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化学视角来看,其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覆帘压纸
B.量体裁衣
C.酿泉为酒
D.临溪而渔
2、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汞
B.水
C.氢气
D.氯化钠
3、下列劳动实践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涉及到的化学知识 |
A | 将自来水煮沸后饮用 | 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 |
B | 关闭燃气阀门,火焰熄灭 |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
C |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家人体温 | 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 |
D | 用墨书写字画 | 常温下碳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 |
A.A
B.B
C.C
D.D
4、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黄金
C.金刚石
D.干冰
5、下列实验中,可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研磨胆矾
B.刻划金属
C.石墨导电
D.燃烧甲烷
6、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混合物、碱、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生石灰、火碱、石灰石
B.钢、氨气、干冰
C.食盐、烧碱、赤铁矿
D.碘酒、熟石灰、冰水混合物
7、“塑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属2B类致癌物,曾被添加到食品中,造成了“塑化剂”风暴。已知“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24H34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塑化剂”属于氧化物
B.一个“塑化剂”分子是由24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C.该“塑化剂”中碳的质量分数为24%
D.该“塑化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7:2
8、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
B.稀释浓硫酸
C.测定溶液的pH
D.称量固体
9、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
A.组成的元素不同
B.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构成的原子不同
D.原子的结构不同
10、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为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湿衣服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11、锰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以下物质中锰元素化合价为+2的是
A.MnCl2
B.MnO2
C.KMnO4
D.K2MnO4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图书档案等贵重物品着火,需用水灭火
C.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使用碳素墨水
D.煮沸的方法可用于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
13、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及操作方法 |
A | CO2(CO) | 通入过量的氧气,点燃 |
B | N2(O2) | 将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 |
C | 铁粉(Cu) |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
D | CuSO4溶液(H2SO4) | 加入过量Fe粉,过滤 |
A.A
B.B
C.C
D.D
14、建构模型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C.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
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变化量(单位:g)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的数值为8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C.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甲、戊变化的质量之比为3:1
16、如图为氨分子与氯化氢分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过程中,原子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物质均为化合物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氨气分子和氯化氢分子的个数比为1∶1
17、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C.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18、下列化学方程式不符合题意的是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H2SO4═CaSO4+CO2↑+H2O
B.二氧化碳使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CO₂+H2O═H2CO3
C.证明Cu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Cu+2AgNO3═Cu(NO3)2+2Ag
D.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19、表示两个氮原子的是
A.
B.
C.
D.
20、对下列水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将壶盖顶起——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用水银温度计测温度——分子的间院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金刚石和石墨都可燃——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D.酒精要密封保存——分子在不停运动
21、水常用作溶剂,从水源水到自来水、纯水,需经过必要的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明矾[]作絮凝剂,可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工艺处理后,可得到纯水
C.适量的硝酸铵溶于一定体积水中,所得混合液的温度会下降
D.150mL酒精和50mL蒸馏水混合,可配制200mL医用酒精
22、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A.碳酸钠用于除水垢
B.用碳酸钙作补钙剂
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D.用碳酸氢钠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23、归纳、推理是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灭火器可用于灭火,图书馆里图书着火时最好选用干粉灭火器
C.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D.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则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都需要验纯
2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添加酒精
B.量筒读数
C.倾倒液体
D.取用少量液体
25、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D.空气中的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26、《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中国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熔点高
B.“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沙里淘金”与“百炼成钢”蕴含的化学原理不同
D.“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指清香的美酒来自粮食的缓馒氧化
27、污水的主要来源有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8、如图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放有长短不同的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1)________;(2)___________。
29、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和氖气这五种气体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可用于炼钢气焊的是_____;
(2)可用于制硝酸和氮肥的是_____;
(3)可充入电光源中使用的是_____;
(4)占空气总体积的0.03%的是_____;
(5)能使松脆的饼干变软的是_____。
30、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湿衣服晒一定时间就干了,这说明___________;水银温度计受热,水银柱上升,这说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原子间也有一定的__________;热胀冷缩,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
(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成______原子和______原子,其中每____个氧原子聚集成1个氧分子。
31、将下列各种溶液里溶质的化学式分别填在横线内.
氯化钠溶液________,医用酒精溶液________,稀硫酸________,石灰水________.
3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1)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_________作用
(2)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气体物质的溶解度___
(3)铝制品抗腐蚀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
(4)医用酒精中乙醇的__________为 _________
(5)海水晒盐的大致过程如下图,其中A处__________池。此时池中溶液是氯化钠的_____________(“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3、用化学符号表示:
氢离子 两个氢原子
两个二氧化硫分子 硫离子
亚铁离子 铜离子
硝酸根离子 铝离子 .
34、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宏观物质世界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请根据如图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甲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属于第_____周期元素。
(2)图乙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的数值是_____,该原子形成的阳离子符号是_____,该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排第_____位。
(3)图丙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5、填空。
(1)有六种物质:石墨棒、镁粉、铁粉、液氢、液氧、氮气,根据要求用化学式填空。
①用作粮食保护气的是______; ②用作火箭助燃剂的是______;
③用于烟花照明弹的是______; ④常用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
(2)解决生产中的下列问题时,利用的是哪种性质上的差异,选用对应的字母填空。
A 密度 B 硬度 C 沸点 D 熔点
①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_________不同,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②利用水中不溶杂质的_________不同,初步净化水时常用自然沉降法;
③利用金刚石和玻璃的_________不同,常用金刚石来划玻璃。
36、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①浓硫酸、②肥皂水、③碳酸钙、④稀有气体四种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1)可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_______; (2)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3)可用作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 (4)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_______。
37、某探究性活动中,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反应结束后,甲、乙同学把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的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以下问题:
(Ⅰ)废液缸中最终生成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
(Ⅱ)甲同学实验后的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3)丙同学从实验(2)的废液缸中取出废液,过滤,对滤液进行了探究。请你帮助丙同学从实验(2)的废液缸中取出废液,过滤,对滤液进行了探究。请你帮助丙同学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 探究步骤 | 实验现象 |
_________ | 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 | 产生气泡 |
证明滤液中一定有NaCl | B.向实验A所得溶液中滴加 ___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探究结论)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碳酸钠和氯化钠。
38、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山西省民兵远程灭火分队在四川凉山执行灭火任务,采用了远程发射灭火弹的方法,灭火弹爆炸后向火中喷洒干粉灭火剂,实现精准灭火作业、喷洒干粉灭火剂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为防止火灾发生,游客进入森林旅游时应注意______。
(2)如下图所示为制备氧气并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
①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以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用80℃的热水同时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
③白磷燃烧过程中最右侧v形管中液面的变化情况为______。
39、(1)家用冰箱里出现了异味,你打算采用何种方法解决?(简要回答)
(2)如果需要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你需事先采取何措施?其理由是什么?
40、某小组用电子秤对酒精进行测量,如图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示数____了(填“减小”或“增大”)。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