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门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MnO2为催化剂

B.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2、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相符的是

A.2H2-2个氢原子

B.Mg2+-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C.2Cu-2个铜元素

D.-钠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

3、下列关于化学家和化学史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B.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结论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4、中国古代诗词中蕴含有很多化学原理,下列诗句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金的密度比沙大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宝锷”的成分为合金

D.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百炼成钢

5、下列关于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观——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B.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C.转化观——铁与盐酸反应可以一步生成氯化铁

D.微粒观——氯化钠由分子构成

6、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7、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此主题的是

A.大力发展火电

B.增加绿化面积

C.开发新能源汽车

D.垃圾分类投放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量取液体

C.倾倒液体

D.滴加液体

9、“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践行绿色生活”是新时期的发展理念。下列措施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B.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C.严禁向江河里倾倒垃圾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10、碳元素与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1、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铁的微粒种类相同的是

A.氯化镁

B.硫酸铝

C.氨气

D.锌

12、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石墨黑色质软——作铅笔芯

B.CO2可溶于水——作灭火剂

C.金刚石硬度大——作钻探机钻头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13、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在密闭装置内点燃一定量的红磷

B.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

C.实验室电解水

D.向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中滴加相同的稀盐酸

14、含有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其中的溶质都属于酸的是

A.Na+、H+

B.Ca2+ 、OH-、Na+

C.H+

D.K+

15、人造金刚石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多的用途,人们最早是用石墨在高温高压下制造金刚石,该过程属于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

16、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观粒子中,原子最小

B.通常状况下气体比金属易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氢原子

D.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17、下列是几种农作物生长时对土壤PH要求的最佳范围:茶5~5.5,西瓜6.0~7.0,柑橘5.0~7.0,甜菜7~7.5,如果某一地区经常下酸雨,以上农作物最不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是

A.茶

B.西瓜

C.柑橘

D.甜菜

18、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

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9、竹子生长快,用途广,可再生。2023年10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下列与“以竹代塑”有关的生态环保、资源等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促进竹资源的生态价值转换

B.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C.可以减少塑料带来的污染

D.推动了“绿色经济”发展

20、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五氧化二磷、干冰、液态氧

B.混合物:紫铜、赤铁矿、铝合金

C.溶液:医用酒精、碘酒、生理盐水

D.碳单质:金刚石、石墨、炭黑

21、下列科学家及其对应的贡献不相符的是

A.屠呦呦发现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C.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D.张青莲院士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22、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保护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D.CO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23、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A.铁、汞

B.氧气、干冰

C.水、金刚石

D.硫酸铜、氯化钠

2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

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C.酒精用作燃料

D.氮气用作保护气

25、下列有关氟乙酸甲酯(化学式为C3H5FO2)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氟乙酸甲酯中碳、氢、氟、氧元素质量比为3:5:1:2

B.氟乙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一个氟乙酸甲酯分子由3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D.氟乙酸甲酯由四种元素组成

26、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汽车加油时,可拨打电话

B.电器着火时,先关闭电源

C.点燃氢气前,先检验纯度

D.进入菜窖前,先进行通风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如图:我国长征 2 F 运载火箭发射神舟号宇宙飞船时,发动机产生的氧气和燃料氢气燃烧时可用微观图示表示如下(其中表示氧分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乙方框内补充缺失的粒子_____

2)氢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是_____周期元素;

3)画出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

2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________

(2)t3℃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3)t3℃时,将5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可以得到________gA溶液。

(4)t3℃时,要使B的饱和溶液结晶,应采取_________结晶的方法。

(5)将t3℃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t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

29、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制得氯气、氢氧化钠等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1)上面方框中化学计量数为_________

(2)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

(3)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写出其中阴离子的符号_________

(4)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

30、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普通干电池采用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其优良的__________性;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酒精是______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以一定比例添加到汽油里,成为乙醇汽油,其优点是________

31、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铜离子___________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氯化铵___________

(2)标出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2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

32、(4分)实验室酒精洒出起火应用________的方法扑灭,灭火原理是________;房屋起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原理是________;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

 

33、核电荷数为1 ~ 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1 ,回答有关问题:

1)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

2 11号元素形成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硫离 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

3)第35号元素是溴元素,2为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x的值为_____。溴元素应该排在_____元素的下方(填序号).

A     B      C     D

34、如图是某粒子的微观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后计算:

(1)当x-y=_______时,该粒子为原子。若y=7时,则x=__________

(2)当x-y=8时,则该粒子中的x=_____

(3)已知R原子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7个,其阳离子 R3+ 核外共有46个电子,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35、乙醇(C2H5OH)俗称酒精,酒精消毒是疫情期间重要的病毒防控措施,但酒精使用不当可能会引发火灾事故,当空气中酒精浓度达到19%,遇到火星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酒精也常用作化学实验室中的液体燃料,如果酒精不慎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正确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6、下图表示甲乙两个变化的微观过程,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①的名称为_____,甲变化可通过_____(填“升温”或“降温”)实现。

(2)关于乙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该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⑤⑥⑦

B 该变化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可能不变

C 该变化中氧元素化合价一定改变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含同学进行如下探究:判断稀硫酸与试管中的四种溶液是否发生反应。

【进行实验】

(1)试管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向试管D中加入物质可证明溶液中仍有酸

A.酚酞试液

B.Fe2O3

C.Cu(OH)2

D.AgNO3

【反思与评价】

(5)根据以上实验可知判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依据是_______

(6)NaNO3、Ca(OH)2、BaCl2、Na2CO3四种物质中,任意两种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_____个。

38、某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

【资料】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

(1)装置A中加热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时先点燃___________处(填“A”或“D”)加热仪器。

(2)装置D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D装置中发生完全反应,反应前后装置总质量减少了2.4g,则参加化学反应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3)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__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下图是☓☓☓补钙剂的商品标签图。

小蓉同学为测定其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她取出4片片剂,研碎后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放出气体为止,共用去稀盐酸40.0g,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47.8 g(不含烧杯要量,假定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通过计算判断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

 

40、经研究发现如果在炒菜时经常使用我国发明的铁锅做饭,①可以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②加入适量的食用醋(主要成分 CH 3 COOH),效果会更好,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