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根据下列事实,运用化学知识推理不正确的是
选项 | 事实 | 推理 |
A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水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B | 动植物体的腐烂 | 发生了缓慢氧化 |
C | 100g水受热变成100g水蒸气 | 分子体积变大 |
D | 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 原子之间有间隔 |
A.A
B.B
C.C
D.D
2、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提高人的科学素养。下列对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每年4月,柳州市紫荆花盛开,花香四溢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B | 液氧和氧气都支持燃烧 |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
C | 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但是金刚石坚硬,而石墨很软 |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D | 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 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改变 |
A.A
B.B
C.C
D.D
3、食品添加剂溴酸钾(KBrO3)会致癌,已被禁用,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
A.+1
B.+3
C.+5
D.+4
4、2023年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真正成为人人可及、天天有感的最普惠民生。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A.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发电
B.夏季降温解暑将空调温度调至最低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集中处理
D.鼓励市民地铁、公交出行
5、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水加糖变甜
B.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成干冰
C.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D.花棚里香气扑鼻
6、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鉴别木炭粉和铁粉 | 加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
B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
C | 除去CO中的CO2 |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
D |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A.A
B.B
C.C
D.D
7、二氧化钛(TiO2)可制作用于家装的白色涂料,其中Ti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8、秋冬季是支原体肺炎感染的高峰期,红霉素(C37H67NO13)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有效用药。下列有关红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霉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红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33
C.红霉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红霉素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9、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氮分子的是
A.2N
B.N2
C.NO2
D.2N2
10、元素周期表中,钴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27
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7
C.元素符号是Co
D.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g
11、氨基钠(NaNH2)是合成维生素A的原料,工业上利用金属钠和液氨(NH3)生产氨基钠的主要原理如图1,现用120mL液氨与金属钠反应,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反应釜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B.金属钠的投加量越多生成氨基钠的量越多
C.其它条件相同时,控制温度能提高氨基钠产量
D.控制温度在50℃时,2.0g金属钠与120mL液氨没有恰好反应
12、漂白粉用于泳池的杀菌消毒,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2
D.+2
13、空气和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78%
B.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
C.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我们要节约用水
D.实验室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获取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14、如表对一些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事实 | 解释 |
A | 盛夏,大明湖畔,荷香四溢 | 分子在不停运动 |
B | 加压条件下,石油气液化后体积变小 | 加压条件下,分子的体积都变小 |
C |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
D | 5升水和 5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毫升 | 分子间有间隔 |
A.A
B.B
C.C
D.D
15、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Fe+3O22Fe2O3
B.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C.激光手电照射为该反应提供热量
D.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16、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物质及条件下能够实现的是
A.H2O2H2
B.CuCu2(OH)2CO3
C.A1Al2O3
D.COH2CO3
17、有关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中子数为33
C.原子质量为74.92g
D.表示原子核及核电荷数
18、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1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逻辑合理的是
A.因为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因为铁比铜活泼,所以铁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铜不能
C.因为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所以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都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46
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质量之比是1:2
D.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甲和丁的质量之和
21、神舟十三号飞船的成功发射,让每一位中国人倍感自豪。其火箭使用的一种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C2H8N2),它能与四氧化二氮(化学式N2O4)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氮气和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偏二甲肼由两个碳原子、八个氢原子和两个氮原子构成
B.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C.生成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充在食品包装袋中用来防腐
D.偏二甲肼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组成
22、小明对于蜡烛燃烧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如图所示),蜡烛减小的质量等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B.在燃烧的蜡烛上方罩上干冷烧杯,看到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C.将大烧杯罩在燃烧蜡烛中,一会儿,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已知蜡烛的主要成分CxHy燃烧的方程式是CxHy+33O2 25CO2+16H2O,则物质的化学式是C25H32
23、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先膨胀后恢复原状。如下表中液体
和固体
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水 | 水 | 水 | 双氧水 | |
氧化钙 | 硝酸铵 | 氢氧化钠 | 二氧化锰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4、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关于有机物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
D.无法判断
25、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它们在中充分燃烧时,产物只生成
的是
A.
