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秋天叶儿红,______四季披绿装。木棉喜暖在______,桦树耐寒守______疆。
2.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那里______环绕,______茂盛,周围有许多______。
3.穷且益坚,不坠______。
4.______塞上,杏花______。
5.《夜宿山寺》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______所写,其中描写楼很高的一句是“______,手可摘星辰。”
2、课内外积累。
1.不敢________________,恐惊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
3._________________绝,万径人踪灭。
4._________________事竟成。
5.夏季里,________________,采桑养蚕又插秧。早起勤耕作,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讲述了一只骄傲自大的猫喜欢自吹自擂,说他“一伸爪子就逮住了十三个耗子”。他什么也不愿意学习,却想飞上天去。
3、比一比,再组词
慢( ) 怪( ) 哇( )
漫( ) 圣( ) 挂( )
洼( ) 娃( )
佳( ) 蛙(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鲜艳— 小心—
反义词:乌黑— 方便—
5、给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
带( )( ) 知( )( )
戴( )( ) 支( )( )
6、看拼音,写汉字。
bù jiǔ cháng jiǔ hěn jiǔ sàn bù sàn kāi
sàn rè bù xíng pǎo bù jiǎo bù
7、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1)形状奇特 黄山 有 的 石头 闻名中外 的 许多
(2)蒲公英 雪花 种子 飘落 下来 像 的
(3)消失 呢 雾 哪里 在
8、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 的打“×”
1.《雪孩子》中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雪孩子当成人来写。(_____)
2.《敕勒歌》是北朝民歌。(_____)
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字读“jiàn”。(_____)
4.“危楼高百尺”中的“危”是“高”的意思。(_____)
9、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苍耳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______)
【2】黄山风景区在我国江西省南部。 (______)
【3】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通过向别人泼水表达对别人的祝福。 (______)
【4】雾、风、雪都是自然现象,各有各的特点。 (______)
【5】狐狸分奶酪的方法是对的,熊哥哥和熊弟弟谁都没少吃一口。 (______)
【6】只要有力气,风娃娃就能帮助人们做好事。 (______)
10、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及”共三笔,它的第三笔是“丿”。(____)
【2】“曹冲才七岁。”句中“才”的意思是刚刚。(____)
【3】“哄”是左右结构的字,读音是hǒng,属于后鼻音的字。(____)
11、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
大树和树叶
秋风刮起来了,树叶纷纷地飘落。
大树说:“别飞远了,别飞远了,大树是你们的家呀!”
春天又来了,枝条上长满了绿芽。
大树说:“欢迎你们,欢迎你们,我又有好多好多绿孩子回到了家。”
【1】照样子,写词语。
纷纷地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填一填。
秋天来了,树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来了,枝条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绿孩子”指的是什么?你知道“绿孩子”是什么时候来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猴做衣服
小猴打算为自己做一套新衣服,但不知该用多少布料。
小猴向大象请教:“大象伯伯,我做一套衣服得用多少布料?”大象说:“我看最少也得五丈。”小猴一听,吓了一跳,怎么用这么多布料?
小猴看见树上有只小松鼠跳来跳去,就问:“松鼠弟弟,我做一套衣服得用多少布料?”松鼠说:“最多五寸就够了。”小猴一听,吃了一惊,怎么用这么少布料?
这时,对面走来一只老山羊,小猴迎上去问:“山羊爷爷,我想做一套衣服,大象伯伯说要用五丈布料,松鼠弟弟说只要五寸布料。到底用多少布料好呢?”
老山羊说:“这得按你身体的大小来决定。”说着,他用尺子在小猴身上量了量,说:“不是五丈,也不是五寸,而是五尺。”
【1】短文有(______)个自然段,第三自然段有(______)句话。
【2】小猴为什么要请教,请用“ ”画出说明原因的句子。
【3】按短文内容填空。
小猴先请教_______,再问_______,最后请教_______,他知道了做衣服得按_______来决定。
【4】下面布料的长度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五寸 五丈 五尺 B.五尺 五寸 五丈 C.五丈 五尺 五寸
13、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雾飞到海上。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1】文中“我”指的是________,“我”把________藏了起来。
【2】找到“雾”说的话,用“________”画出来。
【3】想象一下,雾还有可能飞到哪里,把什么藏起来。仿照文段写一写。
有一天,雾飞到________。
“我要把________藏起来。”于是,他把________藏了起来。无论是__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都看不见了。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蚂蚁和螳螂(tánɡ lánɡ)
在夏天里,蚂蚁们每天一大早便起床,辛勤地工作着。
螳螂呢?天天“叽里叽里”地唱着歌,游手好闲地过日子。
螳螂看到蚂蚁工作,感到非常奇怪。“喂!蚂蚁先生,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工作呢?稍微休息一下,像我这样唱唱歌不是很好吗?”
可是,蚂蚁仍然继续工作着,说:“在夏天里积存食物,才能为严寒的冬天做准备呀!”
螳螂听蚂蚁这么说,就不再理蚂蚁。“哎!真是麻烦,干吗要想那么久以后的事呢!”
快乐的夏天结束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吹着,天空下着绵绵的雪花,到处都是雪。螳螂一点食物都找不到,消瘦得不成样子。螳螂蹒跚地走在雪地上,心想:我若像蚂蚁先生,在夏天里贮存食物该多好啊!
【1】短文共有(_____)个自然段。第(_____)自然段写了蚂蚁勤劳工作的原因。
【2】“贮”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微”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音,再查______音节。
【3】请找出文中描写冬天的句子,并用“ ”画出来。
15、我会阅读。
一只乌鸦口渴了,飞出树林找水喝。它在村口遇见了猴子,猴子告诉它:“村子里有口井,井里有水。”
猴子走了,乌鸦找到了那口井,可是他站在井沿上,够不着水,它想到自己以前的故事,就用嘴叼着小石子一颗一颖扔进井里,可是忙活了好半天,还是不见水升上来。
这时候,猴子来井边打水,看见乌鸦用这种办法喝水,哈哈大笑,说:“你用这种办法喝瓶子里的水可以,喝井里的水就不行了。”
说完,猴子很快打了一桶水,请乌鸦喝个够。
【1】全文共______个自然段,第_______自然段写乌鸦用原来的方法喝水。
【2】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之间。
【3】猴子看见乌鸦“用这种办法喝水”中“这种办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乌鸦为什么用原来的办法不行吗?
因为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
①用衔石子喝井里的水的方法不行。 ②猴子乐于助人。
③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具体的事情具体对待。
【6】乌鸦喝了水,一定会对猴子说什么?请你展开想象,把乌鸦对猴子说的话写下来。
乌鸦喝够了水,对猴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文整体梳理
1、《古朗月行》中“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一句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
2、《静夜思》这首诗是作者表达对_______________的思念之情。
17、照例子写句子。
例: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1.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
例:北京真美啊!我多想去看看。
2._____真______!我_______________。
例: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
3.刮风还用怕?
_________________
例:春天来了,小花(迫不及待地)开了。
4. 爸爸____________吃起西瓜来。
18、连词成句。(填序号)
1.①披着 ②衣裳 ③青蛙妈妈 ④碧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水里 ②在 ③小鱼 ④游来游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写一写。
认真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多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净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话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小动物,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小动物的外形,以及它们的喜好。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动物写一段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