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量取液体
C.取用固体粉末
D.稀释浓硫酸
2、根据如图所示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镁是金属元素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g
C.②对应的粒子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①②对应的元素可组成MgO
3、对比是促进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科学思维,下列有关对比分析错误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信息 |
|
|
|
|
分析结论 | 分析说明MnO2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说明氧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 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 该实验可用于辨识硬水和软水 |
A.A
B.B
C.C
D.D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用木炭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D.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5、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出现层薄膜;②鸡蛋壳浸到食醋中变软;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潮湿;④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溶液变红。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闻气味
C.点燃酒精灯
D.过滤
7、如图是高效消毒剂过氧乙酸的分子结构模型。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2H4O3
B.过氧乙酸由C、H、O三个元素组成
C.一个过氧乙酸的分子中有2个氢分子
D.过氧乙酸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5 | 2 | 20 | 22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11 | 28 | 5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 g
9、烟花爆竹属于危险化学品,运输烟花爆竹的车辆上应张贴的警示标志是
A.
B.
C.
D.
10、锂-氮电池(Li-N2)结构如图,是以锂箔作负极,多孔碳布作正极,玻璃纤维作隔板,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与锂形成锂-氮电池,其反应方程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上能导电的单质都是金属单质
B.锂-氮电池的使用体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该电池使用说明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
D.负极锂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锂离子,锂离子符号为Li-
11、下列物品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塑料水杯
B.纯棉衬衫
C.羊毛围巾
D.不锈钢盆
12、“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换季之时,肺炎感冒多发,阿奇霉素(化学式为)是一种常用药,下列关于阿奇霉素说法正确的是
A.阿奇霉素分子中含有分子
B.阿奇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8g
C.阿奇霉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阿奇霉素由38个碳原子、7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2个氧原子构成
13、下列实验过程与图像相符合的一组是
A.将一定量红磷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
C.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14、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合金具有金属特性;②合金一定是混合物;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④合金中一定不含有非金属;⑤合金属于金属材料;⑥钢是铁合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
15、下列发电方式,没有利用新能源的是
A.潮汐能发电
B.火力发电
C.太阳能发电
D.风力发电
16、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磷属于金属元素
B.磷原子核内有15个质子
C.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5
17、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从一氧化碳(CO)到蛋白质的一步生物合成。赖氨酸(C6H14N2O2)是乙醇梭菌蛋白含有的18种氨基酸的其中之一。下列有关赖氨酸说法正确的是
A.赖氨酸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B.赖氨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之比为3:1
C.赖氨酸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和一个氮气分子
D.赖氨酸由6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18、下列关系曲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
B.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
C.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D.将等质量的Mg和Al分别与过量等浓度的盐酸
19、归纳和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因此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离子都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
20、以下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 现象 | 解释 |
A | 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 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B | 湿衣服在太阳下干得更快 |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C | 打开香水,闻到香味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D |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
A.A
B.B
C.C
D.D
21、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铕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如图是铕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原子中的中子数为63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
D.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Eu
22、5G通信芯片是用氮化镓材料制成。氮和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B.镓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镓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属于金属元素
23、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丁一定是化合物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24、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溶液和乙物质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相等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25、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30 | 20 | 5 | 0 |
反应后质量/g | 14 | 16 | a | 20 |
A.a的值为0
B.甲、乙两种物质都是反应物
C.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4g
D.甲、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2
2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添加锌粒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稀释浓硫酸
D.测溶液pH
27、锂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碳酸锂是一种重要的锂产品,常用作锂电池原料。
(1)画出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2)是锂电池常见的正极材料之一,该物质的化学名称是______。
(3)航天、潜水等封闭环境中产生的CO2常用氢氧化锂溶液吸收,生成碳酸锂沉淀(碳酸钾微溶)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熟石灰与碳酸锂发生复分解反应,可使______(填化学式)再生利用。
