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暨五泄风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尤以第五瀑最为壮观,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
B.这部作品的成功归咎于他多年的潜心阅读和认真思考,有人评价他是厚积薄发。
C.最近一段时间,杭州持续雾霾天气,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和有害气体多,各大医院的呼吸科人满为患。
D. 据了解,长时间正襟危坐地看3D影片很容易患颈椎病。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老一辈科学家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所以才有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B.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马尔克斯因病逝世,留给了我们像《百年孤独》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
C.2016年,儿童文学的“诺奖”花落中国,当曹文轩走上领奖台时,掌声经久不衰。
D.“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技术过硬,精益求精,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力求成为行家里手。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奔腾不息的黄河是她的血脉,巍峨屹立的泰山是她的脊梁,她就是我的祖国——中国。
B.韩江,浩浩荡荡,川流不息地一路南下,沿江养育着祖祖辈辈的潮汕子民和客属子民。
C.凭借王霜在加时赛震撼人心的惊天一脚远射,中国女足逆转韩国队,闯进东京奥运会!
D.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如烟,却又历历在目。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极端势力接二连三制造恐怖袭击,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深恶痛疾。
B. 近年来,日本政府屡屡突破“和平宪法”,不断扩充军备,明明是军国主义思想抬头的表现,却美其名曰:“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C. 家庭条件不好,他为了供儿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D. 他作为劳动委员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古诗文默写 。
①亭亭山上松, 。 (《赠从弟(其二)》刘祯)
② ,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③行到水穷处, 。(《终南别业》王维)
④ ,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__________ ,__________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⑥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7、阅读文字,完成题目。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信。文中父亲与儿子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_____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教育儿子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荣辱感。做一个“___________、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傅雷在第一份家书中说道:“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壶口瀑布(节选)
①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1)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2)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③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④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仔细阅读选文第①段,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立足点 | 视角 | 景物 | 景物特点 |
沟底 | 平视 | 黄河 河谷 | 开阔平坦、细沙坚实而又松软 |
(1) | 俯视 | 龙槽 壶口 | 突然凹下,河中有河,用一个字概括“奇” |
倚在一块大石头上 | 仰视 | (3) | (4),用一个字概括“(5)” |
(2) | 水流 | 下跌、飞旋,用一个字概括“险” |
【2】从第①段画横线的两句中任选一句,联系上下文,分析这处文字的写法和作用。
【3】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说说画“ ”线句子表达的感受与景物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9、根据要求作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情志的提升,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事物,如快乐,如幸福,如成功等,都进驻过心田,化成真切的体验,铭心的感受,前进的动力……
请以“原来,________ 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忌套作。
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 600 字
⑤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 X X 或虚拟名称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