B.
C.
D.
26、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氖
B.硅
C.钾
D.氧
27、如图是初中科学常见的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单质Ⅰ为红色固体,氧化物Ⅰ和单质Ⅲ均为黑色固体,氧化物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1)反应①中__(填化学式)发生了还原反应;
(2)氧化物Ⅱ除图中所示的化学性质外,还具有__性,对人体有危害.
(3)根据题意,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
28、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周期。
(2)图2、图3、图4对应三种碳单质,图3单质的名称是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们的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_____。
(3)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的是 。
A.稳定性
B.滑腻感
C.还原性
D.导电性
(4)应对气候变化一直都是“G20”峰会关注的重点议题,全球参与控制CO2的排放量是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下列限制CO2排放量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制定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国际规定
B.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
C.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含CO2的废气
D.鼓励家庭购买轿车并适当限制公共交通发展
29、建立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图是某同学对某些物质化学性质的小结,图中手指的物质,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水,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已知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图中某个转化可以通过中和反应来实现,写出一个符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H2→H2O除了在氧气中燃烧外,还可以发生如下反应:,在此反应中H2表现______性;
(4)已知X发生分解反应能生成水,则写出一种符合条件的X的化学式__________。
30、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① ②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①的物质中,能做食品发酵粉的物质是___________(写名称):反应②中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若要回收氨以循环利用,可在滤出 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写俗称);
(3)如图是氯化钠等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①其中表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的是___________(填符号,下同):在阴影区域部分处于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_;
②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2℃,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③若在饱和A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提纯A的方法是___________结晶,过滤;
④若向下图试管中滴入2ml水后,X中有固体析出,则X为___________(填序号)物质。
31、小亮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漏斗下端尖嘴紧靠烧杯内壁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固体颗粒阻碍了液体通过滤纸孔隙,还可能是______。
(3)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①______;②______。
(4)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有无不同看法?______。(填“同意”还是“不同意”)理由是______。
(5)若要制得纯水,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_____。
32、我们学习了很多概念,对于概念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
(1)水的化学性质是由_________保持的,_________保持了金属锌的化学性质(填具体的微粒名称);
(2)一个氨气分子(NH3)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填具体的微粒名称);
(3)氯化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填具体的微粒符号)。
33、有一种氮的氧化物常用作火箭的推进剂,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2,其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16 ,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4、根据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填写适当仪器的编号:
①加热试管里的药品用_____;
②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_____;
③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所用的仪器是_____。
3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2个银原子_____;
(2)氟元素_____;
(3)两个氢分子_____;
(4)钾离子_____;
(5)-2价的氧元素_____。
36、传统的燃料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如煤、______和天然气。
37、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
图1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此实验说明分子_____.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裴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 A﹣E,并进行如下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l~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
38、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 Y__________;Z__________。
(2)实验室某同学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时,应选用______(填装置编号 )作发生装置,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欲收集一瓶氧气,供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用气体的收集装置中的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最后两步操作若调换,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最后他还发现水槽内的水显红色,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原因是____________。
(3)小刚同学想用装置F来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应该从_____(填导管编号a或b,下同)通入,如何验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 A、B 装置中选出一种仪器:我选择的仪器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它的用途 是 ____________。
(2)选择 B 制二氧化碳,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 若用下图装置测量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图中植物油作用为 _______________。
(3)选择 A 和 _______________(填“CEF”或“DEFG”)仪器组合能获得较为纯净的氧气, 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从燃烧条件分析,加热时试管内 的棉花没有燃烧,原因是________。
(4)加热一定量 KClO3 和MnO2 的混合物,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反应共生成氧气 9.6g
B.c 点所对应的剩余固体有三种
C.d 点所对应的剩余固体只有 KCl
D.整个过程中有两种元素质量分数变大
40、自然界中的水为什么大都不是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