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氟乙酸甲酯(化学式为C3H5FO2)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氟乙酸甲酯中碳、氢、氟、氧元素质量比为3:5:1:2
B.氟乙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一个氟乙酸甲酯分子由3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D.氟乙酸甲酯由四种元素组成
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 |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B | 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 | 将生锈的铁丝浸泡在适量的稀盐酸中 |
C |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D |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 把锌片、银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
A.A
B.B
C.C
D.D
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的是
A.氧气
B.氯化钠
C.金刚石
D.干冰
4、铼及其合金被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发动机上。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A.75
B.111.2
C.186.2
D.261.2
5、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体材料是高纯硅。如图是工业上以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硅的一种工艺流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程①的反应中焦炭发生还原反应
B.流程②中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流程②的反应中氯元素从0价变为-1价
D.流程③的反应要在无氧气的环境中进行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A.氧气加压后变为淡蓝色的固态——分子种类改变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间隔改变了
D.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7、温泉水中富含矿物质,泡温泉具有一定的保健、疗养功效。某地温泉水中含有钙、镁、锌,这里的“钙、镁、锌”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离子
8、甲、乙两同学分别按图中装置进行实验1和实验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1反应结束时,冷却至室温,可观察到气球鼓起,天平向右偏转
B.红磷燃烧产生白烟,甲同学打开橡胶塞看到白烟散出后,又立即将橡胶塞塞回去,天平向右偏转
C.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D.实验2反应过程中,天平始终保持平衡状态
9、隐形飞机是人们通过研究仿生学,并且应用了最新的技术和材料,终于在庞大的飞机上也实现了隐形。隐形飞机的目的是让雷达无法侦察到飞机的存在,虽然是最为秘密的军事机密之一,但隐形技术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我国歼-20是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的隐形战斗机,其隐身材料的合成原料之一为间苯二胺。下列有关间苯二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间苯二胺相对分子量为98
B.间苯二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间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
D.间苯二胺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1
10、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从微观角度分析,该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间隔
B.分子大小
C.分子种类
D.分子性质
11、下列实验得出的结果或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高
B.小卵石与蓬松棉调换位置对净水效果有影响
C.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D.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
12、我国古代用火法炼硫,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S2FeS+S。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作钻探机钻头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极
14、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与解释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可以证明Zn的活动性比Cu强
B.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必须有氧气存在
C.实验中火柴头竖直向上时容易熄灭,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D.实验中将两药品混合后,天平保持平衡,该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5、含硫元素物质之间发生转化关系示意图为:
其中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过程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某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8,中子数比电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为
A.18
B.40
C.58
D.62
17、月球的土壤里数十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内中子为1。下列关于这种氦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
D.相对原子质量为2
18、“84消毒剂”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制备次氯酸钠的原理可表示为:2NaOH + Cl2 = NaClO+X+H2O,则X的化学式是
A.Na2O
B.NaCl
C.NaH
D.NaClO3
1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氯元素化合价
B.氢氧化铝:A1(OH)3
C.2个镁离子:2Mg+2
D.
20、已知KMnO4易溶于水,MnO2不溶于水。要从KMnO4完全分解后的残留固体中分离出K2MnO4,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过滤→溶解→蒸发
B.溶解→蒸发→过滤
C.过滤→蒸发→溶解
D.溶解→过滤→蒸发
21、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物质的分类
B.物质组成及构成模型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D.空气成分模型
22、下列实验或说法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烧杯可以直接加热
B.若未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用2-3mL
C.用10mL的量筒量取了8.5mL的水
D.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固体物质的质量为25.38g
2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量取水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多
B.倾倒稀盐酸时,标签没有向手心会导致残留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C.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量不足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D.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24、下列关于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错误的是
①2NH3②SO2③O④
A.①中数字“2”表示2个氨分子
B.②中数字“2”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
C.③中数字“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D.④中数字“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25、如图为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铝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铝原子带正电
B.铝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其原子核上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由于金属铝活泼,易与氧气反应,所以不能长时间存放在空气中
26、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下列图标适合贴在存放浓硫酸的药品柜的是
A.
B.
C.
D.
2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2)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______方法提纯甲;
(3)将 t2℃时 50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 10%,需要加入______g 水;
(4)氯化钠溶液中溶质以______(填化学符号)形式存在;
(5)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快______。
2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2)6个碳酸根离子______;
(3)若用表示一个氯原子,则
表示的化学符号是______
29、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该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中B方框的微观示意图_____,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2)该反应中种类不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30、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水分子___________。
(2)2个氯离子___________。
(3)3个疏原子___________。
(4)钠离子___________。
(5)N表示___________,还表示___________。
(6)Ca2+中2表示___________。
(7)氢离子___________。
(8)铁原子___________。
(9)氟原子___________。
(10)镁离子___________。
(11)锂离子___________。
(12)钙离子___________。
31、(2分)现有下列仪器,请用仪器名称填空:(所填答案请勿重复)
①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②洗涤试管应使用 ;
③夹持烧至红热的木炭用 ; ④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可用 。
32、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
(1)电源A是____________极。
(2)若收集到c气体11.2mL,则理论上应收集到d气体大约_________mL。
(3)该反应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①图1中a仪器的名称是 ⑴ ;在连接b与d时,使d易插入b中的措施是 ⑵ 。
②采用图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一是 ⑶ ;
③利用图3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能进行的实验是 ⑷ (选填序号);
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⑸ ;
A.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B.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C.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D.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④从图4中选取 ⑹ (填序号)与a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可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⑤若用装置H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⑺ (填“a”或“b”)端导入。
3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科学家在积极寻找洁净的新能源过程中,发现了氨气燃烧能释放出大量的热且产物对环境没有污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回答问题: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①写出图C中乙代表微粒的化学符号______;
②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
a.Na2SO4溶于水后,以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
b.H+ 与 OH- 在溶液中______(填“能”或“不能”)不能大量共存。
35、金属的发现与使用历史体现了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和科技发展的水平。
(1)“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再次出土的文物中,“太阳神鸟”最为引人瞩目,“太阳神鸟”含金量高达94.2%,但厚度仅为0.02厘米,说明金具有良好的______性。
(2)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书中对铜的治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治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周礼·考工记》中有关于将铜、锡以不同比例熔合制成功能各异的青铜器的记载。将铜片和锡片分别伸入稀盐酸中,锡片表面有气泡生成而铜片没有,说明金属活动性锡______(填“>”或“<”)铜。
36、A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属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电子;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核内有______个质子,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总共有______电子。
37、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草酸钠和草酸钾易溶于水,而草酸钙难溶于水。草酸晶体() 无色,熔点为101C,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①CO2+2NaOH=Na2CO3+H2O ②已知无水氯化钙具有吸水性。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H、D、I。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____。
②能证明草酸品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
38、在实验课上,老师安排同学们完成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1)仪器④的名称是_________。
(2)他看到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器材,要完成本实验,除选取①②③④⑤器材外,还需用到的器材有______(填序号)。
(3)小亮组装好装置后,开始制取并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出现了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的现象,他在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
(4)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应该盖好玻璃片并_________(填“正”或“倒”)放在实验桌上。
39、某同学设计了如下2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上述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实验1”或“实验2”)。
(2)上述实验方案中,指出不合理的方案(填“实验1”或“实验2”)并说明原因_________。
40、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现象或回答问题:
(1)湿衣服晒在阳光下干得快______。
(2)加压时,5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______。
(3)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______。
(4)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原因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