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测溶液pH

B.称量固体

C.稀释浓硫酸

D.倾倒液体

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B

鉴别CuO粉末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C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D

鉴别双氧水和蒸馏水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3、下列实验中,可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研磨胆矾

B.刻划金属

C.石墨导电

D.燃烧甲烷

4、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2H2

B.2H

C.H

D.2H2O

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C.活泼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则食物的腐烂过程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6、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100g这种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氯化钠16g、水84g

B.称量:把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

C.量取: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6%

D.溶解:把氯化钠放入量筒内,并用玻璃棒搅拌

7、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装入药品

C.加热固体

D.收集氧气

8、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是氯酸钾

B.c是氯化钾

C.t2时,反应进行完全

D.t1~t2时段,固体中钾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9、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温度升高,酒精温度计的液面上升——酒精分子体积变大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汞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下列实验试剂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试剂或方法

A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取样,分别溶解在水中。比较溶液温度

B

鉴别化肥KCl和NH4Cl

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C

鉴别棉线和蚕丝制品

取样、灼烧,闻气味

D

鉴别AgNO3和Na2SO4

取样,溶解在水中,再滴加BaCl2溶液和稀HNO3

A.A

B.B

C.C

D.D

1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12、关于H2、H2S、H2SO4三种物质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分子

B.都含有氢元素

C.都含两个氢原子

D.都含化合价相同的氢元素

13、“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下列技术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蚕丝织布

B.谷物酿酒

C.烧制瓷器

D.冶炼青铜

14、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氯酸钾、液氧

B.清新的空气、五氧化二磷

C.澄清石灰水、水泥砂浆

D.水、稀有气体

15、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下列过程不能体现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D.化石燃料的燃烧

16、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能将CO2转化为某燃料

C.反应前后涉及的物质均属于氧化物

D.丙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1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可乐

B.红糖水

C.铁矿石

D.氯酸钾

18、下列宏观现象与对应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流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分子停止了运动

B.水烧开时,壶盖被顶起——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臭氧却不能——它们由不同的分子构成

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19、金属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冷水反应,应保存在煤油中、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0、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以探究铜的性质。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实验①中,铜片上出现划痕

B.实验②中,铜片表面变红

C.实验③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D.实验③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

21、下列有关安全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时,可以先盖锅盖以防止火灾发生

B.久未开启的地窖、枯井等地方CO2含量高,不能冒然进入

C.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进行排气

D.室内用煤炉取暖时,要保持烟囱畅通严防煤气中毒

22、中国科学家研究了在常温常压下基于LDH(固体催化剂)合成氨的技术,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反应过程中LDH能提高氨气产量

C.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氧元素

D.反应中氮分子与氨分子的数目比为1:1

23、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

B.倾倒液体

C.检查气密性

D.加热液体

2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色烟雾

C.将稀盐酸加入大理石固体中:白色固体逐渐减少,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实验室中的双氧水是存放在广口瓶中

B.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

C.氮气可以作为保护气,填充灯泡

D.1869 年,阿伏加德罗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2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

C.气体验满

D.称取食盐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多彩的,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元素的世界。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有煤、_________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低碳经济是以较小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

(3)200965日,在成都市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有人携带汽油上车。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____________(”);汽油主要成分之一的化学式是C8H18,其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该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填两种)

28、下图中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结构图。则: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2)X=_____

(3)在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填序号);

29、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图,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可分,而________不能再分。

 

30、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火焰,生成一种_____的气体,并放出热量。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

31、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如图金属应用实例推,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 、______ (至少答两点)。

(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32、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图知识网络,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是我国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它的名称为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

(3)反应④可用于工业上制烧碱,则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3、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1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______,b是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正立于烧杯中(装置见图2),敞口一会儿,集气瓶外壁上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自上面而下变红色,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_______的性质,还说明二氧化碳气体______

 

34、实验室存有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蒸发掉108g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求:

(1)原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______克;

(2)原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溶质______克。

3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4 个硅原子______

(2)2 个水分子______

(3)1 个氢氧根离子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5)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6、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铜原子:___________

24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__

3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氯离子,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

5)高锰酸钾(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_______,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原因是_______,拆除实验装置时要先_______,再_______,目的是_______

(2)选用装置B或C制取氧气,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__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进入;欲使用装置E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则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_(填字母序号)。

38、请根据下列装置和仪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N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用E装置收集O2时,其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

(4)若用F装置收集并测量制得氧气的体积,需要在瓶内先装满水,气体由___________(填a或b)端导管通入,并需要补充一种玻璃仪器量筒。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电影《后天》讲述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全球即将陷入第二次冰河世纪的故事。电影中铺天盖地的灾难在未来就有可能发生,所以目前我们更应该关注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和减缓温室效应的方法。

(1)要减轻温室效应首先要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说出两点)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过程。

①晓晓将一盆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了48小时,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片绿叶进行研究。先剪断叶片的主叶脉(如图(1)所示),再将绿色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K处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K处叶片缺少   ______

A.叶绿素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②小芬用图(2)中甲、乙两套装置做光合作用实验。甲、乙装置中的两盆绿色植物分别放在水槽里,甲装置的水槽里盛有清水,而乙装置的水槽里盛有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小芬把两套装置安装好后,密封,并立即把它们放在阳光下。两小时后,经检验发现只有甲装置的叶片内生成淀粉,乙装置的叶片内没有生成淀粉。

请你分析:

A.乙装置中水槽里盛放石灰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B.由该实验可知,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

 

40、目前我县正在创建文明城市,从治理空气污染方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