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提示填空。
1.清风(____)(____)本无价,(____)水(____)山皆有情。
2.白日(____)山(____),(____)(____)入海流。
3.夏季里,(____)(____)(____),采桑养蚕又插秧。早起勤耕作,(____)来(____)月光。
4.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____)(____)(____)柳。
2、看拼音写词语。
shēn qì(____)duì qí(____)shí wù(____)tóng hào(____)
yě zhū(____)huà shí(____)guì huā(____)sōng bǎi(____)
jì jié(____) mián huā(____)nóng cūn(____)guǒ yuán(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来来往往(AABB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又黑又小(又A又B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乐呵呵(ABB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不知不觉(ABAC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玲玲的画》一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了课文《坐井观天》,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鹳雀楼》的作者是______朝著名诗人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 _____________里,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蝴蝶飞。麦苗儿多嫩,桑叶儿_____________。
5.与朋友交,________________。
6.有志者,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
5、课本直通车。
8.《春雨》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诗中描写春雨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咏柳》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的作品。诗中描写二月春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绝胜烟柳满皇都。
6、看拼音,写字词。
(1) zhōnɡ wài wén mínɡ nán bù
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
。
(2) bǎi wén bù rú yí jiàn
(3) shōu chénɡ shì
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
去。
7、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于、爪、央、年”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时,部首都取它们的第一笔。( )
【2】科学考察船、消防车、油轮都是在水里运行的。( )
【3】“老虎被蒙住了”句中“蒙住”的意思是吓住、骗住了。( )
【4】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是因为它勤劳;寒号鸟冻死在寒冷的崖缝里,因为他太懒惰。( )
【5】《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伴之间不能斤斤计较。( )
【6】我没带铅笔时,会和同桌商量说:“给我一支铅笔!”( )
8、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______)
2.“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这句话写的是日月潭傍晚的美景。 (______)
3.“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句话用“风光秀丽”一词概括了日月潭的特点。 (______)
9、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作、都”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窄右宽。 (______)
【2】“甩着尾巴”“露着肚皮”“一方鱼塘”“一片欢笑”这些词语都是对的。(______)
【3】“播种、耕田、打谷、插秧”这个顺序是正确的。 (______)
【4】《玲玲的画》告诉我们:只要多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______)
【5】“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这副对联写出了山水的美。 (______)
10、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松柏一年四季都是绿的。(______)
【2】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前腿,再长出两条后腿……最后变成了青蛙。 (______)
【3】水不能变成云、雨、冰雹和雪。 (______)
【4】“己所不欲”的下一句是“勿施于人”。 (______)
11、读短文,完成练习。
茉莉花香
凉风送爽,花店的门口飘来一阵阵袭人的茉莉花香。满枝洁白的茉莉花,有的张着花瓣,有的打着花蕾。雯雯灵机一动,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了一盆茉莉花。
张老师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雯雯轻手轻脚地走近窗台,踮起脚把茉莉花放到窗台上。风儿一定会把茉莉花的香味送到屋里,那香味一定能消除老师的疲劳,想到这里,雯雯高兴地笑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花香 一( )茉莉花 一( )老师
【2】用“ ”画出描写茉莉花样子的语句。
【3】读第二自然段,圈出描写雯雯的动词。
【4】“那香味一定能消除老师的疲劳”一句中,“那香味”就是指( )的香味。
12、阅读小屋。(读文章,回答问题)
夏天的月夜
夏天的月夜,
吹来阵阵晚风,
远远近近的虫鸣,
衬托着夏夜的宁静。
我们全家人,
在庭院里纳凉,
每个人的杯子里,
都斟满了月光。
我请爸爸、妈妈,
干下这杯月光酒,
脸上永远有微笑,
心窝也会发出亮光。
(1)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人?在干什么呢?
(2)你知道饮的意思是什么吗?
月光怎么能饮呢?这说明月光像 一样美,像 一样柔。(从下面的词中选择)
(3)照样子写句子。
每个人的杯子里,都斟满了月光。
都
(4)“我请爸爸、妈妈,干下这杯月光酒,脸上永远有微笑,心窝也会发出亮光。”小朋友你觉得在我们的快乐生活中,什么时候会干杯呢?
13、读短文,回答问题。
森林气象站
小熊到外婆家玩。
一大早,小熊问外婆:“外婆,您知道今天是什么天气吗?”
“好孩子,”熊外婆说,“你到外面去看看,小麻雀在做什么?”
小熊出去了。一会儿,他兴冲冲地跑回来,喊:“外婆!小麻雀都在草地里跳来跳去,还唱歌呢!”“噢,那今天肯定是大晴天。”熊外婆说,“如果小麻雀缩头缩脑,发出吱吱的声音,多半就要下雨了!”
小熊觉得怪好玩的,又问:“外婆,您知道今天刮什么风吗?”“你再去看看,乌鸦是朝什么方向站的?”
小熊跑出去看了看,回来说:“乌鸦是朝太阳升起的方向站的。”“今天刮的是东风,”熊外婆说,“因为乌鸦总是朝着风吹来的方向站。这样可以让风顺着羽毛吹,让羽毛不受损坏呀!”
小熊听了,高兴地说:“森林里的‘气象站’真有趣呀!”
【1】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2】小熊到________家玩。
【3】“森林气象站”里的“气象员”有__________、_________。
【4】熊外婆告诉小熊今天是晴天,是从______知道的;今天刮东风,是从___________知道的。
【5】为什么乌鸦朝着风吹来的方向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奥运知识知多少
(1)你知道我国什么时间举办的奥运会吗?
(2)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是由汉字( )变形而得出的。
(3)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五个可爱的福娃,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福娃 是一只可爱的熊猫。
福娃 是一条活泼可爱的鱼。
福娃 是一团燃烧的火。
福娃 是一只伶俐的山羊。
福娃 是一只乖巧的燕子。
15、思维飞跃
我的家乡有一个美丽的湖,名叫天鹅湖。据说许多年以前,曾经有一群天鹅在这里生活,因此而得名。
湖呈圆形,湖水清可见底,碧得发亮。湖的
四周有茂密的树林。其中最引人入目的是垂柳,在微风的吹动下,柳条迎风起舞。湖水映衬出柳姑娘的身影,十分秀美。树下是一片嫩绿的草地,草地上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花。湖上有一座美丽的小桥,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美丽。
【1】给短文加个题目。
【2】第2自然段先写了湖水( )( ),再写湖的四周有( ),又写树下有( )和( ),最后写湖上有( )。
【3】短文主要写了( )。
①家乡天鹅湖里什么也没有。
②天鹅湖四周的景色。
③天鹅湖的美丽景色。
16、写句子。
(1)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连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我是什么》,回答问题。
(1)“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中把“冰雹”和“雪”分别说成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水,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你用”一边……一边”说三句话。
一边……一边:
19、我能让句子更生动。(把括号里的词语加入句中)
1.小柏树栽好了。(一棵)(绿油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沙滩是我们的天地。(快乐)(海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骨朵儿长大了。 (渐渐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话。
你想住在一个特别美的地方吗?那儿有哪些美丽的风景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我住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