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的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水氢气+氧气

D.二氧化碳+水碳酸

3、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

B.石油

C.酒精

D.天然气

4、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方案甲可探究物质需要与氧气接触

B.方案乙可探究硝酸铵固体与水混合吸收热量

C.方案丙可探究铁生锈与氧气有关

D.方案丁可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蜡炬成灰

B.磨杵成针

C.木已成舟

D.披荆斩棘

6、小苏同学网购了一个玩偶,为检验该玩偶是否为纯棉制造,最好的检验方法是

A.取样并点燃,闻气味

B.取样并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浮在水面上

C.将该玩偶点燃

D.将该玩偶放入稀硫酸中,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

7、下列历史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凿壁偷光

C.司马光砸缸

D.钻木取火

8、下列有关粗盐提纯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去食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的化学原理为:使杂质离子以沉淀或气体的形式从食盐水中分离出去

B.粗盐提纯过程中既有化学方法,也有物理方法

C.溶解粗盐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D.蒸发结晶食盐时,待水分全部蒸发,才能停止加热

9、烧杯中盛有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m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①加入V1mL稀盐酸时,剩余固体中不含锌

②加入V2mL稀盐酸时,溶液中的溶质为FeCl3和ZnCl2

③整个过程中发生反应均为置换反应

④反应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一定小于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B.用灼热的铜丝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C.通过观察固体颜色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

D.用澄清石灰水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11、下列化学观念错误的是

A.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B.物质既有天然存在的也有人工创造的

C.所有物质都能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

D.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有关

12、饮品是中华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酸奶

B.冰水

C.可乐

D.小米粥

13、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食物的腐烂

C.酿酒酿醋

D.蜡烛缓慢地燃烧

14、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铜粉、铁粉

分离

磁铁吸引

B

水、双氧水

鉴别

取样,加入适量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

C

二氧化碳

检验

燃着的木条伸入,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D

CO2(CO)

除杂

缓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

B.B

C.C

D.D

15、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在水中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C.食物腐烂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改变

D.铝原子和铝离子属于同种元素——铝原子和铝离子的质子数相同

16、已知含硫化合物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H2S+H2SO4(浓)S↓+SO2↑+2H2O,所含硫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

A.H2S

B.H2SO4

C.S

D.SO2

1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甲和丁都属于有机物

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3:2

C.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8:9

D.丙物质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1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60个碳原子:C60

B.氯酸钾的化学式:KClO3

C.两个硫酸根离子:

D.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19、2023年4月临夏州出现了扬沙或浮尘天气。扬沙或浮尘天气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

B.可吸入颗粒物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2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析出晶体

B.t1℃时,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

C.t3℃时,甲溶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t3℃时,100g水中加入50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可得到150g甲的饱和溶液

21、逻辑推理能力是化学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则只有一种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为化合反应

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则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都需要验纯

22、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中和反应一定无明显现象,都需加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C.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D.中和反应的四种物质属不同类别

2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水、海水

B.氧气、固态氧

C.铁、四氧化三铁

D.稀有气体、氩气

24、隐形飞机是人们通过研究仿生学,并且应用了最新的技术和材料,终于在庞大的飞机上也实现了隐形。隐形飞机的目的是让雷达无法侦察到飞机的存在,虽然是最为秘密的军事机密之一,但隐形技术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我国歼-20是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的隐形战斗机,其隐身材料的合成原料之一为间苯二胺。下列有关间苯二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间苯二胺相对分子量为98

B.间苯二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间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

D.间苯二胺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1

25、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对应的是

A.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一一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一一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C.稀有气体能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一一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石墨用于制电极一一石墨具有导电性

26、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A.空气是成分固定不变的气体

B.氧气可用作燃料

C.氦气充入包装袋中可延长食品保质期

D.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高氯酸铵(化学式为NH4ClO4)是常用的火箭燃料.火箭发射时高氯酸铵发生下列反应:

2NH4ClO4N2↑+Cl2↑+2O2↑+4X.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价;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价.

2X的化学式是_____

28、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钠原子___________

(2)氯化亚铁___________

(3)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_

(5)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___________

(6)写出氢氧化镁的化学式并标出镁的化合价___________

29、在下列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变化或者性质.(填序号)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1)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___; 

(2)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熔化____,继续加热,硫粉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____.

30、现有六种物质: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氢气、氮气、二氧化硫、氧气,请选择相应物质填空:(填序号)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

2)能做燃料的气体是_________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

4)霓虹灯内充的气体是__________

5)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___

6)可用于炼钢的气体是 _________

31、根据如图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 _________

(2)分解反应: __________

32、如图所示是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写化学用语。

(1)A图中横线上填写的是_________

(2)图C所示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

(3)图A、B所示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33、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3”的意义:

(1)3H2O___________

(2)Fe3_________________

3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其中一种是硝酸钾)。

(1)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乙(填“>”、“<”或“=”)。

(2)t2℃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_

(3)由图2推测硝酸钾是图1中的______物质(填“甲”或“乙”)。

(4)图2“操作X”可能是 (填字母)。

A.加适量硝酸钾

B.蒸发适量水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5)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溶液质量:甲<乙

B.溶剂质量:甲>乙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35、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______(填“分子”或“原子”或“元素”)。

(2)从灭火原理角度回答,为什么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______

(3)小李家新装修的房间中放有几包活性炭,其目的是______

36、将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横线上:

A 物理性质,B 化学性质,C 物理变化,D 化学变化

①酒精具有挥发性____;②酒精在燃烧_____;③切开的苹果表面变黑____;④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____;⑤冰雪融化____;⑥氧气能够支持燃烧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甲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做CO还原CuO的实验。实验时,在点燃酒精灯之前先通入CO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1)分别写出A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2)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实验设计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还能验证CO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38、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做铁丝燃烧实验应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之一 ______________ ,选用F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收满的方法 _______ ,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小李同学在用此套装置组合进行实验过程中,发现收集装置中的水慢慢变成紫红色了请帮他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

(3)已知: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液体)在常温下制备氨气,已知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则制备氨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__________ 若用如图G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a”“b”)端进入。

(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0mL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氧含量的测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正式开始实验前,该兴趣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到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

②进行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c、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d、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你认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____

③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④小明同学提出了能否用铁丝燃烧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红磷,同学们一致反对,理由是________,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

⑤对照图I实验,你认为图Ⅱ实验有何优点?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为测定某化肥中硫酸铵的纯度(即质量分数)是否与如图标签相符,小林取15g该化肥样品配成溶液(样品好的物质都溶于水)加入到100g氯化钡溶液中(其他成分不与氯化钡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到23.3g沉淀和一定质量的不饱和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标签上写出硫酸铵的化学式;

(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化肥中硫酸铵的纯度是否与标签相符.

(3)向不饱和滤液中加入多少克水,能配制成3%的氯化铵营养液.

 

40、木炭和活性炭是生活中和实验室常见的物质,以下是化学教材中有关木炭和活性炭的几个实验。

(1)实验Ⅰ中,若一开始就把红热的木炭迅速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下部,会导致的后果是______

(2)实验Ⅱ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Ⅲ中金属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