端的电极被氧气氧化,消耗了一部分氧气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确认实验成功
31、暑期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走进工厂,在实践中认识化学、体验化学、感悟化学。
(1)去工厂的途中,同学们看见路边鱼塘中用水泵把水喷向空中,这样做可以增大__________,达到___________目的。
(2)在工厂里,同学们看到车间里备有水基型灭火器,灭火时水基型灭火器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料的表面,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此过程中体现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
(3)同学们取锅炉用水的水样,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到产生大量泡沫,验证了锅炉用水是_______,同学们还参观了工厂循环用水和污水处理的流程,提升了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4)工厂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小明自觉响应垃圾分类回收的倡导,将饮用完的金属易拉罐投放到________垃圾箱。
32、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2) 2个硝酸根离子_____;
(3) 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1)硫在空气中燃烧_____;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_____;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
以上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_____.
34、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
(2)下列生活中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湖水 B雨水 C蒸馏水 D地下水
(3)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35、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依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是______,水是由______组成。
(2)将“嫦娥一号” 送上太空的火箭推力巨大,因为它所使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则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净水器中常使用活性炭的______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4)Cl2常作自来水消毒剂,其原理是:Cl2+H2O=HClO+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5)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
36、请根据要求填写化学符号:
(1)两个氯离子______ 。
(2)标出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是______ 。
(4)三个钠原子______ 。
37、已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极易溶于水生成氨水。请根据下图装置及要求完成气体制取。
(1)上述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2)请写出用KMnO4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3)实验室常用加热熟石灰与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若从上图装置中选择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____(填字母代号)。在用C装置收集制取的气体时,可将氨气(NH3)从导管口___端通入,若在该装置另一端导管口放置一团用无色酚酞试液润湿的棉花,即可判断氨气是否收集满,其原理是____。
3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⑤熄灭酒精灯 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是________(合理即可)。
(3)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用D装置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4)实验室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取密度比空气小又难溶于水的氢气,若用图中装置制取一瓶干燥的氢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
39、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请根据所学知识,依据物质的类别,自拟分类标准,将下列物质平均分成三类:
火碱、干冰、亚硝酸钠、消石灰、氯化铵、生石灰
①分类标准:_____;②包括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①_____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是除K、Ca、Na外,因为这三种金属活动性太强,加入盐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生成的碱再与盐反应。请你写出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②_____。
40、某同学使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得数据如下导管容积忽略不计,单位是
:
集气瓶容积 | 实验前集气瓶内水的体积 | 实验前烧杯内水的 体积 | 实验后烧杯内水的 体积 |
250 | 20 | 200 | 165 |
(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2)该实验测得的氧气的含量为______精确到
(3)造成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