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它属于非金属元素,元素符号为F
B.它的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9
C.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2周期第ⅦA族
D.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最低化合价为-1价
2、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其中有错误的是( )
①装置不漏气是试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红磷的用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瓶中水面的上升
④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⑤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
A.④⑤
B.③②
C.②①
D.①③
3、N2O5、N2O4、X、N2O、NH3这五种物质按照氮元素的一定规律排列,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A.NO2
B.HNO3
C.NaNO2
D.N2
4、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也可能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一定没有
D.滤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和
5、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需要过量,减小误差
B.实验中可观察到左侧玻璃管内水面先下降后上升
C.实验结束后左侧玻璃管中水面约上升至“4”刻度处
D.该实验在密闭装置内进行,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6、化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饮用运动饮料补充钠、钾等元素
B.服用补铁剂治疗骨质疏松症
C.不吃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D.用甲醛浸泡过的食物不能食用
7、一定条件下,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 | 27 | 4 | 8 |
反应后质量/g | 10.5 | 2.5 | 待测 | 8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1:5
C.丁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后丙物质的质量为20g
8、如图一所示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操作,图二为反应过程中烧杯内溶液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b点表示等质量的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C.c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HCl
D.胶头滴管中所取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9、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CO
B.CaCO3
C.HCl
D.CH4
10、从微观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B.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氧分子体积很小
C.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热胀冷缩现象——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11、某团队设想利用物质溶解时的降温效果,打造无电力冷却系统,他们选择的物质可能是
A.
B.
C.
D.
12、当前,世界已经迈向了“低碳”时代,选择“低碳”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存责任。很多地市的公交系统适应形势发展,推广使用节能减排的双燃料公交车。下图为公交车燃料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发生改变
B.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4:9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3、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B.为提高水的利用率,农业上可将喷灌或滴灌改为大水漫灌
C.烧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D.用过的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
14、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二个氮原子:N2
B.硅的元素符号:SI
C.一个钠离子:Na+
D.氧化铁的化学式:FeO
15、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主要流程如下图,下列关于该原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Cl、O
B.反应II是置换反应
C.理论上,每生成71gCl2,就需要消耗36.5gHCl
D.当参加反应的HCl和O2质量比为73∶16时,理论上可不补充CuO
16、根据下列成功的实验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方案 |
| |||
实验 结论 |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合金比其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 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爆炸 | 不能得出水是铁钉生锈的条件之一 |
A.A
B.B
C.C
D.D
17、制造载人飞船时使用大量钛合金。根据图所示,下列关于钛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B.核电荷数为22
C.化学性质与氦元素相似
D.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1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三个条件
D.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19、“归纳与比较”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和水所含的元素种类相同
B.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的硬度大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D.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相同
20、归纳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CO和CO2化学性质相似
B.液化气加压后能贮存在钢瓶中,所以加压后分子变小了
C.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D.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
21、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
D.氧气
22、实验室通过蒸馏获得蒸馏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瓶中加入硬水后放入几粒沸石
B.温度计球泡应在烧瓶支管口处
C.冷水应从冷凝管的a口进水
D.可用肥皂水鉴别烧瓶和锥形瓶中液体
2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基础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泥水
B.验满氧气
C.滴加液体
D.取用石灰石
24、锶被誉为人体骨骼中的钢筋,锶水对便秘、肠胃疾病、口腔溃疡、龋齿、腰腿痛、风湿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有减轻和消除疗效。右图为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锶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锶原子的质子数是87.62
B.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8
C.锶的元素符号是Sr
D.锶原子不稳定,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显+2价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电解是物理变化
B.H2具有助燃性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a和b中气体质量比为2:1
26、化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硬水过滤后变成软水
B.汽油清洗油污和洗涤剂清洗油污原理一样
C.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给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因此禁止使用
D.植树种草不但美化我们的环境,还能减轻大气污染
27、在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
(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________;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
(4)带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
(5)不显电性的粒子有________;
