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我会背的可多了,我还会默写唐代的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呢。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小观察家。
塘 粘 晒 船 冷 都 期 利
我发现:这些字都是__________结构,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窄右宽;__________、__________左宽右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右大致相等。大家一定要认真书写哦!
3、我会比一比再组词。
渴( ) 圆( ) 披( ) 洪( ) 进( )
喝( ) 园( ) 坡( ) 哄( ) 近( )
4、课文内容我知道。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____)的脑袋,黑灰色的(____),甩着(____)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植物妈妈的(____)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那里面有许许多多的(____),粗心的小(____)却得不到它。
(3)遥知(____)雪,(_____)暗香来。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看到这座高耸(sǒnɡ)入云的大楼,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摘星辰。”
2.《___________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像井底之蛙那样目光短浅。
3.植物妈妈的(________)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那里有许许多多的(_______),粗心的(______)却得不到它。
4.天(______),野(_______),风吹草低(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
6.“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应当再登上一层楼。”这句话对应唐代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中的诗句是:欲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拼音,写词语。
hǎi yáng zhī shi xióng māo hóng lǐng jīn
bào zhǐ jí máng fáng wū kàn diàn yǐng
7、判断,在搭配正确的词语后打“√”,错的打“×”。
(1)一把豆子(____) (2)一个鱼(____)
(3)一双眼睛(____) (4)一只牛(____)
(5)一颗树(____) (6)一条小路(____)
8、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看图讲故事,要按顺序讲清楚图意。别人讲的时候,我们不想听就不听。 ( )
【2】战士们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是因为心疼他。 ( )
【3】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他认为治水要紧。 ( )
9、判断题
1.三只小猪一起离开了自己的故事,到别的故事里去了。(___)
2.它们用树叶叠了一架飞机。 (____)
3.巨龙守卫着一朵纯金做的玫瑰。(______)
4.三只小猪离开家,到外面去旅游。(___)
5.王子杀死了那条巨龙。 (____)
10、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车”字第三笔是竖。______
【2】“赶紧”的近义词是“赶快”。______
【3】风娃娃用力吹风筝让孩子们很开心。______
11、阅读理解
有一只狮子爱说大话。一次,一只蚊子在他耳边嗡了一声,他不耐烦地拍过去,却怎么也拍不到。蚊子很得意,就时常去骚扰狮子。慢慢地,森林里的动物们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一天,狮子来到池塘边,看到一只青蛙正在吃蚊子。青蛙看见满头是包的狮子很是同情。狮子虽然想找青蛙帮忙,可他哪好意思,他可是百兽之王呀。
“狮子大王,蚊子很容易对付的。”青蛙说。
“那当然,我一巴掌能拍死一百只蚊子。”
“您就不要说大话了。”青蛙说。
“不信?叫蚊子们放马过来吧!”狮子说大话的毛病又犯了。
听到狮子这么说,蚊子们一拥而上。狮子被叮得浑身是包,狼狈地跳进了池塘。
【1】给短文想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有人说:“狮子是百兽之王,所以他谁都不怕。”对于短文中的狮子,你觉得这个说法是(正确 错误)的,因为 。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在下面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1)只要力气大,就什么都不怕。( )
(2)做什么事情都要实事求是,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
12、黄山奇石(节选)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1】“仙人指路”是什么样子,用“_______”画出来。
【2】用“○”把“仙人”的动作圈出来。
【3】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请你给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取个名字,然后模仿选文的结构写一写。
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自己试着读读下面的短文,做几道题。
“马上”小猴
“马上”是小猴的口头禅,时间一长,大家都叫他“马上”小猴。
“小猴,快给弟弟摘个桃。”妈妈说。
“好,马上。”小猴顺口应了一声,可是躺在草地上的身体一动也不动。
这时,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好从他眼前飞过,一向喜欢蝴蝶的小猴欢叫起来:“妈,快帮我逮住它!”
