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软水是指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C.青少年大量饮用矿泉水对健康有好处
D.自来水可通过煮沸达到软化的目的
2、“水煮黄河”是由于河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结为小水珠,形成雾气笼罩水面的自然现象。产生该自然现象的原因是
A.水分子间隔变化
B.水分子体积变化
C.水分子种类变化
D.水分子质量变化
3、科学家利用某纳米纤维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分子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物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
B.该反应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C.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
4、下列除杂质所选用试剂正确的是
A.用浓硫酸吸收中的
气体
B.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C.用点燃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D.用稀盐酸除去中的
5、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具有可燃性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
D.易溶于水
6、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科学家主要是
①拉瓦锡 ②门捷列夫 ③阿伏加德罗 ④道尔顿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⑤
7、荆州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家自觉形成了“讲文明,守规矩”的良好风尚。下列哪个 标志牌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A.禁止鸣笛
B.限速
C.禁止吸烟
D.限重
8、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宏观事实 | 微观解释 |
A | 墙内开花墙外香 | 分子不断运动 |
B |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 |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C |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
D |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 | 分子构成不同 |
A.A
B.B
C.C
D.D
9、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石墨
B.木炭
C.臭氧
D.红磷
10、用50ml的量筒量取45ml水时,采用俯视的读法,则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是
A.45ml
B.大于45ml
C.小于45 ml
D.无法确定
11、生产和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煤的干馏
B.石油的分馏
C.酒精燃烧
D.光合作用
12、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列事实及其解释不相符的是
A.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B.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说明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相同
1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倾倒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
D.熄灭酒精灯
14、粗盐中常常含有氯化镁杂质,为了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镁杂质,工业上常用饱和食盐水来冲洗粗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冲洗后,所用的饱和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增多
B.所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数次的使用
C.冲洗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减少
D.冲洗后,粗盐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减小
15、“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露为霜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的变化
B.分子体积的变化
C.分子间隔的变化
D.分子质量的变化
16、为纪念门捷列夫的功绩,科学家把元素周期表中101号元素命名为“钔”,“钔”的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mD
B.Md
C.MD
D.md
17、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
B.振荡液体
C.倾倒液体
D.添加酒精
18、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23年“世界水日”主题为“加速变革”。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B.过滤能降低水的硬度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随意填埋垃圾会导致水体污染
1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
B.t2℃时,100ga的饱和溶液中含物质a的质量是50g
C.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时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D.若c中混有少量a,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c
20、下列历史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凿壁偷光
C.司马光砸缸
D.钻木取火
21、下列厨房中常见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苏打
B.牛奶
C.植物油
D.淀粉
22、“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这里的“楼”就是聊城东昌府古城区的光岳楼。为保护古城的旅游环境,下面的几项做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景区内的通行车使用清洁燃料
②禁止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
③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④讲究卫生,提倡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A.仅①②③
B.仅②③
C.仅②④
D.仅①②④
23、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
B.氯酸钾
C.四氧化三铁
D.大理石
24、某同学对所学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安全 | B.物质、俗名与化学式 |
①工业用盐中毒由氯化钠引起 ②用硼酸溶液处理被碱液沾到的皮肤 | ①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 ②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 |
C.化学与生活 | D.物质与构成粒子 |
①可用小苏打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②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 | ①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 ②硫酸铁由Fe2+和 |
A.A
B.B
C.C
D.D
25、“富硒大米”中的硒是指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原子
26、下列有关溶液及其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都静止不动
B.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
C.凡是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更多
27、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
①维生素C由__元素组成;
②0.2mol维生素C中约含__个维生素C分子;
③维生素C的摩尔质量是__.
28、“碳中和”中国在行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___________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暖。
(2)“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重庆合川实验基地通过如图技术将CO2压入地下实现CO2的封存。这里的CO2捕集是一个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过程。
(3)生物固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化学反应原理为:6CO2+6H2OC6H12O6(葡萄糖)+6O2,该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
29、(1)按要求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硝酸铵溶液中的阳离子______;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
③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______;
④硫酸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2)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______(填序号);
A 食醋 B 食盐水 C 肥皂水 D 食用油
(3)厨房净水器中常使用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作用;
(4)“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混合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5)工业制烧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0、在①蒸馏水 ②地下水 ③河水 ④冰水混合物这四种水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填序号);常期饮用高硬度的水或者纯净水都会对身体不利,在生活中可用______来检验硬水和软水;在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1、以下七种物质①空气;②二氧化碳;③水;④红磷;⑤蔗糖水;⑥液氧;⑦锰酸钾
(1)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
(2)属于单质的有______;
(3)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
(4)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
32、为验证“氧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制氧气的速率,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小红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①称取1.5g氧化铁装入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②在上述试管中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③待实验②的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④待实验③的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新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⑤把实验④中的氧化铁过滤出来,洗净、干燥、称量。
请回答:
(1)实验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实验①至⑤中,不必进行的一个实验是__________。
(3)小明同学认为以上实验方案不完整,还需要补充实验。请你把需要补充的实验的有关内容填写在下面实验报告的空格内。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 |
____ | ____ | ___ |
3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炼铁高炉内焦炭在富氧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焦炭在高炉内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
(2)铝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作用。
34、利用下图装置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中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验证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35、用化学符号表示:
(l)2个磷原子____________
(2)4个钠离子______
(3)+3价的铝元素_____
(4)3个氧分子____________
(5)3个硫原子_____;
(6)五氧化二磷_____;
(7)4个一氧化氮分子_____;
(8)钾元素_____;
(9)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6、向含有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甲和固体乙。请回答:
(1)小华认为滤液里的溶质可能为AgNO3、Fe(NO3)2、Mg(NO3)2三种。老师认为他的猜想是错的,为什么?_____。
(2)写出引起溶液质量减小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7、化学小组用排水法收集了呼出气体,通过(实验1)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实验1)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向呼出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 _______ |
② |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 空气中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 |
③ | _______ |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 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 另一块无明显变化 |
(1)实验①的现象为________。
(2)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_。
(3)小明指出实验①不能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
38、用氢气燃烧能证明水的组成。
如上图实验中,点燃导管口的氢气,伸入充满_____的干燥集气瓶中,看到瓶壁上有水珠,该实验 证明水是由_____组成。实验中足量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_,氢气燃烧的化学方 程式是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39、同学们从一水沟中取了一些浊水,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并完成相关问题。
(1)向这些浊水中加入净水剂,并用玻璃棒搅拌,使水中悬浮的颗粒沉降下来。下列物质可作净水剂的是_____(填序号)。
A.食盐 B.高锰酸钾 C.明矾 D.肥皂水
(2)按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操作。仪器A的作用_____,实验中发现仪器 D 中的液体呈浑浊,你猜想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填一种)。
(3)改正之后获得一杯澄清的水。关于这杯水,下列描述一定正确的是_____
A.是氧化物 B.是硬水 C.是软水 D.是混合物
(4)如果这杯澄清的水有点颜色,使用如图乙所示的净水装置,能除去水的颜色的物质主要是_____主要是利用它的_____性。
(5)取少量经过净水器出来的水,向其中加入一些肥皂水,振荡,发现几乎没有泡沫,有大量的浮渣。据此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
(6)用如图丙所示装置对经净水器出来的水进行处理。实验时圆底烧瓶中加入了几片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烧杯中应该装_____(填“热水”或“冷水”),其作用是_____。
40、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的酸是稀盐酸,为什么不用稀硫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