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边城明净的风光,熏陶着朴实的人们,这里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下列句子能体现人性美的一组是( )
①为了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让那弟弟先唱。
②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的老船夫,因为明白过渡人是要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
③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
④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地答题:“翠翠,我就来,我就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欺侮(wǔ) 追溯(shù) 褶皱(zhé) 缄默(jiān)
B.晦暗(huì) 卑鄙(bǐ) 眼眶(kuāng) 物候(hòu)
C.龟裂(jūn) 羁绊(bàn) 寒噤(jìn) 怅惘(wǎng)
D.沼泽(zǎo) 瞭望(liào) 狩猎 (shòu) 驰骋(chéng)
3、下列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B.1936年,斯诺带着好奇和种种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北,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并搜集到了大量关于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C.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徙”是指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D.“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是朱德。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B.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C.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D.我曾倚马万言,可给你写信,笔有千斤。
5、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③茶。
【注】①箨(tuò)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③瓯(ōu):杯子。
(1)诗人写景注意从内容和技巧上突出表现一个“幽”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幽中有悲情”,请简述作者的“悲情”是什么。
6、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 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了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它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这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渡荆门送别》中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以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内容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保尔救了被捕的阿尔焦姆,但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因此被关进了监狱。
B.在海滨疗养时,保尔认识了达雅——一个贵族家庭的女孩儿;在达雅家中, 保尔没能成功鼓动达雅对老顽固父亲的造反,但引导达雅加入了苏维埃。
C.小说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格言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D.保尔的英雄主要表现在他驰骋疆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上。
(2)概括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第一次: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①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②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寒的保尔,他不得不离开岗位;
第四次,在铁路快修完时,③__________________
8、夜半搭车
吴港
①吴启是名汽车修理工,各种农机也能上手。这天,二叔家的收割机出了毛病,吴启去帮忙修理。修好机器,吴启急着返城,告别二叔便一路小跑,可快要上公路时,还是眼瞅着最后一趟客运班车开走了。
②此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吴启尝试着搭一辆顺风车,然而从身边陆续开过去七八辆车,他一辆也没能拦下来。也难怪,地方偏僻,哪个开车的没点儿防范意识?吴启很丧气,看来余下的十里路,只能辛苦自己的两条腿了。
③正想着,又有一辆车从后面开过来。吴启此刻已不抱希望,但还是扬了扬胳膊,出乎意料,那车竟然慢慢停在了吴启身边。司机摇下车窗,吴启忙说想搭车回城,司机抱歉地说:“实在对不起,车上人满了。”
④吴启望了望车内,见前排还坐着个女人,看样子与司机是夫妻;后面有一对老年人和两个半大小子。吴启正失望,却听女人说:“让他上来挤挤吧。”
⑤吴启心中又有了希望:通常情况下,老婆发话,老公都会言听计从。谁知司机很是较真:“不行,增加一个人就超员了。”那口气不容商量。
⑥吴启忙说:“天都快黑了,不会有警察查车的,万一被抓挨罚,钱由我出。”司机说:“不是钱的事,你再等等后面的车吧。”说罢,他递出一瓶矿泉水,便将车开走了。
⑦吴启眼前一片黑暗,又走出不远,却见前边那辆车停了下来,于是心想:是不是那家人一时心软,愿意搭我一程?他三步并作两步赶上去一看,原来是汽车出故障抛锚了,司机正闷头鼓捣发动机,而他那一脑门儿的汗说明,他不是个行家里手。
⑧平时若遇上这种事儿,吴启总会出手相助,现在他却不怎么情愿:既然你不帮我,我何必管你的闲事?他绕过那辆车,没走几步又停了下来,他心有不甘,手也发痒:堂堂一个手艺人,岂肯错过这“露一手”的机会?
⑨吴启转头将司机推开,没用五分钟就把故障排除了。司机夸赞道:“师傅技术高超哇!”吴启说:“干这行十几年,这点小毛病还不手到擒来?”司机笑着说:“车修得好,也会开吧?”吴启回道:“那当然,各类车没我不能开的。”
⑩“真的吗?”司机问。
⑪“谁还唬你?”吴启说着拿出驾驶证给对方看。
⑫车上的女人递了一块布给吴启擦手,司机突然凑上去,对着她耳朵悄声嘀咕。女人说:“行吗?”司机说:“行。”随后他告诉吴启:“上车挤挤吧。”吴启心头重新亮起了灯。司机又说:“刚才大灯把我眼睛晃了,视线不清,你来替我开车吧。”这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了,于是司机摸黑走到另一侧打开后门。
⑬吴启心里敞亮了,便驾着车聊起天来。身边的女人也是个话篓子,说这次回老家,接公婆来城里住一段时间,顺便把两个侄子也带上了。吴启说:“多好哇!将来我攒钱买了房,也把父母接来一起住。”后面的老两口说:“在城里住上十天半月还行,时间长了还是想回乡下。”一车人聊得火热,吴启倒是没再听车主说过话,大概放吴启上车,他还是有点担心。但车里黑漆漆的,吴启都看不清后座的人,更没法看那男人的脸色。
⑭几人一路谈笑着开进城区,吴启说再过一个路口就到家了。可偏偏就在路口前,他们被几个检车交警拦了下来。一名交警先查验吴启的驾照,然后拉开后门往车里瞧。吴启心中暗暗叫苦,他知道超员一人扣六分,至少还要罚二百。就在这节骨眼儿上,只听身旁的女人叫了声“小李子”,那名交警忙应声:“哟,是嫂子呀,刚才没看见。”说罢,他便摆手放行。
⑮躲过一劫,吴启问道:“那交警你认识?”女人笑着说:“那帮小兄弟我都熟。”吴启说:“有熟人啥都好办啊。”
⑯车停到吴启家小区门口,他下车摸出一包烟,想酬谢车主,可他拉开车后门往里一看,咦,那人并没有在车里。女人说:“别找了,他在后边呢。”
⑰吴启惊讶道:“哎呀,多遭罪!早知道这样,应该我藏在后边才是。”可当他掀开后备厢车盖时,又吃了一惊:里面空空如也。
⑱女人无奈地说:“我是说,他在后边走路呢。吴启忽然心头一热:“啊?为了不超员,他竟然替我走这十里夜路?他这人……也太较真啦!”
⑲女人笑了:“谁不较真他也得较真,因为他本身就是管这个的呀。”
⑳吴启猛然醒悟,原来那较真的人是一名交警。
(选自《故事会》2019年18期)
【1】吴启夜半搭车,一波三折。阅读小说,完成思维维导图。
【2】结合知识卡片,找出小说中的一处伏笔,并分析其作用。
知识卡片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某种提示或暗示。 |
【3】小说的主人公是吴启还是司机?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9、微写作。
暑假将至,你打算买一本书,送给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表弟。给他书时,你要对他说一段话。你会怎么说呢?要求:150字左右,内容符合设置的情景,语言简洁连贯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