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生石灰
B.碳酸钠
C.熟石灰
D.石灰石
2、雷电交加的天空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可用以下模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3:1
D.丙与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5:9
3、 某项目式学习小组取一杯河水,在实验室中进行过滤操作。过滤得到的水澄清透明,学习小组过滤操作和有关猜想正确的是
A.过滤后的水可能为纯净水
B.玻璃棒需轻靠在三层滤纸上
C.过滤时液面可以高于滤纸的边缘
D.使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过滤速率
4、动手实验、观察记录现象、推出相应结论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 ||||
现象 | 甲瓶中出现白色浑浊,乙瓶中无明显现象 | 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 旋紧瓶塞,振荡,软塑料瓶变瘪 | 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 |
结论 |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
A.A
B.B
C.C
D.D
5、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按照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B.混合物:空气、液氧、大理石
C.金属材料:生铁、硬铝、黄铜
D.CO、SO2、PM2.5都是空气污染物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 B.倾倒液体 | C.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 | D.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
A.A
B.B
C.C
D.D
7、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先膨胀后恢复原状。如下表中液体
和固体
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水 | 水 | 水 | 双氧水 | |
氧化钙 | 硝酸铵 | 氢氧化钠 | 二氧化锰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某食品包装袋中脱氧剂的成分可能含有铁粉、碳粉、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铁中的几种,兴趣小组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A的化学式为Fe
B.黄色溶液b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Fe3+、H+
C.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
D.该脱氧剂中只含有的成分是铁粉、氧化铁和碳粉
9、研究小组对该水样进行过滤,其目的是
A.除去水样中溶解的物质
B.除去水样中的不溶性固体物质
C.使水样变成纯净水
D.对水样进行消毒处理
10、2023年为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鼓励驾驶私家车出行
C.发展清洁能源
D.露天焚烧生活垃圾
11、物质的鉴定、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除去KCl固体中的KClO3 | 将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变 |
B | 鉴别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 用灼烧的方法 |
C | 分离Fe和CuSO4的固体混合物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
D | 验证铁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 | 将铁丝插入AgNO3溶液中 |
A.A
B.B
C.C
D.D
1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读数为4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3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等于10mL
B.大于10mL
C.小于10mL
D.无法判断
13、化学上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不锈钢
B.干冰
C.碘酒
D.石灰石
14、对燃烧及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进行了下图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对比①②可探究:接触空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B.对比②③可探究:燃烧的剧烈程度与O2的含量有关
C.对比③④可探究: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D.对比①④可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15、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A.用砂纸分别打磨三种金属片
B.用镊子夹取金属投入试管中
C.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D.实验后将试管内物质倒入水池,并整理实验台
16、下列实验方法可行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 |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
B | 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 观察颜色 |
C |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 通过炽热的炭层 |
D |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 通过足量的硫酸铜溶液 |
A.A
B.B
C.C
D.D
17、下列关于CO2实验室制取及检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制取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方法
D.检验CO2
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氧气验满
B. 点燃酒精灯
C. 闻气味
D. 倾倒液体
19、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20、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氮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0:9
21、“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城市雾霾
C.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D.节约用电,人走灯灭
2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对应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电光源
B.氮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C.氧气广泛用于炼钢、气焊等领域,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D.石灰水能够检验二氧化碳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23、同学们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用剩的药品装回原瓶
B.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一定要熄灭酒精灯
C.实验后的废液倒入水池下水道
D.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自来水冲洗
2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移走蒸发皿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滴加液体
D.熄灭酒精灯
25、下列表示1个原子的符号是
A.H2
B.Fe
C.H2O
D.NH3
26、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杭州盛大开幕,主火炬全球首创采用零碳甲醇燃料。如图所示是甲醇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涉及两种氧化物
B.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分子种类都没变
D.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27、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
(1)青铜是铜锡合金,其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共享单车的制造使用了大量的铁合金,铁合金与铁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
(3)某些铁制零件防锈措施是涂油,其防锈原理是_______。
(4)废旧铁锅、铝锅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种做法的意义是______。
28、在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字母):
A 空气 B 二氧化硫 C 红磷 D 五氧化二磷 E 水 F 氧气 G 氮气。
(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2)白色固体是__________;
(3)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可用来生产氮肥和食品防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9、现有七种物质:①过氧化氢溶液 ②镁条 ③二氧化锰 ④冰水混合物⑤洁净的空气 ⑥铜粉 ⑦氯酸钾。用序号回答: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
(2)是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 ;
(3)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
(4)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
30、2010 年 1 月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填序号)。
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2)为寻找处理 CO2,减少其排放的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将 CO2转化的实验(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则在实验流程中 CO2转化的最终产物为________ (填化学式,下同),在此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31、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32、为了履行国际社会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CTC”作为清洗剂。“CTC”又称作四氯化碳,是常用的服装干洗剂,也是修正液(又称涂改液)中的一种溶剂,还可以作为灭火剂。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CT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根据“CTC”的用途,推测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用化学符号表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
(2)氢元素___________;
(3)氢气___________;
(4)钙原子___________;
(5)两个碳原子___________;
(6)钠离子___________;
(7)氟离子___________;
(8)三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
(9)氯化铁___________;
(10)两个水分子___________;
(11)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___________;
(12)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___;
34、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指出:“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巩固大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PM2.5中有硫酸盐,硫元素符号_____。
(2)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有+4价氮的氧化物,+4价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
(3)PM2.5中有铵盐,铵盐中有铵根离子_____。
35、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以下填空:
(l)属于阳离子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2)某元素R形成的氧化物为R2O3,则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____________。
36、按要求写化学符号或指出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1)两个氧原子_____;
(2)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
(3)两个氢离子_____;
(4)2H2O_____;
37、懂得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处置火灾和进行自救至关重要。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该实验可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2)图1、图2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人体接触或吸入均会危害健康;如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还可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请回答:
①图1中,要使水中的白磷燃烧,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②图1装置与图2装置比较,图2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③图2实验中,能得到“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这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能得到“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3)图书馆内的图书起火,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
38、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1)写出下列标号仪器的名称:⑥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3)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_____。
(4)收集气体过程中发现瓶中的氧气出现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用该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应先______,后______,目的是______。
(6)若将上述装置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改成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39、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4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请通过比较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明这两种物质溶解度变化的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
(2)若A为硝酸钾,60℃,将120gA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40、某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对吗?说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