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初二上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B.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D.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所在。

B.通过人工智能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使教师编制不足、师资质量不均衡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缺少主语,删掉“通过”即可。)

C.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因此“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的是“汉水的南岸”。

D.西汉历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准确的两项是(   )

A. 《背影》作者朱自清。文章以“背影”为线索,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B.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C. 《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官渡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D. 《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E. 古人拿十二种动物来与十二天干相配,寅为虎,午为马,戌为狗,卯则为龙。

F. 梁启超字卓如,号饮冰室主人,与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4、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岸边的灯倒映在水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B. 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 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这首诗中有一个字概括了老妇人一家的遭遇,这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

【2】《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虽然它们具体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填空。

(1)感时花溅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东风不与周郎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3)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4)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6)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近期“豆瓣”上正在开展“从前,你在找书;现在,书在找你”的读书活动,其中一项活动就是在书签上为自己喜爱的书写“一句话点评”,要求能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对这本书最深刻的阅读感受。请根据下面的例子,结合你的阅读体验,为《傅雷家书》写“一句话点评”(不超过30字)。

示例:《伊索寓言》一句话短评:简洁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名人传》一句话短评:所谓名人,不过是意志强大的普通人。

《平凡的世界》一句话短评: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傅雷家书》一句话短评: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中秋》,完成小题。

中秋

王安忆

①今年在太湖边上过中秋。好多年了,我不曾记得我看见过中秋的月亮——那想来必定是又圆又大,银盘似的月亮。不晓得是秋天的云挡住了月亮,还是都市的高楼——那比人高出太多,比天又矮去太多的高楼挡住了眼睛。不记得去年还是前年的中秋,电视屏幕上,喷然跃出一轮金黄金黄的明月。人们团聚在电视机旁,吃着月饼和梨子,欣赏着中秋明月。而此时窗外正飘着蒙蒙细雨。

②今年在太湖边上过中秋。早早吃过晚饭,兴致勃勃走到湖边,踏上游艇,游艇“突突突突”地向湖心挺进。船舱里大家随意地品尝着瓜子、月饼、生梨、花生,茶杯里热烘烘的水汽充满了船舱,使空气里多了几分温度。欢声笑语,与那“突突突突”融成一片,十分热闹。天,很黑,阴沉沉的。湖水,很暗,也是阴沉沉的。那边远远的有几点灯光,是另一艘游艇,轻轻地“突突”而过。

③没有月亮。

④游艇回到了岸边,我们上岸了。时辰还很早,大家信步走到一座临水小亭中。坐的坐,睡的睡,站的站。谈天,说地,海阔天空地吹起来了。

⑤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出来了,不声不响,悄然而出。是中秋的月,不大,不亮,似乎也不那么溜圆。它远远的,静静的,小小的,朦朦胧胧的。可它确确实实是中秋的月,确确实实是出来了。

⑥柳丝划着秋水,蝉鸣着夜歌。我们站的站,坐的坐,睡的睡,谈着天、地、南、北。月亮,悄悄地照耀着。它和屏幕上,情歌里的那些月亮是多么两样,它少了很多光辉。可是如果问我,要哪个月亮,我一定说,我要那个小的,暗的,姗姗来迟的月亮,因为它是一个真的月亮,尽管它不大,不亮,不圆。中秋原本不都是晴天,佳节原本不都能团圆。然而不论阴晴,中秋的月亮总是最最圆满的,不论圆缺,亲人们终是互相怀念,互相牵挂,分也分不开的。好的文学,我想,也应该像这中秋的月亮一样,有阴有晴,有圆有缺,但她是真的月亮。

(选自《中国当代散文精华经典阅读》,哈尔滨出版社2001年版)

【1】本文写了哪些中秋月?

【2】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天,很黑,阴沉沉的。湖水,很暗,也是阴沉沉的。

(2)柳丝划着秋水,蝉鸣着夜歌。

【3】中秋的月应该是最圆、最明的,作者为什么“要那个小的,暗的,姗姗来迟的月亮”?

【4】结合材料,联系本文,说说作家们是怎么写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的。

【材料一】

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社戏》)

【材料二】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

(《灯笼》)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两个场景对话,根据要求作文。

场景一

妈妈:你怎么还在上网?

孩子:妈,我在查资料,这周末要写名著整本书阅读的小论文。

妈妈:你是不是不会查资料啊,都快一个小时了。

场景二

爸爸:刷刷刷,你都有手机上瘾症了!

妈妈:我在认真看一篇推文,说我们小区会拆迁……

爸爸:你还不知道吗?政府早就辟谣了!

这两个场景中的人物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拟题目,进行作文。

【写作提示】

你可以叙述身边某位网络达人的故事,表达相关思考与认识;也可以根据自己查找资料等网络学习的经历,向他人分享经验;还可以就如何看待网络推文等发表意见和观点;……

【写作要求】

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