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N2中的O2 | 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 |
B | 除去Cu粉中少量的Fe粉 | 用磁铁吸引 |
C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点燃 |
D | 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的氯化铜 | 加入过量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 |
A.A
B.B
C.C
D.D
2、10℃时,将3g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如图1),充分溶解后,甲中有固体剩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C.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由线为b
D.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可从两者混合液中分离出甲物质
3、地处四川盆地东部的武胜县,自然资源丰富,是全国58个柑桔优势区域项目县之一。武胜大雅柑皮薄多汁、果肉脆嫩、风味浓郁、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维生素C中含有三个元素
B.维生素C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4:3
4、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C6₀、 氧化铜、 冰水共存物
B.液氧、干冰、大理石
C.天然气、氯酸钾、石油
D.镁、氨气、煤
5、MoO3是一种优良的储能材料,其中Mo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
6、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图2探究分子是运动的
C.图3鉴别两种物质
D.图4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7、2023年8月,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内实现了从到多种己糖(
)的精准全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己糖属于氧化物
B.己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己糖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己糖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B.向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mL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5%
C.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9、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能将CO2转化为某燃料
C.反应前后涉及的物质均属于氧化物
D.丙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10、化学反应是在微观粒子间进行的。结合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该反应过程中原子数目不变
C.甲乙都是氧化物
D.乙从液态变为气态化学性质不变
11、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了葡萄糖和油脂,其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物有3种物质
B.反应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12、如图为某市某时刻的空气质量日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前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为臭氧
B.此时的空气质量为优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气属于空气质量主要污染物
D.当前空气质量适合极少数敏感人群户外活动
13、如图是兴趣小组设计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小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一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实验二气球先膨胀后变瘪,红磷用量过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实验三反应前后天平始终保持平衡(忽略浮力)
D.实验四蜡烛燃烧时,减少的质量为释放到空气中的水蒸气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
14、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骨笛打孔
B.酱酒酿制
C.玉器雕琢
D.竹简刻字
1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保护的是
A.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提倡在公园里摆摊烧烤
C.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严禁往湖中倾倒生活污水
1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镁条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所以可用于做烟花
B.稀有气体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作电光源
C.金刚石硬度大,常用于切割玻璃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于医疗急救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B.实验室制取CO2
C.验满二氧化碳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8、下列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水银、生铁、海水
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空气
C.氢气、冰水混合物、煤
D.铝箱、澄清石灰水、高锰酸钾
19、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A.人体缺钙易导致贫血
B.洗洁精能溶解餐盘上的油渍
C.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D.弥猴桃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20、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A.利用活性炭吸附异味
B.用碳素墨水书写有保存价值的档案
C.利用石墨作干电池的电极
D.利用金刚石裁玻璃
21、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常温下,碱性溶液pH都大于7,则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化合物都由多种元素组成,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则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22、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烧杯中加水前,试管中白磷不燃烧,加水后白磷燃烧,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磷的用量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
B.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C.加水前后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利用该实验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3、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N点时的溶液一定呈红色
B.P点时的溶液能与镁发生反应
C.M→N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D.M→P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
24、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厨房燃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盖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如果遭遇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
D.电线短路着火时泼水灭火,以免火势扩大
2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B.向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放入足量的Mg、Al、Fe粉末,充分反应
C.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
D.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
26、“84”消毒液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中的氯元素为+1价,则“84”消毒液中有效成分的化学式可能是
A.NaCl
B.NaClO
C.NaClO3
D.NaClO2
27、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_______;
(2)3个氢气分子_______;
(3)氦气_______;
(4)标出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5)硫离子_______。
28、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如: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的;水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金是由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9、用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含量多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化合物是_______。
3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
(2)t1℃时,能否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丙溶液,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t2℃时,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一种方法即可)。
(4)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t2℃时,甲、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1℃时,丙的溶解度为30
C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D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甲、乙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一样多
(6)若要从含有少量甲的混合溶液中提纯乙,可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7)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
31、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
(2)氢氧根离子 ____________;
(3)硫酸铜 __________。
(4)标出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2、水是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请回答下面问题:
(1)水通条件下会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产物中有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3、化学实验中常常会出现意外情况,这是提升我们科学素养的良好机会,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呈紫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制备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了酒精灯,再移出导管,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
(3)连接仪器装置时,发现玻璃管不易插入带孔的橡皮塞中。相应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34、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质又是变化的,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化学反应: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
35、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a、b的名 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
(2)制取气体时都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和收集方法。请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原料为纯净物②没有气体参加反应③需要加热④使用催化剂⑤只生成一种气体
(4)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 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硫化氢气体可由硫铁矿(固体)和稀硫酸(液体)反应,在常温下制得。该气体易溶于水,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由上述信息推知实验室制取硫化氢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
36、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离不开水。
(1)下列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静置沉淀 B 吸附沉淀
C 蒸馏 D 过滤
(2)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3)下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电解水的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37、正确选择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____(填化学方程式),为制取较多气体且方便添加试剂,应选上图仪器中的______(填标号)组装发生装置。
(3)实验室利用仪器c、i、j制氧的反应可能是______(填化学方程式),为得到较纯的氧气,应选上图仪器中的______(填标号)组装收集装置。
(4)利用上述仪器还可以完成下述实验中的______(填标号)。
A.将江水水样中的泥沙分离出来
B.完成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C.量取3mL蒸馏水并加热至沸腾
D.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38、实验室常里用于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晶体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装置如下列图A、图B所示.
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仔细分析图A的特点,推测所用制取氧气的方法是_____(填“a”、“b”、“c”)
(2)采用c方法制氧气,应选用装置_____(填“图A”、“图B”).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为检验装置B中氧气是否收集满,可_______________,这是利用了氧气______的性质.利用图A装置制氧气,在结束实验时要先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图B装置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室里,常用氯化铵晶体跟氢氧化钙粉末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它是一种无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密度比空气小,而溶于水且能跟水反应生成氨水的气体,制取氨气过程中还有氯化钙和水生成.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A”或“B”)的装置,其理由是__________ ;收集氨气只能用_________ 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验满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现象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9、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改善了食品的品质和特色。苯甲酸(C7H6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食品添加剂,其具有防腐的作用。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苯甲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苯甲酸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_。
40、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下列变化.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__。反应基本类型____________。
(2)铁在氧气中点燃:____________。
(3)红磷在空气点燃: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