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填上合适的词。
一( )办法 一( )扁担 一( )红旗 一( )信
一( )飞鸟 一( )朋友 一( )欢笑 一( )马
2、补充词语:
群山(____________) (______)胜(______)迹
山(_______)水(______) (__________)细雨
3、比一比,再组词。
陪( )( ) 注( )( )
赔( )( ) 住( )( )
培( )( ) 驻( )( )
倍( )( ) 柱( )( )
虑( ) 席( ) 遥( ) 结( )
虎( ) 度( ) 摇( ) 洁(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日月潭很深,湖水_________。湖中央_____________________,叫____________。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____________________,叫_________潭;南边像________________,叫________潭。
2.十年树木,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以规矩,_____________________。
4.路人借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xǐ zǎo yì zhǎn luò dào tiān hēi jìng qīāo qīāo
( ) ( ) ( ) ( ) ( )
6、看拼音写词语。
7、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船舱cāng( ) 停泊pō( ) 垂下cuí( )
山岭lǐng( ) 水渠qǘ( ) 诊所zhěng( )
8、判断对错(对的打“√”,错误的打“×”)。
【1】《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______)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______)
【3】黄山奇石有很多,比较出名的有“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______)
9、课文整体梳理。(在正确的后面画“√”)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青蛙不爱动脑筋。( )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是无边无际的。( )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眼光放远,不要坐在井里看天,那样是错误的。( )
10、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夜雪》的作者和《梅花》的作者是好朋友。( )
(2)即使在冬季,松树和柏树的叶子都是绿色的。( )
(3)王京和李良合作完成了一个画有小鲤鱼的灯笼。( )
(4)《做灯笼》告诉我们,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发挥大家的优势,做出好的作品来。( )
(5)俗语“一日三笑,不用吃药”告诉我们:要每天保持好的心情。(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晚饭后,我和姐姐正在门口乘凉。忽然飞来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小树上,我悄悄地跑去,把它捉住。大蜻蜓真漂亮!两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一对红翅膀不住地扇着。我真喜欢它,就拿着玩起来。
姐姐看见了,大声喊:“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虫!”我听了姐姐的话,想到益虫的好处,就把它放了。
【1】第一自然段共有______句话。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________) 喜爱——(________) 突然——(________)
【3】用“______”画出描写蜻蜓外形的句子。
【4】我非常喜欢大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链接阅读。
善于思考的徐文长(节选)
徐文长是我国明代的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勤于动脑,机智过人,能解决许多问题。
有一次,徐文长和几个小伙伴在河边玩。正巧叔叔打了两桶水,他指着一座用几根细竹子搭成的桥对孩子们说:“你们谁能提着这两桶水走过桥,并且不弄湿自己的鞋子,我就送给他一份礼物。”小伙伴们都很想要这份礼物,可是要想过这座桥并不容易。原来,这座桥的桥身很软,一个人过桥勉强不弄湿鞋子,可要想提着沉甸甸的水桶过桥,根本不可能。有一个孩子想冒险试试,只见他提起两桶水想快速走过桥,可刚走几步,鞋子就湿透了。另一个孩子提议:“把鞋子脱下来,挂到脖子上,不就可以了吗?”可是叔叔却摇摇头。小伙伴们都陷入了沉思。这时徐文长坚定地说:“我来试试吧!”他先找来两根绳子,把它们分别拴在水桶把儿上,再将水桶轻轻地推到河里,然后走到桥上,自己牵着把儿上的绳子小心翼翼地走过了桥,鞋子一点儿也没弄湿。小伙伴们都夸赞徐文长聪明。叔叔也笑着点点头。
【1】读了这篇文章,我积累了哪三个词语,写在下面。
____ ______ ____
【2】要查“徐”的读音,先要知道“徐”的部首是____,先查___画,除去部首还有___画。
【3】用横线画出徐文长提水过桥的办法。
【4】你认为徐文长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首先……接着……再……然后……”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老虎信以为真。其实他受骗了。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从语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以往-(________) 疑惑-(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中__________这个词语写出狐狸和平时很不一样。
【3】小动物真的害怕狐狸吗?你想对老虎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狐假虎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乌鸦和百灵鸟
乌鸦真不明白,百灵鸟为什么能够(ɡòu)唱出那么动听的歌来。人们一谈起百灵鸟,都会称赞它。
乌鸦想:我要是能像百灵鸟那样,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那该有多好啊!
乌鸦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去找百灵鸟请教,求百灵鸟帮它达到目的(dì)。
百灵鸟告诉乌鸦:“要想有一副好嗓子,唱出动听的歌,得每天起得早早的,坚持练习,这样长期练下去才会获得成功。”
乌鸦还没听完百灵鸟的话□就飞走了□
害怕困难的人,什么也不会得到。
【1】短文一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2】在第5自然段方框里加上合适的标点。
【3】乌鸦找百灵鸟的目的是( )。
A.有副好嗓子,唱出动听的歌
B.听百灵鸟唱歌
【4】怎样才能有副好嗓子呢?百灵鸟是怎么说的,用“——”在文中画下来。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把这句话找出来。
15、读下面的寓言故事,完成练习。
掩耳盗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想把它偷走。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他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掩耳盗铃”的意思,用“ ”画出来。
【2】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A. 偷别人的东西时,光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B. 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16、照样子写句子。
①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改成问句,意思不变)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雾把___________藏了起来。无论是_________还是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细长的)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雪白)的小花。人社
(______)的池塘开满(______)的荷花。
(______)的天空飘着(______)的气球。
17、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漂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飘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表达。
李军同学在课间总是喜欢奔跑、吵闹,你会怎样劝他呢?
____________
19、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1)天上的云,一团一团的,好像巨大的棉花糖。
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
(2)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辆汽车开过来。(飞快地)
一辆汽车飞快地开过来。
小鱼游来游去。(摇头摆尾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把书包整理好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
我高兴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展开想象的翅膀吧!
如果井里的青蛙真的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它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