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平衡,实现“零排放”。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绿色出行
B.种植树木
C.火力发电
D.节约能源
2、“赏诗词之美、寻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中国诗词大会》栏目带我们重温丰富灿烂的中国诗词文化。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关于如图所示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金属元素
B.③④是阴离子
C.②④是稳定结构
D.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变化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A.酒精挥发
B.铁棒磨成针
C.食品腐烂
D.海水晒盐
5、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实 | 解释 |
A |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 | 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
B | 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不能 |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
C |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 |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
D | 氧化汞加热会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
A.A
B.B
C.C
D.D
6、天麻的药用价值和食用营养价值都很高。天麻中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天麻甙,也称天麻素(化学式为C13H18O7)。下列有关天麻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麻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天麻素属于氧化物
C.天麻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6g
D.天麻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7
7、科教兴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开发了新能源
D.化学研究与创造新型的半导体材料
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不一致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用于制作钻石
B.干冰升华吸热——用于食品的冷鲜保藏
C.活性炭有吸附性——作净水器
D.稀有气体通电发光——用作霓虹灯
9、习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用“中国天眼”探索太空奥秘
B.开发“华为手机”鸿蒙系统
C.研究“神舟十七”号飞船轨道
D.研制“奋斗者”号钛合金材料
10、甲物质燃烧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含三种氧化物
B.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改变的是氧原子
C.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5
11、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2、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会造成生态污染的是
A.燃煤发电
B.垃圾回收
C.街道酒水
D.植树造林
13、下列各项实验中,所用试剂和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A.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
B.过滤泥水
C.实验室制CO2
D.探究燃烧条件
14、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液氧
B.高锰酸钾
C.石灰水
D.硬铝
15、2022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D.构成H2O 和H2O2 的分子相同
16、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水银
B.二氧化碳
C.氯化钠
D.氨气
17、下列物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A.Mg
B.AgNO3
C.CuO
D.BaCl2
18、下列各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NH3
B.HNO3
C.NO2
D.NO
19、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干冰和石灰石都属于混合物
D.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20、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4
D.t1s时容器内丙物质的质量为4g
2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少,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一定减小
②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质量
③某物质燃烧后生成和
,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④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⑤和
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A.①②⑤
B.①②③⑤
C.②④
D.②⑤
22、如图,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X | 双氧水 | 水 | 水 | 水 |
Y | 二氧化锰 | 氯化钠 | 氢氧化钠 | 硝酸铵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23、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C.扑灭图书档案火灾最适宜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D.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24、遵守实验室规则是安全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同学做法中,值得肯定的是
A.小明同学乐于助人,把小杰实验用完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进入实验室后,小红看到了食盐,于是尝了一小口
C.小志看了某电视剧中炸喷泉的情节,于是偷偷地去化学实验室把某种药品拿了出来
D.小林想知道某气体的气味,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25、将10g98%的浓硫酸注入90g水中,所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A.9.8%
B.10.0%
C.10.9%
D.11.1%
26、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 X 的化学式为
A.C
B.CO
C.CO2
D.CH4
27、现①液氮 ②铜绿 ③铜粉 ④干冰 ⑤冰水混合物 ⑥氯酸钾溶液 ⑦空气 ⑧澄清石灰水八种物质填空:
(1)含有氧元素的是_____,
(2)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
(3)属于含氧化合物的是_____,
(4)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
(5)属于单质的是_____,
(6)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28、用化学符号填空:
(1)3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
(2)氢氧化钡________;
(3)标出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29、用化学符用语表示:
(1)铜_______;
(2)两个氮气分子_______;
(3)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
(4)2个氢原子:_______;
(5)标出氢氧化钙中钙元素为+2价:_______。
30、下列物质中含有杂质(括号内为杂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除杂时的反应原理。
(1)CO2(CO)___________;
(2)Cu( Fe)____________。
31、化石燃料在当今社会能源中担当“主角”。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_和天然气。
(2)天然气是汽车使用的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32、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__(填两种即可);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另一方面要__.
33、(8分)(1)掌握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关键。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硫原子 ;②4个氢氧根离子 ;③3个氮分子 ;
④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⑤氩气 。
(2)下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①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
”与反应后生成的“
”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 ;
②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③请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
34、人类随意向大自然排放有害物质,使人类居住的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1)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除氮的氧化物以外,还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寻找替代的新能源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你理想中的新能源是____________填一种
(3)“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量尽力减少,下列生活方式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随手关灯 B.鼓励多用私家车 C.节约用纸 D.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4)柴油、汽油主要由___________炼制的产品。为减少汽油燃烧产生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我国开发并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5)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粉浆来吸收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X, 则 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6)下列做法中,你认为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升高工厂烟囱
B.露天焚烧垃圾
C.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D.推广新能源公交车
35、擦玻璃时,人们先向玻璃“哈气”,在擦时会将玻璃擦干净,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给试管中的液体药品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
36、用化学符号表示:
(1)金刚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利用对照实验进一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
Ⅰ.性质
(1)图为铁在不同情况下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①比较实验甲与乙,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②从燃烧条件分析。实验乙在铁丝上绑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
③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反应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不同,现象不同”的是______(填标号)。
(2)如图为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为了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将烧杯中的水换成______(填物质名称)。
Ⅱ.制取
(3)实验室用装置B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木条放在______(填“a”或“b”)端管口进行验满。
38、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了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图1烧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_________(选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图1仪器A中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b.图2中c→d所示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
c.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39、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甲实验在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的作用?
(2)乙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有哪些?(写出一条
40、我们知道地球表面 3/4 被水覆盖,但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充裕。世界上有20亿人口面临缺水危机。减少污染和节约用水是解决这一危机的重要措施,请回答:
(1)造成水资源污染的主要途径有哪些____?
(2)举出你认为能减少水污染的方法____ , ____ (至少说出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