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O2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铁丝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静置,观察浑浊程度

D

除去CaO中的杂质CaCO3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2、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铝

B.氯化钠

C.木炭

D.氮气

3、下列图像与实验设计对应正确的有

图像

实验设计

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向CuSO4溶液中滴入H2O2溶液

红磷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滴加相同的稀硫酸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4、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用CO2和Cu合成醋酸。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B.整个转化中,甲与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

C.醋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D.该项合成技术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5、连花清瘟胶囊具有清瘟解毒,宜肺泄热的功效。其成分中含有一种名为绿原酸的物质,下列有关绿原酸(C16H18O9)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绿原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

B.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54g

C.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

6、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14

B.该反应表示为甲+乙→丙+丁

C.甲可能是单质

D.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是9∶8

7、下列仪器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量筒

C.试管

D.细口瓶

8、东京电力公司宣称,福岛第一核电站第四轮核污染水排海将于2024年2月下旬开始,然而坊间谣传碘酸钾可以抗击核辐射。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

B.

C.

D.

9、下列各组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和铜

B.氯化钠和硫酸铜

C.铁和氧化汞

D.水和氨气

10、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装入药品

C.加热固体

D.收集氧气

11、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编制元素周期表的俄国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侯德榜   

C.道尔顿   

D.门捷列夫   

1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方案

   

   

   

   

目的

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

证明碳具有还原性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证明二氧化锰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A.A

B.B

C.C

D.D

13、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质量

反应前质量/g

17

20

1

3

反应后质量/g

3

5

x

32

A.x=1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1

1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B.用武德合金做保险丝利用了它熔点低的物理性质

C.用活性炭净水是因为活性炭有吸附性,这属于它的化学性质

D.燃烧白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燃烧匙伸入过慢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15、与图示微观变化相符的化学反应是

A.

B.

C.

D.

16、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B.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点燃,所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17、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和滴灌,可节约用水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C.水由氧原子和氢分子组成

D.将硬水过滤可得到软水

18、证据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事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

事实

结论

A

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固体变红

该气体是氢气

B

碳的单质都能在液氧和氧气中燃烧

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

C

加热某固体,固体质量减少

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

生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锈蚀

铁比铝活泼

A.A

B.B

C.C

D.D

19、密闭容器里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某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5:1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D.反应符合题中数据

2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将丙从它的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

C.20℃时,将12.5g乙物质溶于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0%

D.10℃时,将乙、丙两种饱和溶液升温到20℃,此时两种溶液都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2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剩饭变馊

B.木柴燃烧

C.胆矾研碎

D.葡萄酿酒

22、成语“泾渭分明”中的“渭”指的是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的渭河,下列做法不能保护渭河环境的是

A.火力发电厂冷却用水重复使用

B.农田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废旧电池不随意扔入河流

D.城市污水任意排放

23、对于探究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水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保持不变

C.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D.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不变

24、将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豆油

B.奶粉

C.食盐

D.花生酱

25、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在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法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甲: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图乙:检查装置气密性

C.图丙:探究MnO2 溶液分解的催化作用

D.图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6、酒精是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其主要成分乙醇的结构模型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

B.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5

C.乙醇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进入地窖或深井前,需用燃着的蜡烛做烛火实验,如图所示。

1)若蜡烛熄灭,说明地窖或深井中氧气含量_____(填“高于”或“低于”)空气。

2)从氧气性质的角度,分析进入地窖或深井前需要做烛火实验的原因:_____

3)在密闭的空间中,可使用“氧烛”来快速提供氧气。氧烛中含有氯酸钠(NaClO3)、金属粉末(AlFeMg等)和催化剂等。

①氧烛放出的氧气来自于_____

②推测氧烛中加入催化剂的作用是_____

28、王倩家菜地里的青菜叶色发黄。周日,爸爸叫王倩去买化肥硝酸铵(NH4NO3),当她赶到商场时,硝酸铵刚好卖完。

(1)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你建议她购买_______ (填序号),也能起到与硝酸铵相同的作用。

①氯化钾KCl ②尿素CO(NH2)2 ③磷矿粉Ca3(PO4)2

(2)王倩告诉爸爸硝酸铵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是因为_______

29、用化用语表示:

(1)两个氮原子_________

(2)三个氨分子__________

(3)2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

(4)锰酸钾中金属元素的化合阶_________

30、水不仅是生命之源,而且饮用水的质量问题已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取了一杯村旁的小河内的水,打算对其进行净化(实验一)。并将净化后的水按最右图所示通电,通过电解水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右图实验二)

实验设计右图所示。

 

