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Ⅰ可加入明矾加速杂质沉降
B.试剂M可以是活性炭
C.最后净化的水为纯净水
D.步骤Ⅲ属于化学变化
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含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单质
C.元素的种类决定于质子数,但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甲烷和乙醇的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甲烷和乙醇都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
3、我国古代将炉甘石、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到约800℃,可得到外观似金子的合金,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之一为2Cu2O+C4Cu+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木炭是还原剂
B.X的化学式为CO
C.Cu2O中Cu的化合价为+2
D.参加反应的Cu2O和C的质量比为2:1
4、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碳分子:C60
B.1个铁离子:Fe3+
C.两个氢原子:2H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5、归纳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CO和CO2化学性质相似
B.液化气加压后能贮存在钢瓶中,所以加压后分子变小了
C.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D.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
6、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O3—3个氧原子
B.Na+1—钠元素显+1价
C.2N—2个氮分子
D.Al3+—1个铝离子
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氢气H2
B.铜元素ZN
C.氯酸钾KClO
D.水银Ag
8、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图中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A.空气
B.氧气
C.氧化镁
D.氯酸钾
9、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一个镁离子:
B.两个氮原子:
C.氧化钠:
D.三个氨分子:
10、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电解水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该实验能证明水中含有氢、氧元素
C.生成氢气、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11、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都需张贴的图标是
A.
B.
C.
D.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过滤粗盐水
D.液体体积读数
13、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是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物质不可能是氯碱工业产品的是
A.Na2CO3
B.Cl2
C.H2
D.NaOH
14、对化学方程式的含有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C.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D.2mol氢气和1mol氧气生成2mol水
15、劳动教育,助力学生成长。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化学知识 |
A | 用厨余垃圾自制肥料 | 厨余垃圾发生缓慢氧化 |
B | 餐后将洗净的铁锅擦干 | 铁制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
C | 利用明矾净水 | 明矾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
D | 天然气报警器安装在炉具墙壁上方 | 天然气密度比空气小 |
A.A
B.B
C.C
D.D
16、下列关于“物质一性质一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燃性—火箭发射
B.活性炭一吸附性一冰箱除臭
C.金刚石—硬度大一切割玻璃
D.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食品防腐
17、“生在高山上,长在云雾中”的桂东玲珑茶享誉全省,玲珑茶中的茶多酚 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多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58g
B.茶多酚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茶多酚中有22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11个氧原子
D.茶多酚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2:1
18、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H2O 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性质相同
B.分类:塑料跳绳和尼龙球网的主要材料均属于合成材料
C.化学反应均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 1gC 与1gO2反应生成2gCO2
D.推理: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故铁条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19、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以下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合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涉及的化学知识 |
A | 用肥皂洗衣服,发现泡沫少、浮渣多 | 使用的水是硬水 |
B | 用明矾处理较浑浊的天然水 | 明矾是净水的絮凝剂 |
C |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降低油的着火点 |
D | 用布擦干淋湿的自行车 | 铁部件潮湿易生锈 |
A.A
B.B
C.C
D.D
20、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物质构成模型
B.空气成分
C.石墨结构模型
D.物质分类模型
21、下列反应中,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
A.铜+氧气氧化铜
B.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水氢气+氧气
D.碳+氧化铜铜+二氧化碳
2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红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D.硝酸铵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23、布洛芬(C13H18O2)具有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33个原子构成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相对分子质量为206g
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18:2
24、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用二氧化碳灭火
B.火箭以液氢做燃料
C.金刚石切割玻璃
D.用焦炭冶炼金属
25、研究小组对该水样进行过滤,其目的是
A.除去水样中溶解的物质
B.除去水样中的不溶性固体物质
C.使水样变成纯净水
D.对水样进行消毒处理
26、梅花的清香在较远的地方都能闻到,从分子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分子质量很小
27、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多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差异,是因为_____。
(2)下列结构图中,依次表示金刚石、石墨、C60的是(填序号)_____。
(3)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_____变化。
28、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稀盐酸与Na2CO3粉末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右,原因是_____。
(2)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三: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过程:
I.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II.保持酒精灯点燃,改通O2,一段时间后,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①第I步中,点燃酒精灯前,先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
②实验过程Ⅱ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9、下列情况只表现蔗糖粉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只表现蔗糖粉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蔗糖粉的两种性质均有体现的是_______
①蔗糖粉可以溶解在水里得到无色透明的蔗糖溶液
②蔗糖粉可以燃烧
③蔗糖粉长时间加热,可以融化并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0、请从C、H、O、C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1)两个氧离子:______。
(2)两个钙原子:______。
(3)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
(4)“西气东输”的主要气体是______。
(5)生成物都是气体的分解反应______。
(6)反应物都是氧化物的化合反应______。
3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不锈钢不仅比纯铁硬,而且其_____性能也比纯铁好得多。
(2)炼铁高炉炉内发生了多个化合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向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废液中加入某种金属,可回收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甲醇(CH3OH)可用作赛车燃料。若其燃烧产物与石蜡燃烧产物相同,则甲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2004年,美国科学家通过“勇气”号太空车探测出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化学式为COS)的物质,已知硫化羰与二氧化碳的结构相似,但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是CO2和SO2。硫化羰燃烧反应方程式为_____。
32、生命离不开水,化学式H2O中“2”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水通电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符号是__________,没有变化的微粒符号是____。
33、(5分)下图是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 ______,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填“b端”或“c端”)通入。
3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
35、现有①水 ②铁 ③高锰酸钾 ④医用75%的酒精,共四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____,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属于单质的有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属于氧化物的有 ____。
36、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如: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的;水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金是由______________构成的。
37、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1)空气的用途: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空气的成分: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①已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温度不变,压强和气体的体积成正比。当开始压强为1个大气压,当t2时刻时,瓶内的压强为___________个大气压。 若测出的压强为0.9个大气压,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写1个即可)
②t2时刻时,压强突然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③能否用硫代替红磷?_____________请说出原因_______________
(3)空气的保护:图丙是某地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___________。
A 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B 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C 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38、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收集氧气的装置为___________(填序号)。
39、如图所示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
,
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
(2)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_(填粒子名称).
(3)A图中“”表示构成氧气的粒子,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铁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其燃烧的现象为______.
40、从CuSO4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稀H2SO4、K2CO3溶液中,选出两种溶液,按题目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
(1)生成蓝色沉淀的反应____________;
(2)酸与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____________;
(3)有气体产生的反应____________;
(4)发生了中和反应____________;
(5)盐与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