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初二上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抚州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B. 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不值一提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C. 大家都喜欢听语文老师的课,他讲课不仅抑扬顿挫,而且风趣幽默。

D.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对下面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诗的第一章先用起兴开篇,描写水鸟情谊深静,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

B.“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表现诗中男子悠闲自得地思念淑女,翻来覆去地追求她。

C.《关睢》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

D.诗的第三章写小伙子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其中“琴瑟”与“钟鼓”并非实写。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

B.哥哥的妻子和弟弟的妻子合称“姑嫂”。

C.《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国共两党的真实生活。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4、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其中背景和结语是必要部分。

B.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C.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D.“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米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这句话的主干是“邓稼先是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儿子。”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诗歌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明媚春光,“______________”二字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在你眼前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天山共色,从流飘荡,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⑶杜甫《春望》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不经意间道出的“绝妙好词”,营造了山人合一、物我相生的化境。

⑸《三峡》中“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猿鸣”凄凉,倍增三峡之幽深;《答谢中书书》中“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猿鸣”欢快,愈显“仙都”之奇美。

⑹曹操《龟虽寿》中“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一句,惜老怜暮中升起乐观豪迈,历久而弥新;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惋惜伤感中浸润着通达欣慰,矛盾而哲思。

⑺崔颢的《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日暮无意,思绪绵长;朱敦儒《相见欢》中“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________________”一句,夕阳有情,苍凉沉郁。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有人评价《傅雷家书》表达的是赤子之心,请从傅雷身为父亲和学者两个方面,结合《傅雷家书》内容,谈谈你对傅雷这位“赤子”的理解。

(2)下面分别是留洋音乐家傅聪、美国记者斯诺眼中的周恩来。斯诺1936年见到的周恩来是“鼎鼎大名的红色领袖”,傅聪1957见到的周恩来是共和国总理。请简析周恩来身上“永葆”着哪些品行。

《傅雷家书》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八日聪信摘录:

周总理来了一次,我们也跟着忙了几天,接送,宴会。宴会上我又演奏了。成绩很好,但在那种乱哄哄的场合,总是没啥意思的。周总理见了我,就像老相识似的,亲热得很。这回周总理在波兰受到空前的热烈欢迎,我想最主要的是周总理的作风太谦虚,太朴素了,使人觉得可亲,一点没有架子,对于像波兰这样一个受惯外族欺压的民族,这是他们最感动的。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周的温文的谈吐,却和国民党的宣传完全不同。当他和我沿着安静的小路,经过芝麻田和小麦田,走回百家坪的时候,任何关于“红色土匪”的那些形容词,都不适合用到他的身上。恰恰相反,他似乎真正是充满了愉快和生命的爱恋,像神气活现地跟在他旁边的“红小鬼”一样,他的手臂正靠着“红小鬼”的肩膀。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身材苗条,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

(3)我们常常在文字里读到作者的情感。比如《傅雷家书》,“孩子,别了,我们没一天不想念你,没一天不祝福你”(一九五四年七月四日晨),“孩子,珍重,各方面珍重,千万珍重,千万自爱”(一九五九年十月一日);再比如《昆虫记》,“亲爱的昆虫们,如果因为我对你们的描述还达不到令人厌烦的水平,所以说明不了这些正派的人,那么让我来跟他们说吧”(荒石因),“我很乐意把最美的颂词献给它,这是辛勤的劳动者们理应得到的”(切叶蜂)。傅雷、法布尔的“爱”有怎样的不同?谈你结合整本书的阅读,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岭南骑楼

在南粤大地,从城市到偏远乡村,均可发现骑楼。它是岭南物质性的十大名片之首,也是中国社会进步转型的一道靓丽风景。

骑楼建筑在明清古城基础上兴建,广州古城封建城堡特征从此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成为引领中国城镇建设的“模范市”。“商”是骑楼的重要基因。分布广州全城的骑楼充分昭示了这个“千年商都”的文化景观形象。

文化遗产构成城市文化生活的内涵。城市不仅要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而且要为市民提供一种高尚的文化空间与价值认同。广州骑楼开放大度、平等诚实的精神风格,有利于市民培养自豪感和形成凝聚力。

骑楼体现着开放城市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岭南城市生命历程的根基。每一栋骑楼建筑,都记录着城市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每一条骑楼街都承载着丰富真实的社会信息,保留着岭南城市的传统风貌、市民习俗。

城市的定性定位,往往由城市文化遗产的主题特质决定。岭南骑楼涉及城市文化的身份认同,体现着城市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一个缺少文化资源和历史积淀的城市,不是一个美丽健康的城市。保护骑楼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祖先留给我们城市的文化遗产并非今日我辈独有,我们还要把它们转交给后代,他们同样有权面对这些文化遗产,同样需要与历史与祖先进行感情与理智的交流。所以,延续城市文化是一种历史责任。

然而,骑楼屡遭损毁,面临诸多生存危机。让人们触目惊心的不是时间、风雨对历史的侵蚀,而是以旧城改造为名的人为破坏。各地城市传统建筑外墙画着白圈的“拆”字已经成为一道寻常的风景。“拆”使多少历史文化街区遭到了灭顶之突,丧失了传统肌理,失去了风貌特色。因此“拆”被冯骥才斥之为“二十年来中国城市中最霸道的一个字”。广州当年不好好保护而拆毁大佛寺,现在一错再错又要拆毁临街的完整骑楼,实乃顽病不治的“霸道”表现!