猴妈妈想了一下,应道:“好,马上。”可手却没有抬。
眼看蝴蝶扑扇了两下翅膀,得意洋洋地远远飞去,小猴气得撒起娇来,在地上打起了滚。不知怎么的,他突然觉得身上一阵痛,原来压在一只刺猬身上。他急得直喊:“妈妈,快,快把刺猬抓走!”
“好,马上。”猴妈妈慢条斯理地答应,坐着的身子却没动。小猴“妈啊,妈啊”地喊着,眼泪直流。猴妈妈这才起身,帮他取下刺猬。
说来也奇怪,小猴的口头禅“马上”,从此再也没听他说过。
【1】大家一开始为什么叫小猴为“马上”小猴?请用“___”画出有关句子。
【2】小猴要妈妈帮他捉蝴蝶,妈妈“想了一下”,这是因为( )
A.妈妈不想帮助小猴捉蝴蝶。
B.妈妈没有听清楚小猴在说什么。
C.妈妈在想怎样趁机教育一下小猴。
D.妈妈脑子里正在想别的事情。
【3】文章中出现了三次“好,马上”这句话,都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请把表格填写完整。
说的话 | 谁说的 | 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
好,马上。 | ________ | 妈妈让小猴给弟弟摘桃子 |
好,马上。 | ________ | ________ |
好,马上。 | ________ | ________ |
【4】小猴是怎样撒娇的?用“﹏﹏﹏”从文中画出来。
【5】小猴从此就不再说口头禅“马上”了,他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课文,回答问题。(12分)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道路两旁 , 盛 。北京新建了许多 。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 拼成图案的 。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读了这段我知道:北京有许多 和 ,交通十分发达。我还知道北京的绿化做得很好,道路两旁有 和 ;立交桥的四周有 和 。
(3)我从“来来往往”和“川流不息”知道了 。
(4)用“ ”画出这段话中的一个比喻句。
你来写一个:
15、阅读园地。
秋风爷爷
天高了,地宽了!乐得秋风爷爷到处跑……
秋风爷爷对着大树爷爷吹口气,大树摇啊摇,一会儿抖落一只金蝴蝶,一会儿抖落一只红蝴蝶,一会儿抖落 一只花蝴蝶。
妈妈说,大树落叶了,送给小树做肥料,盼它快长高!
秋风爷爷对着小河吹口气,小河笑啊笑,一会儿抖动披着的纱巾,一会儿卷起一个个浪花,一会儿抱着白鹅摇啊摇。
妈妈说,小河高兴了,它养的鲜鱼、螃蟹肥又壮,宝宝吃了营养好!
秋天秋天真美丽。天高了!地宽了!庄稼丰收了,一抹金,一抹银,画出一幅好风景:秋风爷爷到处跑,乐得孩子们掀掉头上的太阳帽……
【1】本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第6段共有________句话。
【2】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秋风 一( )气 一( )小河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处处( ) 快乐( ) 漂亮( )
【4】读第4自然段,用“△”标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
【5】第2自然段中的“金蝴蝶”“红蝴蝶”和“花蝴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6】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白云 雪孩子 一朵 变成 美丽的(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把小鱼扔进大海里。(改成“被”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照样子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口语交际。
小白兔的餐馆开张了,小狐狸来买食物,请你补全下面的对话。
小白兔:你好,请问你买哪种食物?
小狐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白兔:一份过桥米线10元。
小狐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白兔:你还需要什么吗?
小狐狸:___________________
小白兔:好的,您稍等。
18、照样子,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例:今天真冷,把我的鼻子都冻红了。
1.今天真冷,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真冷,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3.________的天空飘着________的气球。
4.________的池塘开满________的荷花。
19、阅读展示台。(没学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我最喜欢的童话书是《_________》,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名字叫《___________》。课本里的“我爱阅读”栏目,我最喜欢的两个内容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0、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具,你最喜欢的文具是什么?这个文具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又是如何使用的?请你来写一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