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物质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稀有气体    过氧化氢    有冰的水

B.乙醇        稀硫酸    氧化镁

C.金刚石    铁矿石   大理石

D.水银      水蒸气      稀有气体

2、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原因和推理均正确的是

A.单质碳化学性质稳定,因此档案资料常用碳素墨水书写

B.原子和分子均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故原子分子均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2H表示2个氢原子,因此H2O中的“2”也可表示2个氢原子

3、在FeO、Fe2O3、CaCO3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则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10%

B.28%

C.20%

D.25%

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He

B.NH3

C.C60

D.NaCl

5、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等体积的CO与O2反应

B.1g硫和1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C.等质量的石灰石与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加热氯酸钾与MnO2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

6、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B

NaCl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KCl

KClO3

加入少量MnO2,加热

A.A

B.B

C.C

D.D

7、物质变化无处不在。下列变化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燃料燃烧

B.活性炭净水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

D.石墨导电

8、下列对安全及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9、单质硅是实现6G技术的重要材料。如图是制取高纯度硅的微观示意图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分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物质丙是由原子构成的

D.该反应可表示为:SiCl4+2H2Si+4HCl

10、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浓度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质量:甲>乙>丙

B.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11、据《科学》杂志报道:科学家们已大量制造出反物质中的反氢原子,认为反物质研究领域的前景“正前所未有的光明”。反原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电性与原子的电性刚好相反……假若发现反氯离子,请运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大胆设想反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A.

B.

C.

D.

1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锅生锈是因为与O2和H2O同时接触

B.家用天然气泄漏,应及时打开排气扇通风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实验

D.使用燃气灶时,火焰发黄,锅底出现黑色,可增大灶具的进风口

13、配制溶液不需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量筒

C.漏斗

D.玻璃棒

14、古代取火的方法有“木燧”(钻木取火)、“金燧”(用铜制凹面镜聚焦太阳能取火)和“石燧”(撞击固体产生火星取火)三种。下面是同学们在化学课上对三种取火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木燧”取火时木材变得焦黑发生了物理变化

B.“金燧”取火利用了铜镜良好的导热性

C.“石燧”取火时产生的火星提供了可燃物

D.三种方法的原理都是升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5、若要烹饪出味道鲜美的鱼,厨师通常是将鱼煎过后,再依次加入少许食醋和白酒,这是因为食醋中的乙酸与白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有特殊香味的乙酸乙酯(CH3COOC2H5)。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就法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个元素构成的

B.乙酸乙酯中分子有香味

C.乙酸乙酯是由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D.乙酸乙酯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16、下列诗句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7、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化合物和单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

D.该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18、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死灰复燃

D.掩耳盗铃

19、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5月30日成功对接空间站。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转化时,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4种分子

B.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可用于制取CH4

20、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检查气密性

D.加热液体

21、牛奶含钙丰富,这里的钙指

A.钙元素

B.钙离子

C.钙原子

D.钙单质

22、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Ne——3个氖元素

B.2——2个亚铁离子

C.I2——2个碘原子

D.NaBr——溴化钠

23、有X、Y、Z三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发现Y的表面有气泡产生,X和Z的表面无气泡产生,将Z放放入X的金属化合物溶液中,Z的表面无变化,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X>Y>Z

B.Y>X>Z

C.Y>Z>X

D.Z>Y>X

24、对待科学实验应该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进行实验之前,要分析实验任务,设计好实验方案

B.当个人的实验结论与书上的权威结论不一致时,应相信权威

C.当个人获得与多数人不同的结果时,忽略个人结果,跟从大多数人

D.当个人观点与大多数人的观点不一致时,应三缄其口

25、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海水

B.空气

C.液氧

D.不锈钢

2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做电极

B.金刚石切割玻璃

C.煤做燃料

D.铁做钉子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写出下列化学符号或意义。

1)氖原子_____

2)钠离子_____

3)水_____

4Mg2+中“2”的意义_____

2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现有如下几种物质: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活性炭   E、明矾

请用上述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每空只填一种物质):

(1)霓虹灯里充填的气体   (2)能帮助消防队员灭火的是

(3)可用于除去冰箱异味的是   (4)用于抢救病人的是  

 

29、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铜 -铁基催化剂,可借助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研究人员称,该催化剂若进一步改良,将降低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1)人类目前主要使用的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和天然气

(2)科学家研发的新型催化剂堪称温室气体克星,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填化学式)

(3)天然气中除甲烷外,通常还含有一定量的乙烷(C2H6),其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写出乙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氢气作为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优点是_______

30、下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原子。

 

1)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1________微粒(选填序号)

A B   C   

2)由构成的物质属于______(填序号)。

A 混合物 B 化合物 C 单质

3)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4)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31、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两种气体单质的分解反应________

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________

汽车尾气中的NOCO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空气中两种无毒的气体_________

32、水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区别硬水和软水,可加入___________进行验证;

(2)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的方式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

(3)你常用的节水方法是___________

33、铁是一种常见金属,有关铁实验如图,依次编号为“甲、乙、丙、丁”。

(1)甲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乙是探究铁生锈实验条件的其中一个装置,试管里的物质X是___________

(3)写出丁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如果老师在教室中演示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上述实验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可以快速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4、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氧原子________

②2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

③铵根离子________

④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2)写出符号“2Fe3+”中数字的含义:①“2”________;②“3”________

35、锌锰电池材料中含铜,构造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铜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铜质奖牌 B.铜导线 C.铜火锅

(2)图中所示物质属于非金属单质的化学式是    

(3)氯化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4)电池铜帽为铜锌合金。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铜帽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实验如下:

取铜帽样品10g放入烧杯,加入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烧杯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59.8g。计算:

①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

②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③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③写出计算过程)。

 

36、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有重要意义。某同学绘制的知识间联系图如图所示。其中①是_______②是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根据如图实验回答:

(1)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至少写1个)

(2)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什么?_____(至少1条)

38、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此反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若要收集一瓶供铁丝燃烧实验用的氧气选择___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收集氧气比较方便快捷;

(3)将右侧F和G装置连接,可以测量氧气的体积,氧气应从______(填“a”或“b”)口通入;

(4)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混合的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采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用红磷燃烧实验来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若操作不当,得出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小于实际值,原因有哪些(三条)?在此试验时能否用碳和铁丝代替?原因是什么_______

40、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