19世纪,巴黎市政长官奥斯曼对巴黎进行了一次剧烈改造。奥斯曼已去世150多年了,巴黎人还在为他所执导的对巴黎老城的屠杀“大加声讨”,骂他是一个毁坏无数历史文化遗产的“蹩脚规划师”!

可见“大破大立”不是科学的发展模式。保护历史基础上的发展才是坚实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在近年经济建设的高潮中,地方政府总是将经济指标放在第一位,遇事往往是建设压倒文物保护,甚至文物部门的图章都要比其他部门的小几毫米。

“民众的参与是最好的保障!”这是印度文化遗产界对外宣传的一句口号,目的是号召更多的民众加入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列。文化遗产保护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确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

(改编于杨宏烈的《岭南骑楼建筑文化的复兴之梦》)

(链接一)骑楼是岭南建筑的一大特色,骑楼多为三四层,底层前部为骑楼柱廊,后部为店铺,两层以上为住宅;临街店铺二楼以上部分凸出,远远看去像“骑”在人行道上,故名“骑楼”。骑楼建筑并肩联立而建,形成连续的骑楼柱廊和沿街立面,便成了骑楼街。

为了适应炎热的湿润气候,房间外有走廊、天井通风,这不仅加强了通风效果,对采光也起到良好作用。广州夏季高温多雨,时间长,骑楼建筑可以遮阳、避雨,方便行走和购物。

骑楼的“柱廊”式结构,将人流和车流进行了分离,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骑楼多采用砖木混合式结构,平均使用寿命一般在50年,如不维修,便成危房。

(节选自陈睿的《广州骑楼初探》)

(链接二)曱学生问:近三十年的大拆大建,把一种非常值得回忆的早年生态破坏了,你怎么看?

余秋雨答:不赞同。一切回忆,都会以情感删削真实。一百多年来,绝大多数中国人由于连年战乱、自然灾害、阶级斗争,“早年生态”的低劣程度超过现在最坏的想象。就连现在被不少文人描写得流光溢彩的老上海,也完全是一种矫饰的幻想。1922年,爱因斯坦来到上海,他从南京路走到上海的中心老城厢后说:“这是整个地球上最贫穷的族群,备受欺凌,牛马不如。我们一直在为世界争取幸福和公平,而在这里看到的,却是一幅悲惨的图景。”直到我年轻时,绝大多数民众的生态都触目惊心。近三十年的大拆大建,主要是针对大面积的低劣生态进行的。中国百姓苦了那么多年,有理由稍稍过得好一点。

(节选自余秋雨《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骑楼不只在城市,在南粤乡村也可见到,位居岭南物质性的十大名片之首。

B.建筑会影响居民的心理,广州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由骑楼熏陶感染而成。

C.骑楼是广州市文化遗产之一,但部分骑楼在旧城改造之中面临被拆的处境。

D.奥斯曼剧烈改造巴黎,毁坏无数历史文化遗产,被后人骂为“蹩脚规划师”。

2下列对材料中“骑楼”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骑楼是中国社会进步转型的一道靓丽风景,是开放城市思维方式的唯一体现。

B.骑楼拥有“商”的基因,底层后部为店铺,底层前部为骑楼柱廊,方便售卖。

C.骑楼充分体现了广州文化遗产的主题特质,广州骑楼在明朝时期已初具规模。

D.骑楼因旧城改造的人为破坏而屡遭损毁,骑楼中的居民面临着诸多生存危机。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骑楼街含有丰富真实的社会信息,如果拆掉骑楼,岭南城市的传统风貌也将会受到影响。

B.一个有文化资源和历史积淀的城市,就是一个美丽健康的城市,因此广州必须保护骑楼。

C.印度也面临遗产保护问题,为保护遗产,他们提出“民众的参与是最好的保障”的口号。

D.骑楼是岭南地区建筑的一大特色,受到广泛欢迎,与它适应了岭南气候特点有很大关系。

4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以下句子的含义。

甚至文物部门的图章都要比其他部门的小几毫米。

5《岭南骑楼》一文的作者与余秋雨对“大拆大建”分别持什么样的态度?请分析两人态度差异的原因。请你为保护广州市区骑楼建筑提两条建议。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人值得铭记,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将“值得_____”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题目补全并抄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字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