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初二上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 寻去处  有用心  开生面

B. 深恶痛  讳忌医  痛心

C. 好意难  望而步  之不恭

D. 勿漏要  鲜人知  期不远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总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使得大家都不愿意与他交往。

B. 我们要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严禁粗制滥造

C. 面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家不由得长吁短叹

D. 老王办事总是拖泥带水,得找个利落的人跟他配合。

 

3、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趋势 奠定 不修边副 前呼后涌

B.偏僻 凫水 天衣无缝 狗皮膏药

C.抉泽 驰骋 清风徐来 海枯石栏

D.驿立 熔杂 屋舍俨然 袖手旁观

4、文学常识-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札的形式,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是六朝山水小品的佳作。

B.《野望》写的是山野春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C.《记承天寺夜游》如同一篇短小的日记,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举例、归纳、对比等手法,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选项中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甲】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这句话的意思是茅草乱飞渡江而去,散落在对岸的江边,飞得高的挂在了高高的树梢,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到了池塘水中,写出了风力之大和诗人无力挽救草屋的焦急、痛惜之情。

【乙】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这句话的意思是南村群童欺负我年老无力,竟然狠心当面做抢掠的事,写出了群童的恶劣、无赖之相和诗人的怨愤之情。

【丙】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这句话的意思是屋漏床湿没有干爽的地方,房顶的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写出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凄苦。

(2)诗歌最后一节直抒胸臆,触动读者心灵。请你结合诗句内容说说触动读者心灵的原因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晏殊《浣溪沙》)

②泉水击石,_______;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③王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一句,与曹操《龟虽寿》中“_________,壮心不已”一句异曲同工。

④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_________”,谁人都不能避免直面喧嚣;那么,学会在喧器中开辟属于自己的“静”土吧,“_________”,在心中修篱种菊,愿你得到真正的平静。(请选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句子填写。)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黄蜂的幼蜂无论是睡觉还是饮食,都是脑袋朝下生长的,即倒挂着。   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①我们都知道人会长胖,但地球是否也会不断长胖呢?地球又是怎么变胖的呢?地球变胖,说的就是地球不断膨胀的过程。如何证明地球在膨胀?这就不得不说几个世纪以来人们所相信的大陆板块漂移学说。假设将各个大洋都刨除,各个陆地板块刚好会严丝合缝地合到一起,组成一个小地球。这一点是当前的板块理论所解释不了的,难不成陆地板块漂移过?

在宇宙中俯瞰地球,它是蓝色的,宛如一个水球,一块块陆地如同补丁一样漂在海洋中。1915年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突然发现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有着极为相似的海岸线,换句话说,要是把非洲和美洲凑到一起,它们彼此之间竟可以恰好吻合。再看其他陆地的边缘,也刚好能严丝合缝地合到一起。

③事实上,对于板块运动的理论,还有一点是人们无法解释的,即多个板块本源自一张大补丁,在漂流的过程中,板块发生碰撞,那么为什么直到今日,陆地还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刚刚分开时的形状呢?还有一个说法,即板块理论说,该理论认为,地壳会在海洋底部扩张,不过却可以在海洋和陆地交界的区域交错,而后进入地幔,再消失。

④这一说法仅仅是一种假设,不曾有什么准确的证据证明地壳会消失在海洋和陆地的交界处。支持板块漂移说的科学家,对于这个补丁的难解之谜,一直一筹莫展。于是,一些脑洞大开的科学研究者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理论:地球始终都在不断地膨胀。

⑤这种观点认为,由于地球不停地膨胀,致使裂缝越来越大,断裂的板块距离也越来越远。水球中的水会不断地填充裂缝,板块与板块分离得也就越来越远,久而久之,陆地和海洋便形成了。而如今的地球,海洋的占比也远远大于陆地。这个观点并非凭空捏造。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一些天体测量也都不再是仅凭想象,比如地球的尺寸和各个大洲的运动情况,等等。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的测量结果是,地球半径每年都会增长16毫米,以此推算,地球的半径在100万年中,会增长16千米,1亿年就会增长1600千米!

目前,地球的半径的为6371千米。按照上述比例增长,地球从最初的小球膨胀到现在的体积并没有花费很长时间。再换一种方式来测算,每个大洋海底扩张的速度是1060毫米/年,将其综合便可推算出,地球的周长平均每年要增加100毫米左右,这一结果与第一种计算方式相差不多,由此可见,地球膨胀学说是能够让人信服的,也就是说,地球的确是会一直下去的。

(选自《意林》2021年第10期,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段的两个反问句,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地壳确实会消失在海洋和陆地的交界处。

C.“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一些天体测量也都不再是仅凭想象,比如地球的尺寸和各个大洲的运动情况,等等。”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地球半径每年都会增长16毫米,地球的周长平均每年都要增加100毫米左右,地球会一直“胖”下去。

【2】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第⑥段第一句中划线的词语“目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幸福,拥有亲情,拥有友情,拥有健康……有时我们也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拥有一次独特的挫折,拥有一段艰辛的生活,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未必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是值得我们珍惜的,请以“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选填的“幸福、亲情、友情、青春、健康、艰辛生活……”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④字数不少于6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