(6)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
28、胃酸过多症,既可用胃舒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也可喝苏打水(有效成分碳酸钠)治疗。它们反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但人类认识氧气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774年,法国化学家_____(填“拉瓦锡”或“门捷列夫”)把少量的汞放入如图所示的曲颈瓶中,连续加热12天后,发现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的粉末,容器中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_____。随后他又将产生的红色粉末收集于另一容器中并加强热,发现又生成了汞和另一种气体,这种气体的体积恰好等于之前曲颈瓶中空气减小的体积。1777年 , 他将这种气体正式命名为“氧气”。已知:红色粉末是HgO ,请写出曲颈瓶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该实验能够粗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得益于以下哪些原因______(填序号)。
A 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
B 生成氧化汞常温下是固态
C 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更充分
D 汞与氧化汞的颜色、状态有差别,易于判断反应物是否过量
30、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
(1)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同学利用该装置及其原理来测定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一瓶氧气的纯度,该同学取足量的红磷,他取足量红磷的目的是______,在实验时他观察到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加剧烈,说明燃烧得剧烈程度与______有关,燃烧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的水量约占集气瓶容积的六分之五,剩余的六分之一气体主要是______(填化学式),说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不纯净,如果要收集到更纯净的氧气可以用______收集。
(2)①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常出现一层白色不溶物质,该白色不溶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形成它的原因是(用化学式表达式表示)______;如果要洗去该白色不溶物质,可以用(填化学名称)______洗涤,洗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
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任何物质都有他的两面性,二氧化碳大气中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用途也很多,请写出二氧化碳的用途______(至少写一个)。
31、用化学用语填空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液态燃料是______________。
32、用符号表示三个硫酸根离子_____,一个氢氧根离子有_____个电子。
33、(1)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氟、锌、硒、碘等,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
根据如图相关信息可知:上述5种微量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______ 种;锌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______ ;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 ______ 个电子,形成 ______ (选填“阴”或“阳”)离子。
(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______ 。
A Y、Z电子层数相同 B X、Y核外电子数相同
C X、Y化学性质相似 D X、Y、Z三种元素中Z的原子序数最大
34、过滤操作可以将______和______分离,其原理是让液体通过具有细微小孔的材料,使不溶性的______截留而除去。过滤器是由______组成,要求二者______,这样可以提高过滤的______。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_。过滤速度过慢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
35、写出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1)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_____。
(2)硫粉在氧气中的燃烧:_____。
36、用化学符号或化学方程式填空:
(1)2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2)2个氮气分子__________________;(3)2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4)+2价的钙元素__________________;(5)可以做食品袋中干燥剂的物质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6)乙醇(俗称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生成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生成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分类、类比、模仿都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不规范的实验操作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下列是一些实验中常见的错误操作:
实验内容 |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B.测NaOH溶液的pH | C.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 D.蒸发食盐水 | |
错误操作 | 红磷的量不足 | 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 | 有一 部分溶剂酒到烧杯外 | 未等完全 蒸干就将产品转移到天平上 |
按照这些错误操作对“氧气的体积分数、溶液的pH、溶液的浓度、精盐的产率”四个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将_____(填字母)归为一类,理由是这些操作都会使实验结果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很活泼的金属投入CuSO4溶液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以钠为例:
最后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写为:
请你判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填“是”或“不是" )置换反应。请你模仿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写出金属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8、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几位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________
(2)你认为该装置的优点有________ (写一条即可)。
(3)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计算出该实验中所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的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
25.0mL | 15.0mL | 7.0mL |
39、已知:碳酸钠(Na2CO3)固体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某碳酸钠样品中混有少量的碳酸氢钠,为了测定该碳酸钠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准确称取10.0g该碳酸钠样品放入试管中,加热充分反应至无气体放出,共产生CO2气体224mL(该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为1.964g/L)。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计算结果精确到0.01g)。
(2)该碳酸钠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10.0g该碳酸钠样品充分加热至无气体放出,冷却后所得干燥固体的质量为 g。
40、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周期 | 1H |
| 2He | |||||
第二周期 | 3Li | 4Be | 5B | 6C | 7N | 8O | 9F | 10Ne |
第三周期 | 11Na | 12Mg | 13Al | 14Si | 15P | 16S | 17Cl | 18Ar |
(1)钠元素与镁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__;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都易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M2-与 Ne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已知 M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则 M 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