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生铁
B.钢
C.赤铁矿
D.氧化铁
2、卡塔尔世界杯指定用球的芯片传感器产自中国。制取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其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关于该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B.2C表示2个碳元素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C和SiO2的质量比为2:1
3、为了防止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一旦燃气泄漏即可闻到气味。乙硫醇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时会生成一种空气污染物,该气体可能为
A.CO
B.CO2
C.SO2
D.NO2
4、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错误的是
A.空气组成
B.原子的结构
C.化学反应类型
D.物质的构成
5、自然界的下列过程或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
A.南极冰川融化
B.暴发泥石流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D.天上云雨转换
6、符号是化学的重要表征。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判断下列符号有错误的是
A.Ii(锂)
B.Br(溴)
C.Ti(钛)
D.Se(硒)
7、物质的分离、检验、鉴别和除杂是基本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比较呼出 CO2与空气中 CO2 的含量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 |
B | 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
C |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 将气体通过足量生石灰 |
D | 检验蜡烛燃烧后生成水 | 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 |
A.A
B.B
C.C
D.D
8、有关2CO+O22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氧气混合就生成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混合就生成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2g一氧化碳和1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9、鱼胆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
A.水
B.纯碱溶液
C.食盐溶液
D.食醋
10、氮元素有多种化合价,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N2
B.NH3
C.NO2
D.HNO3
11、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
|
A.用方案甲探究空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B.用方案乙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
C.用方案丙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D.用方案丁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
12、有X、Y、Z三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发现Y的表面有气泡产生,X和Z的表面无气泡产生,将Z放放入X的金属化合物溶液中,Z的表面无变化,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X>Y>Z
B.Y>X>Z
C.Y>Z>X
D.Z>Y>X
13、基于“宏观-微观-符号”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可表示为
A.
B.
C.
D.
【2】“含氟牙膏”“高钙牛奶”“加铁酱油”等物质中,“氟”“钙”“铁”应理解为
A.单质
B.元素
C.离子
D.原子
【3】如图是四位同学对某化学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式是
A.O3
B.CO
C.SO2
D.P2O5
【4】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O
B.O2
C.NaOH
D.洁净的空气
【5】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酸性调味品,食醋中醋酸的化学式是C2H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醋酸是由2个碳元素、4个氢元素、2个氧元素组成
B.醋酸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C.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
D.醋酸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6】从方程式2H2+O22H2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
C.在点燃条件下,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D.在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2:1:2
14、若要烹饪出味道鲜美的鱼,厨师通常是将鱼煎过后,再依次加入少许食醋和白酒,这是因为食醋中的乙酸与白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有特殊香味的乙酸乙酯(CH3COOC2H5)。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就法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个元素构成的
B.乙酸乙酯中分子有香味
C.乙酸乙酯是由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D.乙酸乙酯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15、下列关于三氟乙酸(CF3COOH)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4种元素组成
B.氢元素和氟元素的质量比为1:3
C.一个三氟乙酸分子中有8个原子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6、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含量占空气质量的21%
B.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通常情况下各成分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17、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燃烧都伴随有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D.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18、下列家务劳动涉及的化学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家务劳动 | 化学原理 |
A | 炒完菜及时洗净并擦干铁锅 | 防止铁锅生锈 |
B | 在厨房中洗有油污的餐具时加适量洗洁精 | 利用洗洁精溶解油污 |
C | 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 隔绝氧气可以灭火 |
D | 泡茶时闻到茶特有的香气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A.A
B.B
C.C
D.D
19、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 ||||
现象 | 酒精灯熄灭 | 收集一瓶氢气 | 紫色石蕊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 | 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
结论 | 隔绝氧气能够灭火 | 氢气难溶于水,不和水反应 | 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
A.A
B.B
C.C
D.D
20、下列劳动实践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涉及到的化学知识 |
A | 将自来水煮沸后饮用 | 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 |
B | 关闭燃气阀门,火焰熄灭 |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
C |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家人体温 | 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 |
D | 用墨书写字画 | 常温下碳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 |
A.A
B.B
C.C
D.D
21、一定量铝粉加入到含有硫酸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呈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B.溶液中硫酸镁完全反应,硫酸铜有剩余
C.反应后溶液质量增重
D.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中含有镁、铝、铜
22、实验课上,同学们欲给 100mL 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加热。下列可选择的仪器是
A.试管
B.烧杯
C.漏斗
D.集气瓶
2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碳酸钠的化学式:NaCO3
B.60 个碳原子:C60
C.2 个氯离子:2C1-
D.标出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MgCl2
24、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烯和石墨是同种物质
B.C60形似足球,因此又名足球烯,它是由60个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C.用碳素墨水来书写档案的主要原因是炭黑呈黑色