1)该小组的小明用烧杯取该村河段某处浑浊的水样一杯,先往浑浊的水样中加入明矾粉末,静置沉淀后,按上图的实验一进行_______操作),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后,小明观察到过滤后得到的水澄清透明,但水中散发出一股异味,同组的小刚觉得应该再往水中加入另一种物质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你认为小刚所说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往水中加入该物质后吸附后,小明重新做一次过滤实验,过滤后水样透明澄清且无异味,此时小明兴奋的大喊:哈哈,我终于制得了纯水。此时过滤后的水你认为就是纯水吗?______(填或者不是),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将步骤(2)中净化后的水分成两杯。往第一杯水中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发现没有产生泡沫,且有大量的白色垢状物,说明该村河流里的水是_______(填硬水软水)。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使用前必须先将其转化成软水。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刚取上面步骤(2)中净化后的第二杯水,利用实验二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①通电一段时间后,小刚发现试管ab中分别有产生少量气体。而且他们发现试管a和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大约是_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电源的正极应该是__端(选“A”或者“B”

②在检验试管中的气体的实验中,他们发现试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可以使__________,说明它是________;而试管a收集到的气体能燃烧, 燃烧时发出________色火焰,火焰上罩上一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产生___________,说明该气体是__________

③电解水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化学反应的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填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通过该实验,他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______元素和_______元素组成的。

5)为防止水质恶化,在生活中除了节约用水外,还应积极的保护水资源,避免水源受到污染,你认为下列行为不会造成该村河流水质下降的是______

A. 将生活污水排入河里 B. 在河边种植花草树木

C. 将生活垃圾随手丢入或倒入河中 D. 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

6)有科学家预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因此生活中人人都应该做到节约用水,自觉的保护水资源,请为你家设计几条节水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一条)

31、金属资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共享单车”方便市民出行,颇受人们的喜爱。

①如图所示,单车上标示出的部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为防止钢链条生锈可采取的措施______

③废旧单车中金属部件回收再利用的意义是______(写一点即可)。

(2)将一定量的铁粉放入盛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请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这个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32、请用填空。

1)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稀有气体_____二氧化碳;

2)在水中的溶解性(相同条件下):氮气_____氧气;

3)硬度:石墨_____金刚石;

4)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量筒读数为 10,mL,实际水的体积_____10mL

33、2019年是国际元素周期表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公布元素周期表时,就预言了当时还未发现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68的元素的存在,且性质与铝相似,称为类铝,这就是后来人们发现的镓元素。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和像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同答下列问题:

1)镓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

2)镓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__(填得到失去)电子;

3)金属镓与稀硫酸反应,产物中Ga的化合价为+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4)硫酸镓与硫酸铝性质相似,硫酸镓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为_________

34、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______

(2)某些食品袋中有白色颗粒状固体“干燥剂”,主要成分生石灰。生石灰能作干燥剂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35、按要求用符号或数字来回答下面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__

(2)硫酸钾中的阴离子______

(3)4个银离子______

(4)标出氢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5)保持二氧化氮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

36、如图是某品牌500mL装矿泉水标签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天然矿物质含量:mg/L

偏硅酸(H2SiO3

25.070.0

1.025.0

0.115.0

0.510.0

2.035.0

溶解性总固体

50.0250.0

 

1)表中的钠、镁、钾、钙都是指____。(选填分子原子元素

2)偏硅酸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价。

3)喝一瓶该矿泉水,最多摄入的偏硅酸的质量为_____mg

4)居民自行取用的泉水往往硬度较大。生活中通常使用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小明做了木炭和氧化铜混合加热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

(1)此反应表现了碳的______

(2)试管①内发生的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3)随着不断加热,小明发现试管②内的气体有逸出液面的现象,查阅资料,得知试管①内有CO生成,你认为CO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老师改进了实验,在导管处添加了一个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先关闭止水夹,再撤去酒精喷灯,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

38、(12分)固体混合物是由氧化钙、纯碱和食盐组成。某兴趣小组取少量固体在水中充分溶解,搅拌后过滤,探究其滤液成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1)经分析滤液中一定有NaCl和NaOH,生成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某研究小组对滤液中其他成分做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1:还可能含有CaCl2

假设2:还含有一种盐,它可能是   (填化学式)

假设3:还含有一种碱,它可能是   (填化学式)

(3)完成实验方案。请填写实验操作、与表中结论相符的预期现象。

限选试剂:稀HCl、NaOH溶液、Na2CO3溶液、AgNO3溶液、 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假设2成立。

 

 

假设3成立。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常用________吸附。

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这里的火要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墨和金刚石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的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要的档案材料要用碳素墨水书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如图1为应用Y形管进行的不同实验探究。

(1)实验室利用装置甲制备少量二氧化碳:Y形管中盛放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填名称,下同),液体物质是_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利用装置乙制备少量氧气:实验时,酒精灯应加热Y形管内_____________(“a”“b”)处的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装置丙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①通过比较装置丙内_________(填标号)处的实验现象,可推导出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ab   B.bc   C.ac

②图2中能正确反映气球内气压(P)随反应时间(t)而发生变化的是__(填标号).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