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 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1 | 30 | 17 | 2 |
反应后质量/g | m | 39 | 0 | 10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表中m为1
B.X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9:8
2、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可供给动植物呼吸
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稀有气体可制造电光源
D.食品包装袋填充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3、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23gA和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96
B.23
C.92
D.46
4、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是
序号 | 实验或操作目的 | 实验方法或操作 |
A |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 加稀硫酸 |
B |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 操作依次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C |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 |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过滤 |
D | 鉴别羊毛和锦纶 | 用灼烧的方法 |
A.A
B.B
C.C
D.D
5、下列四种可以生成氧气的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H2O
B.KMnO4
C.KClO3
D.H2O2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保护的是
A.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提倡在公园里摆摊烧烤
C.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严禁往湖中倾倒生活污水
7、下列化学反应现象中有红色固体生成的是
A.镁条燃烧
B.木炭还原氧化铜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D.向氧化钙中加水
8、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物质 | 石墨 | 不锈钢 | 干冰 | 氢气 |
性质 | 质软 | 耐腐蚀 | 升华吸热 | 可燃性 |
用途 | 作电极 | 制医疗器械 | 人工降雨 | 作火箭燃料 |
A.A
B.B
C.C
D.D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能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则单质一定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
D.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都是离子
10、液氢是航天工业的一种火箭燃料,将氢气加压液化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体积
D.分子间隔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可用于制铅笔芯
B.氮气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汽油可用于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12、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选择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除去CaO中的CaCO3 | 高温煅烧 |
B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 点燃 |
C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 用燃着的木条 |
D | 鉴别H2和CH4 |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 |
A.A
B.B
C.C
D.D
13、向盛有AgNO3、Cu(NO3)2和A1(NO3)3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气体为氧气
B.滤渣中一定有铁、铜、银
C.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可能含有Al(NO3)3
D.滤液有可能呈蓝色
14、“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花中含有的香茅醇(化学式为C10H20O)具有芳香的气味。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香茅醇属于化合物
B.一个香茅醇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香茅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香茅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1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是因为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CO有毒,是大气污染物
C.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D.CO2有毒,不溶于水
1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B.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
、
等
C.洁净的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17、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元素符号是Rb
C.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D.核外电子数为37
18、下列清除物质的方法中说法错误的是
A.用活性炭清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C.用过滤、吸附方法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D.用稀盐酸清除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瓶子内壁的白色物质
19、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操作方法 |
A | 区别硬水与软水 |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 |
B | 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 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
C | 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的硫酸铜 | 加入足量锌,过滤 |
D | 除去碳酸钙粉末中少量的氯化钠 |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A.A
B.B
C.C
D.D
20、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CO2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该反应前后共涉及两种氧化物
C.丙物质由8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丁的质量比是7:8
21、吸烟时,烟草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了对人体有害的
A.N2
B.O2
C.CO
D.CO2
2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有机合成材料。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蚕丝围巾
B.塑料大棚
C.陶瓷餐具
D.纯铜电线
23、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水利发电
B.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C.酒精挥发、蜡烛熔化
D.光合作用、木炭燃烧
24、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铁,可能有银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铁,一定没有银
C.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铁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铁和银
25、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CO中毒
2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B.实验室制取CO2
C.验满二氧化碳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7、已知A、B两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比为7∶2,由A、B形成化合物中两元素质量比为21∶8,则该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
2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我对它进行研究: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属于 _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填番号)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叫一周期,每一竖行叫一族。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则该元素应排在第_______周期________族,它的化学性质和上表的________和________(填元素名称)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据你所学的知识推测该元素属于____________(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实验证明:在上表同一横行,从左到右,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同一纵行中,从上到下,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上表中,失去电子能力最强的原子是___________(填原子符号,下同),得到电子能力最强的原子是____________.
29、目前,抗击新冠肺炎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战役。加强防控,注意消毒是阻击新冠肺炎蔓延的有效措施。其中,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剂。
利用氯酸钠(NaClO3)可制备ClO2,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工业上生产NaClO3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0、课堂上,老师给出了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列举了四位同学的观点
(1)上述粒子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
(3)A元素和C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1、用化学语言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3个水分子_____。
(2)归纳“Cu2+、S2-、CO32-”中的数字“2”的含义:_____。
32、在下表空格内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错误操作 | 不良后果 |
用过的胶头滴管平放或倒放 |
|
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
|
加热后的试管直接刷洗 |
|
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
|
把块状固体药品垂直放入试管中 |
|
33、如图表示一瓶硫酸铝溶液,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溶质硫酸铝中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_______ ;
(2)写出硫酸铝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的符号 ____________ ;
(3)标出溶剂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____ ;
(4)写出如图标签的横线上硫酸铝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 。
34、下表是某品牌饮用矿物质水的部分标签,认真阅读并回答问题。
(1)如图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镁元素的核电荷数是____,镁离子的符号是____。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长期引用碳酸饮料以补充人体内水分
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自然界中凡澄清透明的水都可以直接饮用
(3)氯化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一瓶合格的这种矿泉水中钾离子的质量不少于____。
35、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镁 e.红磷”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可做食品包装填充的气体是:_______;
②烟花和照明弹中常含有的是______;
③常用于灭火的气体是_______;
④供给呼吸的是_______。
(2)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②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_______;
③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变红:_______;
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36、(1)电解水实验中,可以观察到,两电极上有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7、下图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名称是_____。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为_____。
(3)C图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符号装达式是_____。
(4)D图中该实验的现象是_____。
38、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装置B中足量的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D中足量的石灰水的作用是为了检验C中反应的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装置C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证明一氧化碳有还原性。
(4)根据本实验,点燃装置E中尾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___________(填写一条化学性质)。
(5)一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课本中常见的还原剂,通常可以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元素,使得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那么我们初中学过的常见物质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还有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一种即可)。
(6)一氧化碳是重要的燃料,如果我们在晚上发现工作人员在使用一氧化碳过程中出现眩晕,全身乏力呼吸困难的状况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立即关闭煤气阀门
B.立即将眩晕人员搀扶到户外通风良好的地方
C.立即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D.立即打开打火机照明到燃气管道附近寻找漏点
39、学习化学后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且物质有利也有弊,请同学们从所学的物质中各举一例证明下列观点。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物质有利也有弊。
40、金属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_____(填标号,下同)。
A 青花瓷瓶 B 橡胶充气艇 C 不锈钢锅
(2)生活中常用铁锅做炊具,利用了铁的_____性。
(3)铝比铁活泼,但铝比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写出生活中一条防锈的方法_____。(写一条即可)
(5)我国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中湿法炼铜原理为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