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塞橡皮塞

B.   二氧化碳的验满

C.   加稀盐酸

D.   移开蒸发皿

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试验方案

   

   

   

实验目的

证明蜡烛燃烧生

成H2O和CO2

除去水中的泥沙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

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证明CO2中混

有CO

A.A

B.B

C.C

D.D

3、汕尾市拥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超过30个,下列入选的项目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海丰歌谣

B.甲子贝雕

C.罗洞木偶戏

D.陆丰海马酒酿造技艺

4、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氧气

5、山梨酸(C6H8O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鲜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农药、化妆品等行业、下列关于山梨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山梨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山梨酸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氢元素

C.山梨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1

D.每个山梨酸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6、在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下图是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A.取氯化钠固体

B.称量氯化钠

C.量取水

D.搅拌溶解

7、小林同学某天中午的食谱是:红烧肉、米饭、炸鸡块、牛奶,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还必须补充的食物是

A.烤鸭

B.炒油菜

C.馒头

D.荷包蛋

8、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NaCl

B.称量NaCl

C.量取H2O

D.溶解NaCl

9、中国口腔专家发现钛酸钡(BaTiO3)可美白牙齿。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下列有关钛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钛原子易失去电子

B.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C.属于金属元素

D.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2

10、运载火箭采用偏二甲肼(C2H8N2)作为推进剂,其燃烧产物不可能

A.N2

B.CO2

C.SO2

D.H2O

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

B.向一定量灼热的氧化铜中不断通入一氧化碳

C.若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则图中N点表示该物质燃烧得最旺

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12、铜能被加工成7微米厚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D.耐酸性

13、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

小资料:1.碱石灰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能吸收水分及;2.浓硫酸可吸收水分;3.NaOH溶液可吸收气体。

       

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可能只有甲烷

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14、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B.

C.

D.

15、某家庭式空气净化器在工作时会释放出臭氧(O3),利用其强氧化性杀菌消毒并转化为无污染的氧气(O2)。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O3的强氧化性是由O3分子结构决定的

B.臭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相同分子个数的O3与O2中,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2

D.O3与O2都由氧元素组成,它们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16、下列物质含有多种元素,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高锰酸钾

C.煤

D.石油

17、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C.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D.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

18、在隔绝空气情况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质量保持不变

B.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C.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质量一定相等

D.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19、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B.

C.

D.

20、下图①、②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两种元素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微粒D中x的值是8

B.A、B代表的微粒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为阴离子

C.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共表示四种元素

D.A、B、C、D四种粒子中,易得到电子的是A、B、C

21、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表示单质的有甲和丁

B.能表示混合物的有乙和丙

C.甲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D.能表示氧化物的只有丙

22、以下化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在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中,应将蒸馏水煮沸后迅速冷却再用于实验

B.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金属的统称,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

C.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的试剂瓶内壁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该固体可以用盐酸除去

D.车用乙醇汽油和装修用的乳胶漆都是乳浊液

23、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B.证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A.A

B.B

C.C

D.D

24、下列选项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核外电子数

B.相对原子质量

C.质子数

D.中子数

25、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洁净的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C.稀有气体含量少没有利用价值

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26、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A.当心爆炸物

B.禁止放易燃物

C.禁止烟火

D.禁止燃放鞭炮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2013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关于水的知识有下列问题,请按要求填空:

1)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  

A  自然界中澄清透明的水都是纯净物

B 由氢气燃烧和电解水的实验,都可推知水的组成

C 地球上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淡水资源却非常缺乏

D 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滥用化肥和农药,都会导致水体污染

2)向河水中加入明矾,经溶解、沉降、___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异味和色素,再杀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在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几种净化水的方法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

3)电解水的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4)如果要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___进行检验,生活中常通过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8、构建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如图表示的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对应物质的类别是______

(2)请写出物质c与氢氧化钾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

(3)价类二维图中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图是某反应的微粒示意图: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空气中b物质的增多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

29、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下图是大自然中碳循环的局部示意图。

1)上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_____  (填序号):

2)海水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吸收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0、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仪器,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_____(填仪器名称)。

(3)小明同学用量筒量取5.0mL氢氧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小明量得的实际体积_______(填“<”“>”或“=”)5.0mL。

31、金属和化石燃料等都是宝贵的自然资源,需要珍惜。请回答下列问题:

1)防止金属生锈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还有哪些_____。(写1条即可)

2)燃料充分燃烧可节约化石燃料。请指出哪些因素能使燃料充分燃烧_____(写1条即可)。

3)最清洁的燃料是_____,写出1条它作为燃料的优点_____

4)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燃烧现象发生在_____(填“a”、“b”或“c”)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对比ab两处,得出结论是_____

③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

32、小华同学对紫黑色固体A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ABCDE都是同学们学过的物质,转化图中某些生成物已略去.请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式的表达式,并按要求标注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1)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铁丝在气体C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3)淡黄色固体DC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物质在C中燃烧产生了大量白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测定A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下 图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33、现有①木炭②硫磺③红磷④铁丝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______

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__

3)放出大量热,产生火星四射的是______

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

5)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______

6)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

34、按要求从镁单质、氯化钾、二氧化硫、氢氧化钠、甲烷、活性炭、干冰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一种可燃烧的金属___________

(2)导致酸雨的氧化物___________

(3)一种易溶于水的碱___________

(4)用于食物冷藏的是___________

(5)天然气的成分___________

(6)常用于净水去除色素和异味的物质___________

(7)一种易溶于水的盐___________

35、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需要大量的钙元素,每日的饮食中并不能满足生长需求,服用补钙片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某补钙产品标签如图所示:

(1)碳酸钙中钙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

(2)服用该产品每日最少能补充钙元素________ g。

(3)咀嚼服用比直接吞服的优点是________

36、我国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技术已居世界前列。其中某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中甲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 8:9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光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光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前沿最终稳定在______mL刻度处;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______

38、经过学习,你一定掌握了相关气体的制备方法。现有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在加药品之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2)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用气体的收集装置中的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极难溶于水,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甲烷气体,选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华在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破裂,请你分析原因?______

(2)以氧原子为例回答问题,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___;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__

40、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活动2:用玻璃杯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可观察到蜡烛熄灭   B.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

C.该方法能准确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蜡烛不会熄灭。

(3)活动3:把玻璃杯扣住高低两只燃烧的蜡烛,现象是_____(填序号)

A.两只蜡烛同时熄灭   B.高的蜡烛先熄灭   C.低的蜡烛先熄灭   D.蜡烛不会熄灭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