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碳中和”是指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被植物的光合作用、人工转化等途径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相对零排放。“碳中和”的基本途径是“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增汇”(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化)。我国在尽可能“减排”的同时积极探索“增汇”的途径,例如:利用反应,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CH3OH),有效实现“增汇”。下列有关“增汇”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二氧化碳灭火可以实现“增汇”
B.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不仅实现了“增汇”,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C.工业上将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压缩封存,用于生产尿素,也可以实现“增汇”
D.“减排”和“增汇”并举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减缓温室效应
2、东汉《周易参同契》中记载:“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该反应过程的主要原理之一是2PbO+C2Pb+CO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B.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
3、下列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醋酸、纯碱、氯化钠、过氧化氢
B.硫酸、氨水、小苏打、干冰
C.碳酸、熟石灰、氯化镁、水银
D.硝酸、烧碱、生石灰、氯酸钾
4、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天然水中硬水属于混合物,软水属于纯净物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从食盐水中获取食盐可采用蒸发溶剂的办法
C.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D.自来水厂通过过滤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6、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我国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下列有关海洋资源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直接电解浓缩后的海水获得金属镁
B.可以利用蒸馏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C.海水“晒盐”主要利用了蒸发结晶的方法
D.海水“制碱”是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CO2并过滤,加热过滤后的固体得到纯碱
7、鉴别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 灼烧闻气味 |
B | 鉴别BaSO4和CaCO3两种白色固体 | 分别取少量样品,加适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
C |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 分别加适量的水,用手触摸容器外壁 |
D | 鉴别NH4Cl和(NH4)2SO4固体 |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A.A
B.B
C.C
D.D
8、如图的装置被称为“多功能瓶”。现若将被收集的气体从b口进入,则它可收集的气体为
①H2 ②O2 ③CO2 ④NH3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②③④均可
9、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研碎胆矾
B.蔗糖溶解
C.氢气燃烧
D.对干冷玻璃片哈气
10、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氢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氢的原子序数为1
B.氢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1
C.氢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08
11、下列物质敞口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石灰石
12、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都需张贴的图标是
A.
B.
C.
D.
13、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伊利纯牛奶
B.硫酸铜溶液
C.蒸馏水
D.加碘食盐
14、某学习小组同学为了对 合金、
合金 、
合金、
合金进行研究,取其中一种合金的粉末
,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
氢气。则该合金可能是
A.合金
B.合金
C.合金
D.合金
15、如图所示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取用锌粒
C.加热液体
D.检验O2
16、下列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淡化
B.铁钉生锈
C.海水提镁
D.工业炼铁
17、每年的11月9日是“消防安全日”。下列有关说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A.加油站、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
B.车载香水中含酒精,夏天应避免长时间暴晒
C.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D.图书、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18、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带电微粒:质子、电子、钙离子
B.可燃气体:氧气、氢气、天然气
C.常见溶液:盐酸、碘酒、蒸馏水
D.常见合金:焊锡、黄铜、赤铁矿
19、硅酸钠化学式为Na2SiO3(俗称泡花碱),常用作粘合剂和防火剂。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
A.+1
B.+3
C.+4
D.-4
20、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丁、乙质量变化之比为2:3
C.反应后图中的X=4
D.丙一定做该反应的催化剂
2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氮原子:2N2
B.两个氢分子:2H
C.锰酸钾的化学式:KMnO4
D.一个钙原子:Ca
22、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一一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一一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C.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更快一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氧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一一分子间有间隔
23、以下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的气味
B.熄灭酒精灯
C.放置洗净的试管
D.吸取液体
24、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下列化学符号的含义正确的是
A.2K+:表示2个钾离子
B.C60:表示60个碳原子
C.3H:表示3个氢元素
D.N2:表示2个氮分子
25、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完全燃烧,且产物一定有二氧化碳
B.水是常用的灭火剂,其原理是通过蒸发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发生森林火灾时,消防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隔绝空气
D.现场烟雾较浓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且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2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PM10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氮气
27、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_;
(2)一个酒精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出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
28、水是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请回答下面问题:
(1)市售“自热米饭”的自加热原理: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工业上用水和甲烷(CH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29、空气是宝贵的资源,探究其成分并应用于生活。
(1)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________(填字母序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A.卢瑟福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2)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生活中常用作_______________。
(3)氧气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1960年中国登山队完成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登顶。其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因为氧气能__________。
(4)某种家用制氧机是通过分子筛直接将氮气和氧气分离,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5)在使用氧气瓶、制氧机的过程中应远离易燃易爆物质,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0、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氯原子____________;
(2)铁是由___________构成;
(3)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构成;
(4)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
(5)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是_________;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
3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填序号)。
A 相对原子质量
B 质子数
C 中子数
(2)①所示元素的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常见原子团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所示元素与③所示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期。
32、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值“2”所代表的意义,并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 Mg2+b.H2O c.2CO d. e.2H+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
(2)表示离子的个数的是 ;
(3)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
(4)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 ;
(5)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原子个数的是 .
33、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氢气和氧气化学性质不同,因为_______;
(2)加压时,3000L的氧气可装入容积为20L的钢瓶中,因为_______。
34、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原理解释下列的现象(能写化学方程式就用方程式表示)。
(1)燃放烟花时常发出耀眼的白光(其中含有的镁粉):____________。
(2)用氢气做“零污染汽车”的燃料:____________。
(3)在汽车排气管安装高效催化装置,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常见的气体:_____。
(4)50毫升酒精与50毫升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_____________。
35、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硫磺燃烧______。
(2)木炭燃烧______。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______。
(4)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
36、工业上,通过如下转化可制得KC1O3晶体:
(1)完成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3H2O=NaClO3+3________↑
(2)Ⅱ中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KC1O3的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Ⅱ中析出晶体的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_______、洗涤、干燥.
(4)要洗涤析出的KC1O3晶体,洗涤剂最好选用下列的________(选填序号).
a热水 b冰水 c室温下饱和KClO3溶液
37、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可选择发生装置A制备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若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装置B和C都能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C相对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验证CO2气体的方法___________。
38、探究“化学实验”奥秘,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若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编号)。
(3)D、E、F、G都是实验室中气体的收集装置,其中不能用来收集氧气的是_____(填字母编号)。若用G装置收集一瓶O2,则应该_____进_____出,验满的方法是_____。
(4)用收集的氧气完成铁丝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铁丝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5)如图是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
D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
39、实验室常用于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晶体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1)写出指定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请仔细分析装置A的特点,推测其所用的制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填a、b或c)
(3)采用方法c制取氧气应该选用装置___________(填“A”或“B”)。为检验装置B中氧气是否收集满,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_______,这是利用了氧气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4)利用装置A氧气, A中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撤离导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装置B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B装置制氧气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
40、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1)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铜和硝酸银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的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l2+2NaBr==2NaCl + Br2,I2 + Na2S==2NaI + S↓,Br2 + 2KI==2KBr + I2
由此可判断:
①S、Cl2、I2、Br2非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 Cl2 + 2NaI===2NaCl + I2 B I2+2KBr===2KI + Br2
C Br2 + Na2S===2NaBr + S↓ D Cl2 + K2S===2KCl +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