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溃退 颁发 眼花缭乱 屏息敛声
B.蔓延 私塾 抑扬顿挫 正襟围坐
C.题跋 狼藉 因地治宜 坦荡如砥
D.开恳 濒临 无动于衷 纵横决荡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燥热 荧火 缰绳 合颜悦色
B.蒙昧 落弟 诘责 器宇轩昂
C.篡改 杀戮 娴熟 震耳欲聋
D.颁发 仲裁 溃退 惨决人寰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③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对泰山景仰备至,前来浏览,作诗记文。
④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
⑤这些石刻和碑刻,既是记载泰山历史的重要资料,又是泰山风景中精彩的去处。
A. ①③②④⑤ B. ②①③④⑤
C. ②④①③⑤ D. ①④⑤②③
4、下面这段话中,关于文学作品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飞天”凌空》这篇通讯按照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顺序,逐一描写了跳水姑娘于伟夺魁的过程,极具镜头感。
B.《藤野先生》这篇课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以作者的爱国之情为内在线索,记述了作者与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以及作者在日本先学医而后弃医从文的过程。
C.《列夫·托尔斯泰》是英国作家茨威格为托尔斯泰做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D.《与朱元思书》一文,作者陶弘景通过富有诗意的文字,把富春江上的动静景物、多样声响、变幻光影巧妙地结合起来,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水图。
5、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从炼字和描写的角度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妙处。
【2】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伐薪烧炭南山中”点明了“伐薪烧炭”的地点,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为下文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作铺垫。
B.“晓驾炭车辗冰辙”此句中“驾”“辗”两个字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再现了早起驾车,踏雪辗冰艰难地运炭的卖炭翁形象。
C.“翩翩两骑来是谁……回车叱牛牵向北”四句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宫使趾高气扬、仗势凌人、蛮横无理的形象。
D.本诗既有对卖炭翁和宫使两类人物形象细腻的描写,又有诗人的议论,夹叙夹议,真实的反映了唐代宫市带给老百姓的苦难。
6、根据提示默写原文。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
(3)概括赞叹富春江景色的:__________。
(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
(5)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是_____国著名记者_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2】语文课上,老师建议大家组成读书小组对《红星照耀中国》进行专题探究,请你根据示例为这部作品设计两个探究专题。
探究专题示例:长征精神的内涵
你设计的专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梅花不急/许冬林
①出门回家,我路过一棵蜡梅,正开花的蜡梅。梅叶几乎凋尽,只余一树的蜡梅花冷冷淡淡、漫不经心地开在嶙峋的枝干上。迎着那冷香,我走近折了一枝。回家后,插进淡绿色的细颈瓷瓶里。一下午,梅枝在书房里,幽幽地吐着香,像是低声吟唱,又带着点叙事长诗的味道,婉转,朴素。
②冬天,在这不紧不烈的梅花香里,就此算是真正地开场了。
③记得我少年时,外婆家的后院有一棵大舅栽种的蜡梅树。大舅他爱养花,蔷薇、大丽菊、美人蕉、君子兰……实在是多。那时的我一去外婆家,就爱去那些花草边转悠。但对于蜡梅,我心里哂笑大舅的审美。蜡梅树看起来实在是貌不惊人,完全不像能演绎一段传奇的角色。
④外婆家的后院,春天里,桃花、杏花闹哄哄地开着,气场盛气逼人,狗都安静得不嚷了。我那时常常仰面在树下,等花瓣落到我脸上来,而蜡梅树呢,只是在长叶子,叶子俗常得很,惹不起人的兴致。夏天,篱笆旁的木槿枝上眨巴眨巴地开起紫红色的花来。蜡梅呢,叶子倒是和木槿的叶子长得一样厚,可依旧寒门模样,片花不着。秋天,桂树终于开花了,桂花的香充盈得一个村子都清甜起来,很有些五谷丰登的意味。我闻着空气里满溢的桂香,心想:蜡梅啊,你怎么办呢!就这样什么都不交代吗?
⑤蜡梅树依旧缄默着,静静地立在后院,人家长叶子,它也长叶子,人家落叶子,它也落叶子。它如何知道,一个小女孩已经在逼视它,逼视它生长的意义,怀疑它存在的价值。
⑥可是,蜡梅不急。它依旧安然走着自己的时令。
⑦不记得是在哪一阵冷风里,我忽然闻到了花香。好奇地寻到后院,我看见落光叶子的蜡梅树上,有黄色的花朵打开,三朵、两朵、三朵,像是各开各的,又像是呼应着开。更多的是花蕾,一粒粒的,像攥紧的小拳头。梅花到底还是开了!
⑧我站在蜡梅树下,闻着冷香,觉得这香味沉实。若能把花香拿到秤盘上称称,梅花的香一定比桃花、杏花的香重得多。
⑨实在,梅花担得起这传说!初听平淡,细思感怀。
⑩有些人的人生,其实就是一段梅花的传说。
⑪它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遭遇过漠视,遭到过嘲笑,遭受过排挤。就像我对待外婆家后院的那棵蜡梅,我无视过它的存在,哂笑它不会开花,我甚至建议舅舅砍掉它,好让芍药、海棠们喧哗地开。
⑫但是,梅花没有抱怨,它依旧静静地生长,笃定地伸展枝干。它只有一个信念:我要生长,生长,生长——长高,长粗,长得根脉深深扎进宽广的土地,长得枝叶可以涨满一座院子……
⑬直到长得所有的花都开过了,长得所有的叶都凋尽了,它才长舒一口气,开了。顶风冒雪,寂静盛开。一朵花一盏雪,一树花一树雪,即使开得肝胆欲裂,也是寂静盛开。
⑭苦难太深长了,所以,当最后一展芳华独自绽放的那一刻,它是静穆的。它已经习惯低调,已经懂得从容,已经能稳稳地沉住气。最后,当天地将一年的光阴交给它来压轴收梢时,它已无意哗众取宠,无意显摆炫耀。
⑮楼下的梅花,依旧在漫不经心地盛开,漫不经心地零落。进出小区,我常常会路过它,我默然走过,觉得自己心上也开着一枝冷梅。它也没有委屈,没有抱怨……只有不急。
【1】阅读第③—⑭段,补充完成表格内容。
蜡梅树给“我”的印象 或生长变化 | 貌不惊人 | ② | 初绽芳香 | 一展芳华 |
“我”的情感变化 | ① | 逼视怀疑 | ③ | 理解赞美 |
【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你认为哪个更好?说说理由。
原句:出门回家,我路过一颗蜡梅,正开花的蜡梅。
改句:出门回家,我路过一颗正开花的蜡梅。
【3】读完本文,说说你从梅花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9、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总少不了误会。 误会往往是在人不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反省自己,感情极度为冲动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但有的时候,正是这些发生得如此巧合的误会,给人生带来了美丽的收获,让我们感动。
请以“美丽的误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书写工整清晰,不少于600字;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