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A.验证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鉴别NH4NO3、CuSO4和NaCl三种白色粉末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2、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观点对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类观: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纯净物

B.微粒观: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C.变化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的产物相同

D.结构观: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3、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CuFe2O4-x做催化剂,光分解水制氢气与氧气

B.镁带燃烧前后物质总质量

C.两份等体积5%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A.A

B.B

C.C

D.D

4、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试验方法

A

比较Fe、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

将Fe和Ag分别加入CuSO4溶液中

B

除去CO中混有的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C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加入二氧化锰

D

鉴别空气和氧气

分别将点燃的木炭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A.A

B.B

C.C

D.D

5、下列物质用途,只与对应物质的物理性质相关的是

A.用氮气制炸药

B.用石墨作电极

C.用镁制照明弹

D.用酒精作燃料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处理废弃药品

C.称得10.05g固体

D.用完放置

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进程中,阳城县挖掘“见新见绿”深度内涵,在生态保护上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持续给力:在绿色发展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阳城新样板。下列措施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重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B.积极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C.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D.修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

8、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把P点的乙溶液变为Q点的乙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若要提纯甲物质,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9、薯片包装袋中可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以防腐,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A.O2

B.N2

C.CO2

D.H2O

10、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滤液可能是蓝色的

B.滤渣中一定有可能有

C.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D.滤液中一定有 可能有

11、如图所示是氪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氪是金属元素

B.氪原子核内有36个质子

C.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3.80g

D.氪原子核内有 36 个中子

12、2023年中国环境保护日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露天焚烧秸杆

B.使用一次性筷子

C.将废旧电池回收利用

D.实验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

1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洗涤试管

B.   取用固体

C.   滴加液体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4、三个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探究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塞上橡胶塞,振荡后塑料瓶变瘪,说明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C.丙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去A处酒精灯,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到室温

D.若丙的A处黑色粉末变红色、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CuO发生了反应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过滤

16、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技术,已广泛用于照明、显像等多个领域,氮化镓是LED中的重要原料。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镓和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C.镓原子易失电子形成稳定的镓离子:Ga2+

D.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17、2023年11月30日,国务院印发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计划的是

A.工厂废气高空排放

B.工地配套防尘措施

C.推进农村垦荒伐木

D.发展重型柴油货车

18、某化学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分子数目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为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变少

C.X与 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28∶34

D.参加反应的 X与 Y的质量比为 14∶3

19、山东大学利用异核双金属“镍—钴”配合物,可逆地催化质子还原氢气(H2)与氘水(D2O)的H/D交换,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镍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2

B.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D.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g

20、下列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醋酸、纯碱、氯化钠、过氧化氢

B.硫酸、氨水、小苏打、干冰

C.碳酸、熟石灰、氯化镁、水银

D.硝酸、烧碱、生石灰、氯酸钾

21、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鲜牛奶为原料制酸牛奶

B.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

C.利用干冰升华,进行人工降雨

D.紫色石蕊溶液与碳酸变红了

22、已知某纯净物2.3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且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纯净物只含有碳、氢元素

B.该纯净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纯净物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纯净物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

23、在高原旅游时,导游建议年长者带上罐装的压缩富氧气体。下列关于压缩富氧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分子变小

B.分子之间间隔减小

C.分子停止运动

D.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24、如图,把质量与浓度都相同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混合后溶液的pH=7

B.混合前后水分子的数目不变

C.混合后滴入紫色的石蕊溶液可变红

D.混合后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

25、吸烟有害健康,下列表示“禁止吸烟”图标的是

A.

B.

C.

D.

26、我国钼、钛、锡等多种矿物储量位居世界前列。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钼属于非金属元素

B.金属钼的化学式是MO

C.钼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2

D.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g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如: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

2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 a物质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用______方法提纯 a物质(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

28、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写出下列符号式。

(1)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

(2)三个亚铁离子_____

(3)氧化铜中+2价的铜元素_____

(4)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

(5)氯化铵_____

29、____色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_____色。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色火焰,且生成无色_____气味的气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集气瓶里预先要装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30、工业上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

(1)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_______(填“高”或“低”);贮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工业上这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属于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因为______

(3)液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_

31、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独特的研究方法。

(1)硝酸能与碳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CO2↑+4X↑+2H2O,则X是_____(写化学式)。

(2)甲和乙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画出丙的微观示意图_____

(3)Cu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4)CO和CO2的混合物气体共36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气体的质量为44g,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最简化)。

32、选择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①赤铁矿  ②石墨 ③干冰 ④液氧

1)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的是_____

2)可用于制作电极的是_____

3)可用作炼铁原料的是_____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3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钠离子_________

②2个铝原子_______

③Mg2+中数字“2”的含义____

④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⑤氧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2)下图为 A、B、C、D 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①A、B、C、D 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微粒符号) _______;其中 D 微粒最外层电子数x=_______

②A、B、C、D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_______ (填字母序号)。

③A微粒的化学性质与 B、C、D 中哪一种微粒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 (填字母序 号)。

④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微粒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NO和O2B.CO和N2 C.SO2和NO2

34、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两种氧化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类型为    

(2)西汉时期,我国首开“湿法炼铜”之先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__;反应类型为  

(3)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慢慢地生成一层铜锈(碱式碳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35、(1)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

①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

②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

③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_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有助于理解反应实质

①结合图一分析,该微粒转化过程是Mg原子失去电子变成Mg2+,H+______(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H原子,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②据图二分析,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据此推理,硫酸氢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______色。

36、对于化学反应,我们不但要考虑加入的试剂,还要考虑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下图是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根据你所学化学知识猜测:试管A中,除C、CuO外,还可能有物质______(写化学式,下同)参与反应。除木炭可以还原氧化铜外,经反应生成的______也可以还原氧化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排除环境对该反应的影响,你认为应采取何种措施?__________

(2)请你推测,进入试管B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可能有________。要想使进入试管B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应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如下表。

气体发生装置

A

B

C

气体收集装置

D

E

F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下列混合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方法中,方法__________(选填)可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方法一:把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方法二: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可选用D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选用F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当_________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4)利用收集的氧气,验证氧气的性质。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预先加有少量水,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点

放出___________,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的气体

 

 

38、如下图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分别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在反应条件上,三个实验都要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变化上,三个实验都是放热反应。

(3)在反应基本类型上,三个反应都是_________反应。

(4)乙中生成物的状态为_________。甲反应中观察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

(5)还可从中发现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写出丙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根据你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知识,简单写出区别以下各物质的方法。

(1)木头和铜片: ___________

(2)厨房中的食盐和白糖: ___________

(3)氧气和二氧化碳: ___________

(4)厨房中的白酒和白醋: ___________

40、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化学式为NO)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NO不稳定,易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实验室用铜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备NO.工业上可用氨气与氧气为原料,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制得一氧化氮。汽车尾气(含有CO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CONO反应,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NO被发现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NO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依据文章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NO的物理性质______

2NO在空气一种会转变成______

3NO可用______法收集。

4)治理N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NO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