D.CO和C都具有还原性,都可以用于冶炼金属
25、一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分别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两种方案均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方案一 | 方案二 |
A | 除去CuO中的木炭粉 | 高温灼烧 | 加水溶解、过滤 |
B | 除去CO2中的CO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通过灼热的木炭层 |
C | 鉴别N2和CO2 | 分别用燃着的木条放入其中. | 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蔼荡 |
D | 鉴别CaO和CaCO3 | 取样加水,检测温度 | 取样高温煅烧,检测气体 |
A.A
B.B
C.C
D.D
26、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X | 水 | 水 | 水 | 双氧水 |
Y | 氯化钠 | 氢氧化钠 | 硝酸铵 | 二氧化锰 |
A.①
B.③
C.②③
D.②④
27、判断下列大小或强弱关系,并用“<”、“>”或“=”填空。
(1)溶解度:20℃的氢氧化钙____________20℃的氯化钠。
(2)热稳定性:碳酸钙____________碳酸氢铵。
(3)相对分子质量:油脂____________蛋白质。
(4)热值:氢气____________甲烷。
(5)pH:10%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____3%的苛性钠溶液。
28、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1)加热碳酸氢铵______;______。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夹持镁条用______(填仪器器名称),军事上用作______。.
(3)加热铜绿_______;______,固体的颜色变化是: ______。.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要放少量水或细沙目的是______。
(5)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______;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
29、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
(2)2个氮原子______
(3)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3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
30、(10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回答: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 _;(1分) ② ;(1分)
(2)若只能用D装置收集某气体,该气体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2分)
(3)小张选用C装置制取某气体,装置B也可以用来制取该气体,比较B、C两装置,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是 ;(1分)
(4)小杨选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需要改进的是 ,(1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若用G装置收集并测量制得氧气的体积,需在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选填“a”或“b”)端导管通入,(1分)且需要补充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1分)
31、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碳酸根离子_____;
(2)三个氯原子_____;
(3)氟元素_____;
(4)氢氧化钙_____;
(5)氯化钠_____;
(6)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
32、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B.A是有机物,B、C、D是无机物
C.此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此反应为中和反应
33、现有①过氧化氢溶液,②液氮,③二氧化碳,④洁净的空气,⑤冰水混合物,⑥氯化钠,⑦铁水,⑧四氧化三铁,请用序号填空: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
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氧化物在组成上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
34、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报告:
(1)实验所用仪器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反应现象 ______ 。
(3)注意事项:要在瓶底放 ______ ,这是为了防止 ______ 。
(4)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
35、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请用化学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气态氧和液态氧的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
(2)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中,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__操作。
(3)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说的补“钙”指的是补充钙_________(填“原子”或者“元素”)。
36、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相同条件下,向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如下图所示,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两瓶内壁可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硫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如图所示表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硫化氢、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__。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已知:相同条件下,相等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反应完毕,瓶中剩余的气体为___________,处理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7、实验室现有稀硫酸、稀盐酸、石灰石、锌片等药品及相关仪器,请结合下图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②____。
(2)欲用装置F收集氢气,应该从装置F的____(填“a”或“b”)端通入气体。
(3)某气体只能用E装置收集,则该气体不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填序号)。
A 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B 能与空气反应 C 密度与空气接近
(4)若用图中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____ 。
(5)选用上述装置并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节约药品。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____。
38、甲同学和乙同学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甲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热水的作用使温度达到铜片上白磷的着火点和___________。
(2)乙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_。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_________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39、如图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
(1)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有_______(答一条即可)。
(2)燃烧匙内的红磷不能换成木炭的原因是_______。
(3)能证明“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1/5”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40、甲、乙两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进行的改进。
(1)图甲是利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据图所示,他们测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燃烧结束后试管内剩余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图乙是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入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①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过一会儿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这说明分子________ 。
②与课本实验相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答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