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室内洒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B.烘焙面包时加入小苏打作发酵粉
C.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D.工业生产中储运烧碱,可用铁桶盛装
2、我国科学家发现用含硒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其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3
C.+4
D.+5
3、铒是一种稀土元素,可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铒的原子序数为68
B.铒原子的电子数是99
C.铒是非金属元素
D.铒原子质量为167.3
4、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由碳、氧元素组成,能相互转化
B.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木炭具有吸附性
D.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仍不变色,体现了碳单质具有的性质是质软
5、下列对应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取样
C.振荡
D.检查气密性
6、自然界中含氮化合物种类较多,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NO2
B.NH4NO3
C.NH3
D.HNO3
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目的 | 比较CO2和空气的密度 | 探究分子运动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探究物质溶解吸热 |
A.A
B.B
C.C
D.D
8、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连接导管和胶管
B.配制溶液
C.振荡试管
D.用滴管吸取液体
9、一种捕集烟气中CO2并实现综合利用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流程能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B.转化器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理论上每吸收4.4t的CO2可以合成1.6t甲醇
D.理论上合成塔中还需外界提供相等质量的H2供反应使用
10、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C.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D.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1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古代发明和创造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酿造米酒
B.机杼织布
C.编制竹器
D.金简刻字
12、利用自制多硫化钠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1gNaOH固体和1g硫磺粉末充分研磨后加热,可制得多硫化钠(Na2Sx);
②待冷却后,取0.5g步骤①所得的药品于试管中,加入约10mL水,迅速塞紧橡皮塞,如图所示,在试管外做标记h1,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a2Sx+O2+2H2O=_______S↓+4NaOH;
③振荡试管约1分钟,将试管倒扣水中,拔下橡皮塞,待试管中液面上升且稳定后,塞好橡皮塞;
④从水中取出试管,如图2所示,在试管外做标记h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充分研磨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B.步骤②中,S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x
C.步骤③中,试管内液面上升是因为试管中氧气被消耗
D.由该实验可知:空气中氧气含量为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试管口塞橡胶塞
B.振荡试管
C.取用固体药品
D.处理废弃药品
14、根据如图装置,下列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正确的是
A.选择甲装置制取CO2,X为稀硫酸
B.选择甲装置制取H2,Y为铜粒
C.选择乙装置既可收集H2又可收集O2,但进出口不同
D.选择乙装置可用排水法收集O2,且气流方向a进b出
15、空气质量日报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如图是武汉市某日空气质量日报。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露天焚烧垃圾会增加PM2.5的排放
B.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C.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空气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排放会形成酸雨
16、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区别天然气与一氧化碳 | 分别点燃两种气体,检验燃烧产物 |
B | 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 |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观察现象 |
C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 通入氧气并点燃 |
D |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 将二氧化碳直接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 |
A.A
B.B
C.C
D.D
17、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是
A.高温煅烧石灰石
B.木炭还原氧化铜
C.电解水
D.铁在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1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同时产生大量黑烟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19、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从物质分类看:甲、丙、丁都属于氧化物
B.从元素价态看: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
C.从微观构成上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D.从表示方法上看:化学方程式是CO2+H2=CH3OH+H2O
20、有关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中子数为33
C.原子质量为74.92g
D.表示原子核及核电荷数
21、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结合下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硒原子的质子数是34
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22、下列对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金刚石用作裁割玻璃 | 金刚石硬度大 |
B | 活性炭可以净化空气 | 活性炭有吸附性 |
C | 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
D | 食盐溶于水,不溶于豆油 | 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
A.A
B.B
C.C
D.D
23、下列四种性质中, 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导电性
C.硬度
D.可燃性
24、小华到水族馆参观时了解到:一些观赏鱼是从其他地方空运来的,而且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一种叫做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的制氧剂,它与水反应后的2种生成物可能是
A.Ca(OH)2和O2
B.CaO和O2
C.CaSO4和O2
D.CaCl2和O2
25、城市因水而灵动,广州因珠江而秀美。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的硬度较大时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水中有异味时可加入活性炭除味
C.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悬浮杂质沉降除去
D.自来水通过蒸馏可以变成纯净水
26、如图是几种净水方法,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①中冷凝水应从b口进,a口出
B.图②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引流
C.图④中粒状活性炭层的作用是吸附
D.图①②④的方法均能降低水的硬度
27、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金属的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1)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会上升。用微观知识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
(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钢窗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铁与________接触而生锈。
(4)某工厂欲从溶质是AgNO3和Cu(NO3)2的生产废液中回收Ag和Cu.实验员取样,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若所得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若向所得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填化学式)。
2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溴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乙中_____(填字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溴元素与图乙中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4)若图乙中C表示离子,则X的值是_____。
(5)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因为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_____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
29、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氢氧化钠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
(3)图中M应为盐类物质,写出其中一个蓝色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现有一瓶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小丽同学用实验方法证明该瓶氧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可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酚酞溶液 B.稀盐酸 C.石灰水 D.食盐水 E.氯化钙溶液
②小明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Na2CO3,可选用上述试剂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0、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试验,研制出安全炸药。炸药三硝酸甘油酯(C3H5N3O9)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4C3H5N3O92CO2↑+ 10 H2O↑+ 6 X↑+ O2↑ 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
31、爱护水资源包括_____和_____等两方面。
32、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 B. C. D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题中信息回答:
(1)写出C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__;
(2)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3)A、B. C. 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填序号);
(4)请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
33、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书灯勿用铜盘,惟瓷盏最省油,中有夹瓷盘,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写出一种熄灭省油灯的方法,并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2)“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盛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水分于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3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根据空气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①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__。
②通常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是____________;可制成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是____________。
(2)“蓝天保卫战”取得了一定成效。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
②下列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太阳能发电 B 露天焚烧秸秆 C 多使用化石燃料 D 多开私家车出行
35、空气是我们熟悉的物质。
(1)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能______。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______。
(3)用微观示意图表示空气的主要成分,下图中最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资料: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
A.
B.
C.
D.
36、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物质,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将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数是加碘盐,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推测,加碘食盐中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37、同学们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在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来探究铁、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情况。
(1)实验原理: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现象:A中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
(4)实验前,对铁片、锌片、铝片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5)问题与交流: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对加入的稀盐酸的要求是_______。
38、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选用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__(填字母);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____开始收集。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选用____发生装置,收集氨气最好用_____装置。(填字母)
(5)为了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可用如图装置,氧气从_____端进入(填序号), 量筒的作用是____。
(6)如图,若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进(填字母),验满氧气的方法是_____。
39、水是一切生命体的最基本组成成分,人类必须爱惜水:
(1)鱼儿能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解了一定体积的______。
(2)生活中,可用______来检验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主要是______。
(4)下列微观示意图中,构成水的粒子可用______填序号
表示。
(5)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将A、B两管加满水后关闭活塞,通电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C中的现象为______。
(6)氢化钙固体常用于登山队员的能源提供剂,它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7)在实验过程中,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别写出以下实验中水的作用:
①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作用______;
②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作用______;
③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水的作用______。
40、为了比较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同学向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如下图A所示),他接下来所做的对比实验应选_________(填B或C),理由是进行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应该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