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从化学视角对下列俗语、成语的解释错误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黄金的熔点高
B.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百炼成钢——降低生铁中碳元素的含量
D.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2、下列宏观事实和相应的微观解释不相符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氮气具有稳定性,可作保护气
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人工降雨
C.木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D.镁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可制作闪光弹
4、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NiFe2O4可作为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已知NiFe2O4中Fe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着玻璃棒缓缓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后产生大量泡沫
6、有X、Y、Z三种金属,将X、Y浸入稀盐酸中,Y溶解X不溶,将X侵入Z与硫酸根组成的溶液中,X的表面附着Z金属,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Y、Z
B.X、Z、Y
C.Z、X、Y
D.Y、X、Z
7、下列通过证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 证据 | 结论 |
A | 用黄铜片在纯铜片上刻画,纯铜片上有印痕 | 黄铜比纯铜的硬度大 |
B | 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 该可燃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
C |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 | 该固体可能是碳酸钙 |
D | 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出现银白色固体 | 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强 |
A.A
B.B
C.C
D.D
8、下列仪器,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蒸发皿
9、现有硫酸钾和碳酸钾的混合物52.6g,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钡溶液至恰好不再产生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64.4g,并得到不饱和溶液188.2g,则加入的硝酸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26.1%
B.11.8%
C.11.6%
D.5.9%
10、“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使用了碳化硅(SiC)。碳元素和硅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1、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红磷换成碳粉或者硫也可测得结果
B.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并塞紧
C.红磷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D.该装置可测得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12、钕(Nd)等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钕原子含60个质子
B.钕属于非金属元素
C.一个钕原子的质量为144.2g
D.三氧化二钕的化学式为O3Nd2
13、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灭火
B.人工降雨
C.供给呼吸
D.作气体肥料
14、随着神舟十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6名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实现在轨交接。空间站中有一套完善的再生式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可实现舱内氧气和水的循环利用,保障航天员长时间在轨驻留的需求。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长征二号F遥十五火箭点火发射
B.还原去除舱内的二氧化碳使其生成氧气
C.利用循环水电解制氧气
D.冷凝回收舱内的水蒸气
15、下列有关燃烧、灭火和爆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面粉厂和加油站应严禁烟火
B.发生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C.风力灭火机的灭火原理是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发生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有利于人员迅速逃生
1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设计构筑了黑磷负载的金单原子催化剂(Au1/BP),实现了甲烷在温和条件下高选择性氧化制甲醇。下图为甲烷制甲醇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D.水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
17、下列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A.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C.锌粒与稀盐酸反应:锌粒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8、人类的日常生活需要洁净的水,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剂。下列关于高铁酸钾说法正确的是
A.高铁酸钾是由钾、铁、氧元素组成的
B.高铁酸钾中含有氧气
C.高铁酸钾中钾、铁、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4
D.高铁酸钾是混合物
19、一氧化氮对人体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它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极易和氧气反应。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和排气法
20、下列是小明在做酸的性质实验时的一些操作,其中不规范的是
A.加氧化铜
B.加稀硫酸
C.加热试管
D.熄灭酒精灯
21、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可作燃料
B.二氧化碳可作灭火剂
C.稀硫酸可用于除铁锈
D.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2、关于溶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B.溶液都具有均一、稳定的性质
C.升高温度,饱和溶液都能变不饱和溶液
D.增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
23、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A.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合成材料
B.氯化钠、苛性钠、纯碱是盐
C.尿素、硝酸铵、硝酸钾是氮肥
D.钙、铁、锌、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24、下列除去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O2 | CO2 | 点燃 |
B | Ca(OH)2 固体 | NaOH固体 | 加足量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 |
C | NaOH溶液 | Na2CO3 | 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过滤 |
D | 银粉 | 锌粉 | 加入过量硫酸亚铁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
A.A
B.B
C.C
D.D
25、安全重于泰山。下列标识与安全无关的是
A.
B.
C.
D.
26、古籍《辍耕录》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镕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烛”发火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B.削松木为小片降低了松木的着火点
C.“发烛”发火的产物不会污染空气
D.吹灭“发烛”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27、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空气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其中可用于生产化肥和作保护气的是____,其约占空气体积的___%;可用作灭火剂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
28、用化学用语填空。
(1)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
(2)两个水分子______。
(3)2 个碳酸根离子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为______。
29、人类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安全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请回答:
(1)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可防治龋齿,其中的“氟”是指_________(选填“元素”“单质”或“原子”)。
(2)从分子角度分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是因为墨汁中的炭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锅内的油着火时,可立即盖上锅盖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有“投泥泼水愈光明”,其意是指高温条件下,投入的炭与灼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而使燃烧更旺。试写出炭与灼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化学帮助我们认识身边的物质,写出相应的物质。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填化学式);
(2)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填化学式);
(3)常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_(填名称);
(4)氢氧化钠固体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防止吸收空气中的______;
(5)胃液中所含酸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31、硫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如表:
温度/℃ | |||||
溶解度/g |
(1)根据所提供的溶解度数据,在图中画出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_____。
(2)10℃时由100g水配制得到的饱和硫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g,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精确到0.1%)。
32、下列物质中:①海水,②铜,③食盐水,④氮气,⑤空气,⑥冰水共存物,⑦矿泉水,⑧五氧化二磷请用物质的序号填空。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
33、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下列几种物质,请从其中选出与题意相符合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空白处:
氖气 活性炭 氮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①可做霓虹灯的物质是_______;
②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是_______;
③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是_______;
④常用于食品包装防腐的气体是_______。
(2)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
②加了洗涤剂的水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作用。
3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某常见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_____。
(2)为延长白炽灯的使用寿命,灯泡内常放入极少量的红磷_____。
35、有下列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示意图中,共有________种元素。
(2)E粒子中的电子数为________。
(3)上述五种粒子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__。
(4)上述五种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
(5)写出A粒子的化学符号_______。
36、写出以下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1)电解水_____,此反应类型属于_____反应。
(2)镁条燃烧_____,此反应类型属于_____反应。
(3)氢气燃烧_____,此反应类型属于_____反应。
37、某同学为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下列实验:
(1)只通过 A 和 B 实验尚不能证明银铜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应补充的实验是_____。
(2) 实验 C 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过滤所得滤渣的成分是_____。
38、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来测定氧气在空气中含量的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_____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写二条)_____;_____。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
(4)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
(5)上述实验中的红磷_____(能或不能)用木炭或硫代替,原因是:_____。
39、水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
(1)自然界的水一般都不是纯水,自来水厂(如图甲)利用沉淀、过滤、_____和消毒等方法净化水。
(2)小卓同学取了等量的自来水和直饮水(如图乙),分别加入少量_____并搅拌,发现直饮水中有大量泡沫,没有浮渣,而自来水中泡沫少且有浮渣,从而得出直饮水的硬度较小的结论,在实验室中既能降低该自来水的砚度,又可以除去水中其他可溶性杂质的方法是_____。
(3)某同学用电解水的方法探究水的组成,按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己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强于氢气,那么,刚开始通电时,在a、b两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的测定结果比2:1略_____ ( 填“小”或“大”)。
40、塑料的应用与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环境问题—“白色污染”,有人提出应绝对禁止使用塑料产品。(1)你同意这种观点吗?(2)请你提出一条解决“白色污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