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是查字典小能手。
要查的字 | 部首 | 除去部首有几画 | 组词 |
熊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群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戴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一畦春韭绿,__________________。
2.有山皆图画,__________________。
3.忠厚传家久,__________________。
4.墙角数枝梅,__________________。 遥知不是雪,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例: 高兴——高高兴兴
许多——(___________) 平安(__________) 快乐(__________)
例:很多——很多很多
很快——(___________) 很大——(___________) 很白——(___________)
例如:红——火红火红
黄——(___________) 白——(___________) 蓝——(___________)
4、比一比,再组词.
忙(________) 茫(________) 但(________) 担(________)
对(________) 队(________) 气(________) 汽(________)
5、按要求填空。
1、“船”按照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__),在查音节(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__),在查(________)画,组词为(__________)。
2、写出一个描写秋天的成语:(_________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dù pí hào kè diàn yǐng xìn fēng chéng shì
ɡù shi bào zhǐ mínɡ shènɡ shuǐ fèn zhǎn xiàn
7、回忆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遇到问题时,要积极动脑筋解决。______
【2】从玲玲的故事中,我懂得了:我们要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______
【3】小作者感受到睡梦中的妈妈好美丽,好温柔,感受到妈妈好累。______
【4】“路人借问遥招手”的下一句诗是“侧坐莓苔草映身”。______
8、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在“底、趟、戴、都、岛”五个字中,有四个是半包围结构的字。(________)
【2】“邻”一共7画,第六笔是横折弯钩。(________)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是《论语》中的句子。(________)
【4】“紫”用部首查字法,先查“糸”部,除去部首还有6画。(________)
【5】《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寒号鸟》是一则民间故事。(________)
【6】写“作、法、别、群”时,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才好看。(________)
【7】读了《狐假虎威》一课,我知道“神气活现、东张西望”是形容老虎的。(________)
【8】《小儿垂钓》是宋朝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 (________)
9、读一读,想一想,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麝”的部首是“广 ”,“鲁”的部首是“鱼”。 ( )
【2】《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都是童话故事。 ( )
【3】爸爸之所以称米糕为“千人糕”是因为它是由一千人做出来的。 ( )
【4】春节拜年,清明扫墓,端午节吃月饼,重阳节赏菊。 ( )
【5】强盗哈士贝最终成为豆蔻镇的第一个面包师。 ( )
10、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三千尺”是瀑布真实的长度。____
【2】《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之涣。____
【3】“火红、桃红、枣红”形容的红色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____
【4】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____
11、课内阅读。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孩子说:“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爸爸说:“是啊,大米是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汁、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平时——______ 出售——______
【2】在选文中用“________”画出米糕做好后还需要经过的工序。
【3】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米糕是经过谁的劳动才能让我们吃到的?( )
A.劳动人民
B.做工厂的人
C.包装、送货、销售的人
【4】课文告诉我们,米糕是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做出来的,我们要懂得( )
A.珍惜粮食
B.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C.珍惜粮食和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骄傲的风筝
风托着风筝在天上飘,孩子们见了,高兴地喊:“看,风筝多美呀!飞得多高呀!”风筝神气地对风说:“怎么样?你那么卖力气,谁也不表扬你。我呢,一点儿力气不花,可大家都夸我。”
风听了这话,悄悄地走了。风筝马上掉了下来,一直掉到地上,再也飞不起来了。
【1】找出描写风筝骄傲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筝为什么会掉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哪一项可以用来评价风筝?( )
A.没有自知之明,骄傲自满。 B.谦虚、和蔼。 C.知错就改,取长补短。
13、阅读平台。
有一天,雾飞到海上。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1】“霎时”表示时间________。
【2】雾来到海上,把_____、_____连同_____都藏起来了。雾是一个_____的孩子。
【3】我也能学着课文的样子,展开想象写一写。
雾来到了校园。“_______。”于是,他把_______藏了起来。无论是__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都看不见了。
14、课外阅读。
鲨(shā)鱼家的菜园
鲨鱼先生坚持在菜园里种海带,鲨鱼太太和小鲨鱼只好由着他。
别人家菜园里的紫菜啦,海青菜啦,一下子都卖完了。可是,在大海里,大伙儿都吃腻(nì)了海带,谁也不来买。急得鲨鱼先生皱(zhòu)着眉头,板着脸,成天围着菜园团团转。
小鲨鱼忙说爸爸
你别着急
我用海带做蝴蝶结
鲨鱼太太紧接着说:“我用海带做百叶窗。”
小鲨鱼把海带做的蝴蝶结戴在头上,鲨鱼太太把海带做的百叶窗挂在房间里。海底大大小小的动物听说了都跑来看。
“太独特了!”
“太新潮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赞叹,都争着买海带回去做蝴蝶结和百叶窗。不一会儿,海带全卖完了。
鲨鱼先生高兴极了。
【1】在文中第三自然段的“”里填上标点。
【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焦急 ——( ) 赞美 ——( ) 开心 ——( )
【3】用横线画出写鲨鱼先生着急的样子的句子。
【4】请你发挥想象,学着写一写鲨鱼先生高兴时的样子。
鲨鱼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是阅读小能手,能按要求答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真正的好孩子
在一棵大树上,住着喜鹊、莺和乌鸦。她们的孩子都长大了,自己也老了,飞不动了。一天,她们在一根树枝上晒太阳。
喜鹊说:“在树林里,要数我的女儿最漂亮。”黄莺说:“在树林里,谁也比不上我的女儿会唱歌。”乌鸦在一旁不说话。
这时,小喜鹊回来了。她已经吃饱了,喜鹊喊道:“孩子,给我一只蚱蜢,我饿了!”小喜鹊理也不理。
小黄莺回来了。她也吃饱了,老黄莺喊道:“孩子,我饿了,给我一条卷叶虫吧!”
小乌鸦也回来了,她带来一只又肥又大的蝈蝈,喂给老乌鸦吃。她说:“妈妈,您还想吃什么?我再去找。”
【1】这篇短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
【2】树上住着哪些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谁是真正的好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你在文中用“﹏﹏﹏﹏”画出相关句子。
【4】你从文中小乌鸦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呢?请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写句子。
梧桐树叶像手掌。
17、 想一想,说一说。
(1)小青蛙为什么开始很伤心,后来又非常高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回顾课文《坐井观天》,回答下面的问题。
(1)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你认为青蛙的话说得对吗?它为什么会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造句。
1.着急:______________
2.有的……有的……有的……________________
20、写话。
10月2日,壮壮去小东家,通知他明天上午8点到科技馆参观,请他穿好校服,准时参加。可是小东没在家,请你帮壮壮写个留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