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字典。
生字 | 结构 | 部首 | 除去部首有几画 | 读音 | 组词 |
度 | __ | __ | ___ | __ | __ |
失 | __ | __ | ___ | __ | __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许许多多(AABB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又香又甜(又×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瞧了瞧(×了×)____________了________ ____________了______ ____________了_______
例:弹钢琴(动词+名词)________图画 ________电影 ________京戏 ________手工
3、填空:
题目: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
何 时 复 ___ 归 。
___ 壮 ___ ___ ___ ,
___ ___ 徒 ___ ___ .
4、多音字组词
Zhāo( ) fā( ) hái( )
朝 发 还
Cháo( ) fà( ) huán( )
chòng( ) fú( ) qiāo( )
重 佛 悄
zhóng( ) fò( ) qiǎo( )
5、选字填空。
菜 采 彩
1.我们的课外生活丰富多( )。
2.秋天到了,老师带领大家去秋游。我们来到山脚下,山坡上有很多野果供大家( )摘。
3.秋风吹熟了农家伯伯院子里的瓜果蔬( )。
编 扁 遍
4.翠绿的( )豆是我最喜欢吃的蔬菜。
5.春天,漫山( )野都开满了不知名的小花儿。小朋友们采来( )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 。
遥 ’
暗香来。
2、豌豆妈妈,
让豆荚晒在
底下。
7、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沙”“翅”“耐”这三个字在书写时都要写得左窄右宽。(______)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唐代诗人杨万里写的。(______)
【3】《画杨桃》告诉我们: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______)
【4】“这是语文书。”和“这是语文书?”两句话的意思一样。(______)
8、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三千尺”是瀑布真实的长度。____
【2】《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之涣。____
【3】“火红、桃红、枣红”形容的红色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____
【4】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____
9、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梧桐树叶像手掌。”不是比喻句。____
【2】“戴月光”是说农民们从地里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月光洒在他们的身上。____
【3】“腊月”指的是农历十一月。____
10、查字典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用音序查字法。 _____
11、课内精彩阅读。
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háo hào)鸟在崖缝(fèng féng)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暖的,好像又是春天了。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睛,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唆。天气暖和,得过且过。”
【1】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2】喜鹊是怎样劝告寒号鸟的?用“﹏﹏”画出相关语句。
【3】第二天天气暖和了,寒号鸟是怎样做的?用“_____”画出相关语句。
【4】寒号鸟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填空。
金色的玉米棒
秋后,小兔子藏起了三个最大的玉米棒,冬天来了,小松鼠和小公鸡去借玉米棒,小兔子不肯借,他送给小松鼠一把干菇,送给小公鸡一碗小豆子,小刺猬一觉睡醒,肚子饿了。他也找小兔子借玉米棒,小兔子送给小刺猬两根胡萝卜。
一场春雨过后,小兔子把一颗颗玉米粒种在地里。秋后,小兔子收获了好多玉米棒。他送给小松鼠、小公鸡和小刺猬每人一筐。
小松鼠、小公鸡和小刺猬也挑了三个最大的玉米棒藏了起来。
【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划“____”
藏(cáng zàng)起干(gān gàn)蘑菇
一觉(jué jiào)睡醒种(zhòng zhǒng)在地里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干蘑菇一(______)小豆子一(______)玉米粒
一(______)玉米棒一(______)小兔子一(______)胡萝卜
【3】朋友们来借玉米棒,小兔子送给小松鼠(______),送给小公鸡(________),送给小刺猬(__________)。
【4】小松鼠、小公鸡和小刺猬为什么也挑了三个最大的玉米棒藏了起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聪明的猴妈妈
猴子妈妈带着小猴子去树林里玩。小猴子一会儿爬上树,一会儿跳下树,一不小心摔到了地洞里。
地洞里又深又滑,小猴子怎么也爬不上来,急得直哭。猴子妈妈更加着急,跑过来跑过去,也找不到别的小动物来帮忙。
后来,猴子妈妈看见一根根结实的青藤(téng)绕着大树生长它想出好办法来。它抓起青藤绕着大树转了好几圈,把青藤拉直当绳子,又在藤的一头绑上石块,把另一头慢慢地放进地洞里。
小猴子拉着青藤爬上了地面。
【1】这篇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
【2】第3自然段一共有( )句话。
【3】猴子妈妈是怎样救出小猴子的?请你用“ ”画出来。
【4】你想对猴子妈妈说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重点段落品析。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 )?”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 )?”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
【1】照样子,写词语。
无边无际 无______无______ 无______无______
【2】选字填到文章括号里。
啊 呀 吗
【3】选文共_______自然段,其中的小鸟和青蛙一共进行了_______次对话。你认为_________的对。
15、阅读小木屋。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挂红灯、贴春联;这一天,大人小孩都要穿新衣;这一天,要吃饺子、吃汤圆……这一天要扭秧歌、刷狮子、舞龙灯、划彩船、踩高跷……这一天,我们小孩还要敲着小罗小鼓,走遍大街小巷——“咚咚咚”“锵锵锵”,新年的锣鼓声报告春天来到了。
(1)本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节这天,人们都怎么样庆祝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连一连。
16、你能读一读,再照样子把句子创作得更美吗?
例:头发在阳光下发亮。
乌黑的头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①小鸟在天空中飞翔。 ________
②阳光从窗口射进来。 ________
17、看图,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1) 长长的柳条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 枝头的柿子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用“迷人”和“其中”各说一句话。
19、不改变句意,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例: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1)这个游戏有什么好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晚上一个人睡有什么可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话。
仔细观察上面的图片,图上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想一想,写一写。别忘了开头空两格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