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
B.哥哥的妻子和弟弟的妻子合称“姑嫂”。
C.《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国共两党的真实生活。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如春节放爆竹贴门神,重阳节登高赏菊、悬菖蒲,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B.古代常见的四种文体,分别是记、表、书、志。其中,书,即信函,如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C.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其中颈联和颔联一般要对仗。
D.《记承天寺夜游》是唐代文学家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文章以“月光”为线索,根据作者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3、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加点词“我在家”、“我在家学习”、“我在学习”词性一样。
B.短语“文明习惯”、“幸福指数”“凝铸信念”和“留守儿童”的结构相同。
C.“由转基因羊奶纤维造出的布,是阻挡枪弹射击的理想材料。”这个句子主干是“布是材料。”
D.“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痛打落水狗。”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大到强,由数量到质量,从规模到效益,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建设中国光谷乃至世界光谷。
B.重启之后的武汉多了几分久违的烟火气,可这烟火气的背后,却也隐藏着许多家庭生活的不容易。
C.文化名人蒋勋说过,在生命的低谷期,一本《庄子》可以带来一个崭新的春天,让几近枯萎的生命重新发芽。
D.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内心的宁静,以免受俗务的干扰和虚名的拖累。
5、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被称为“秋思之祖”的元曲,展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这种情感浓缩于此曲的____________”这一点睛之笔中。
【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曲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萧瑟苍凉的气氛。
B. 全曲以乐景衬悲情,反衬游子孤寂愁苦的情绪。
C. “小桥流水人家”,表达游子对田园生活的美好想象。
D. “断肠人在天涯”,篇末收束抒发了游子悲凉悲苦的心境。
6、根据课文默写
①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③翅湿沾微雨, 。(葛天民《迎燕》)
④乱我心者,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
⑥故园渺何处? 。(韦应物《闻雁》)
⑦ ,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⑧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名著阅读
【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性小说。女主人公简爱一无显赫的家世,二无傲人的财富,三无出众的容貌,但她自尊、自强、自爱,坦率而真诚,勇于追求幸福,最终得到了她想要的生活及幸福。这些都是女作家真实生活的写照。( )
⑵“‘因为我们是平等的!’我爱你就像我的生命一样尽管你贫穷、低微、矮小、不美。”这是罗切斯特对简爱发自内心的表白,他们的最终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
⑶“我!富了?”“是的,你,富了——不折不扣是位财产继承人了。”这段主要讲的是简·爱在做小学教员的时候,意外获得了她舅舅留下的遗产。( )
【2】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但我至少要选择——我最爱的人。简,你愿意嫁给我吗?”
“是的,先生。”
“一个你得用手牵着他走的可怜的瞎子。”
“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二十岁的残疾人,还得由你来伺候。”
“是的,先生。”
——节选自 《简爱》
选段中的“先生”是谁?他变成残疾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述。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萧萧白杨
许冬林
①白杨树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天空。那些丫枝里,没有一个逃兵,哪怕一点异心都没有。看着那样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的统领下,奔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
②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的。南方有佳木,它们枝叶蓊郁,八方伸展,是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而白杨呢,它大约是乔木中的君子,行坐端庄,穆穆临风。
③以前读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萧萧”是白杨在风里落叶的声音——长风浩荡,秋色肃杀,和落叶一起沉寂于大地的,还有永不复返的生命。《古诗十九首》里,白杨就这么萧条冷落,似乎一直在悲剧地落叶。
④后来做中学老师,给学生上《白杨礼赞》,依旧将信将疑,以为作者是怀着主观偏见,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直到亲眼看见,才惊觉白杨原来不那么萧索。
⑤在新疆,秋日朗照的天空下,看到水渠边的一排白杨树,我竟然也和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茅盾先生一样,惊奇地叫了一声。
⑥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
⑦“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风吹白杨,万叶翻动,萧萧有声。西北地区的树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叶子要稀一点。叶子的间隙里,风可以张开膀子穿过去。不像南方的树,叶子太密太厚,永远是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期,风一吹,声音模糊得没有重点。
⑧我喜欢白杨,喜欢它的这种疏朗与简洁,就像难得一遇的谦谦君子,儒雅、低调,懂得节制欲望,与攘攘①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又是有力量的。我站在白杨下,听风吹白杨,感觉像是站在楼兰遗址的颓墙前,虔诚地倾听古人浑厚庄严的歌谣。
⑨白杨入画。但不是中国水墨,而是西洋油画。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适宜画白杨。在油画框里,白杨用枝干和茂盛的叶子,来表达阳光醇厚,表达天空高远。
⑩去交河故城时,我在吐鲁番的一条路边停下,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了一棵白杨。
⑪交河故城是唐朝安西都护府遗址,在吐鲁番。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首任都护是乔师望,他是唐朝将领,庐陵公主的驸马。后来接任的郭孝恪击败龟兹后,把安西都护府从交河城迁到了龟兹,即今天的新疆库车县。此后,都护府在唐蕃战火中几失几守,最后府衙基本稳定在龟兹。王维有《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里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
⑫在唐代,从长安望向安西都护府,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文武官员,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
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边塞诗人岑参写出了边地苦寒却也雄奇的大观。那时,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岑参第二次出塞任职。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岑参来给他的前任武判官送行,“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那时,西北的白杨一定落光了叶子,在漫天风雪中伫立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子。
⑭当春天来临,交河故城的城墙下桃花盛开。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也在春风里萌发新叶。我想,那些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过西北、穿越过古丝绸之路的人们,是否在深深孤独中,慢慢就散发出白杨的气质?
⑮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
注释:①攘攘:世人追名逐利的样子。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白杨树的诸多特点,如笔挺向上、疏朗、叶稀、树干白色、光滑洁净等。
B.文章将南方娇生惯养的树木与北方行坐端庄的白杨对比,突出了白杨的顽强不屈。
C.作者赞美白杨英挺伟岸却先说它是萧索的,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文章富于变化。
D.文章写“我”亲眼见到白杨树的感想,讴歌了北方人积极向上、忠诚无畏的品质。
【2】联系上下文,细读下列语句,按括号里的要求作答。
(1)直到亲眼看见,才惊觉白杨原来不那么萧索。(说说“惊觉”表现的情感。)
(2)那时,西北的白杨一定落光了叶子,在漫天风雪中伫立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子。(从修辞角度说说这句的表达效果。)
【3】同样是赞美白杨,茅盾说白杨树是不平凡的,许冬林说白杨树是君子。结合本文,请简要分析作者为何赞白杨树是君子。
9、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动物是我的朋友,我不会去吃我的朋友。——萧伯纳
你对上面的文字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朋友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文字,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自拟标题,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