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博罗高铁站严禁携带酒精等违禁品入内。运输酒精的车辆上应张贴的警示标志是

A.

B.

C.

D.

2、空气中各主要成分含量如下图,其中氮气体积分数约是

   

A.A

B.B

C.C

D.D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9

2

3

42

反应后质量/g

x(未知)

27

3

2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5g

B.乙是反应物

C.该反应中丁和乙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4:5

D.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4、某同学在用天平称量物体时重32.6g,称完时他发现物码放反了,但他仍然得到了准确的结果(5g以下用游码)

A.32.6g

B.31.4g

C.27.4g

D.必须重称

5、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从表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

5

42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5

35

17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是1:5

C.待测的数值为5

D.乙物质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6、证据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则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D.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则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7、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C.凡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8、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应对火灾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离着火区域

C.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9、中国空间站舱内的“人造空气”与地球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不该有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氢气

C.氮气

D.氧气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炼铁的设备是高炉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以用来制造人骨骼

D.氢氧化钠可治疗胃酸过多

11、如图为模拟工业炼铁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

B.硬质玻璃管中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C.用燃着的酒精灯可防止CO污染空气

D.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喷灯后再通CO

12、图1是氧化汞(HgO)分解示意图,图2为氚原子微观构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可用   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

C.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

D.氚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3、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B.氧气和臭氧混合后属于混合物——物质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

C.乘坐飞机时携带的膨化食品的包装袋鼓起来了——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D.金刚石和石墨硬度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4、乙醇()俗称酒精,可以做酒精灯、内燃机等的燃料。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由9个原子组成

B.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g

C.乙醇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3:8

D.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2.2%

15、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下列实验中木条的使用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B.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高低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D.将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的高低

1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保存大理石于细口瓶中

B.闻气体气味

C.分离固液混合物

D.量取液体

17、低钠盐是一种健康食盐,这里的“钠”指的是

A.物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18、试管是实验中常用的一种仪器。如图中使用试管进行实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9、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液氧

B.高锰酸钾

C.石灰水

D.硬铝

20、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足量的白磷和装置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B.实验成功标志是集气瓶中水面最终停在接近1处

C.实验过程中集气瓶的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D.激光笔的作用是引燃白磷

21、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生锈

C.铝表面有氧化保护膜

D.在铁表面刷上油漆,可防止铁生锈

22、科学的方案设计是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比较乒乓球碎片与滤纸片的着火点

B.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D.证明呼出的气体中CO2较多

23、氢能源是理想能源,氢能源开发一直是前沿科学研究的课题之一。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铝镓合金(铝镓混合物,镓:Ga)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关于此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前后,镓的质量不变,则镓在该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B.电解氧化铝和电解水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C.用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比电解水制取氢气更节约能源

D.电解氧化铝的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

24、截止到2023年12月29日,临临高速公路沂源中庄至临淄金山段已全部贯通。临临高速公路修建了多个隧道,全长27.45公里,是目前中国最长的公路隧道之一。修建隧道时需要使用大量钢材,钢属于

A.合成材料

B.陶瓷材料

C.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

25、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原子核内有22个中子

B.钛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钛原子质量为47.87g

D.钛元素与氧元素可形成化合物TiO2

26、古人用雌黄(化学式为As2S3)加水混合后涂在纸上来修改文字,成语“信口雌黄”就源出于此。雌黄中S的化合价是- 2,则As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6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常温下,将某固态物质A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I(如图1所示),进行以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往溶液Ⅱ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完全溶解,溶液呈紫红色。据此现象,写出对“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__________

(3)常温时,该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①D点时,该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②将A点状态的溶液变化到C点状态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

28、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氮原子_________ 1个氧分子_________ 3个亚铁离子_________4个铁离子___一个碳酸分子_________硫酸根_________   氯化钙_________碳酸钠_________  硫化钠_________氢氧化钙__硝酸铵_______氮气_________水银_________氨气_________氧化铁______

29、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a铁粉b.金刚石c.食盐d.伍德合金。

1)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

2)可用来做双吸剂的是_____

3)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

4)可用于电路保险丝的是_____

30、某同学使用如图进行过滤操作。

(1)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2)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1、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实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以下措施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B.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C.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肥效

(2)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利用CO2制成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干冰升华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CO2还可以被封存在地下咸水层,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与完全燃烧相比,等质量的甲烷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CO,消耗O2的质量__________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除污染环境外,燃料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的问题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

32、水和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把湿衣服晾在阳光下或通风的地方,可以干得更快。试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一现象______

(2)洗衣服时发现肥皂不易产生泡沫且易起浮渣,说明所用的水是______(选填“硬水”或“软水”)。

(3)“84 消毒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起到重要作用。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

若测得该“84 消毒液”的 pH=12,则该消毒液显______(选填 “酸性”、“碱性”或“中性”);一瓶“84 消毒液”中 NaClO 的质量至少为______g。

(4)如图,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入水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

(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现有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 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

②为了将接近饱和的丙的溶液变为它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任填一种)。

33、燃烧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化学反应,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

1)原始人使用木柴燃烧释放的热能烘烤食物,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现在,人们仍然利用料燃烧蒸煮食物,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丙烯(C3H6)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产生的高温可用于冶炼金属,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铜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迈入青铜器时代。

3)在大棚中燃烧沼气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参加反应的的质量比为16:32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34、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构成干冰的粒子___________

②标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③写出两个氯原子___________

(2)40%的甲醛(CH2O)溶液常用于医药的组织固定剂和防腐剂,工业用甲醇(CH3OH)氧化得到甲醛和另一种常见液体丁的微观图如下:

①请将生成物丁补画完全。_________

②甲醇(CH3OH)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

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5、请将下列短文中划线的部分,用恰 当的化学用语填写在横线上:

太阳镜具有保护眼睛的功能。它的镜脚一般是由塑料(其中含有碳元素 ___________)制成的,玻璃镜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_____,且变色玻璃中含有银离子 _______

36、人类生存离不开洁净的空气,所以我们大家要行动起来保护空气,防止空气污染。为了保护我们蓝色的天空,防止空气污染特别重要,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B制取氧气,长颈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锥形瓶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择发生装置___________(填字母)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依据___________

(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他们准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验证性质。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________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

38、根据下列实验报告回答问题:

活动与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

探究目的

了解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学习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氢氧化钠固体、水

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_________

2)图示③中的错误改正后,上述实验__________(填不能)测得氢氧化钠溶解前后的温度变化范围?如果能测定,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如果不能,此空不填)。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石灰浆抹墙壁,为加速墙壁硬化,常在室内放一个炭火盆,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

(2)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____________

(3)两种黑色固体参与的置换反应: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