2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氧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氧化而变质;还有一些商品如薯片、蛋糕等在包装时则充入_____(填名称)以延长保质期。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不仅和氧气发生反应还能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在实验室里,把点燃的镁带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镁带继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3)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一氧化碳 B.可吸入颗粒物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
29、将 80g 某物质加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2)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
(3)使 60℃时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为_____。(答出 1点即可)
30、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现有水、双氧水、氮气、氧气、红磷、铁粉六种物质,请按要求在相应横线上写出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是_______;占人体体重约三分之二的是_______;可用于食品防腐的是_______;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_______;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_______。
(2)将浑浊的河水按如图进行净化。
①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 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生活中常用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
③a、蒸馏;b、沉淀;c、过滤,几项操作净水效果好坏,其先后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3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
(1)在_____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图中P点所表示的B物质的溶液为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_______的方法提纯A;
(4)t2℃时,将2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保留一位小数)
(5)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32、如图是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你能够得出的规律或者结论_____。(答出两条即可)
33、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钠原子______;
②氩气______;
③m个钙离子______;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2)写出2Fe3+中数字的含义:
“2”表示:______;“3”表示:______。
34、(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②两个氧原子
③钠离子 ④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35、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排放,就是要尽量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图是部分物质与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在高温下与SiO2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SiO2 Na2SiO3 + CO2↑,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价;
(2)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缓慢氧化可转变为二氧化碳,其原理可以表示为:C6H12O6 +6O2 6CO2 + 6X,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3)物质R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O2,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丁烷(C4H10)等物质都属于烷烃,写出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所示。
①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
②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用相应化学符号填空:
(1)金刚石______;
(2)二氧化硫______;
(3)氖气______;
(4)氯元素______;
(5)锰元素______;
(6)氧化铁______。
37、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CO和CO2均属于碳的氧化物。上图是CO还原Fe2O3的部分实验装置;写出装置A中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从环保角度考虑,写出一种尾气处理的方法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等常见气体的相关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 B 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实验室若选用C装置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其优点是______; 若用G 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 端通入。
③乙炔(C2H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和水在常温下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非常剧烈,且会放出大量的热。为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______(填装置字母) 作为制取乙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填装置字母)装置收集乙炔气体。
(3)现用含碳酸钙质量分数为 80%的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4.4g二氧化碳,理论上需大理石的质量是多少?
38、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的名称是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除棉花外需要增加的一种仪器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装置H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用该方法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试管发生了炸裂,请分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一条即可)。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又能方便添加液体,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到的作用为_____作用,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_____。
39、交警通过酒精检测仪显示的颜色变化,可快速检测出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40、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高存文、王晶禹,原文有删改)。
近年来,粉尘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粉尘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呢?
当煤粉、面粉和铝粉等可燃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可能会引发燃烧,短时间内火焰迅速传播,释放出大量的热,形成高气压引起爆炸。燃烧时气压和气压上升速率越大,爆炸威力也越大。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验分析得出:粉尘爆炸除与粉尘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会受到粉尘浓度、初始压力、初始温度、氧气含量和容器形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图是不同氧气浓度下,煤粉在密闭容器中爆炸时气压上升速率的测定结果。
图中显示,发生爆炸时在粉尘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上升速率随氧气浓度减小而降低。
粉尘容易产生二次爆炸。粉尘发生第一次爆炸时,气浪会把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粉尘吹扬起来,在爆炸后短时间内爆炸中心区压力减小,周围的新鲜空气便由外向内填补进来,与扬起的粉尘混合,从而引发二次爆炸。二次爆炸威力比第一次要大得多,破坏力更大。
粉尘爆炸可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预防。如:通风除尘、向密闭容器或管道中充入氮气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粉尘爆炸”所需的条件是______(填序号)。
a.悬浮的粉尘浓度b.氧气c.引起粉尘爆炸的温度
(2)依据曲线图得出“当氧气浓度为21%、粉尘浓度小于a值时,爆炸威力随粉尘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请你结合短文内容分析其原因______。
(3)引发第二次爆炸的粉尘来源是______。
(4)淀粉厂在输送淀粉的管道中充入N2,这种做法可预防粉尘爆炸的原因是______。
(5)除文中列举的预防措施外,请你再举一条防止粉尘爆炸的措施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