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特种部队为期18个月的体验中,吴京几乎参与了特种兵所有专业基础,电影《战狼Ⅱ》中的许多战术动作也都源自部队的摔打锻炼。(删去“摔打”)
B.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删去“随着”或“让”)。
C.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是否能够做到严格执法。(删去“是否”)
D.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将“这样”改为“否则”)
2、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所在。二者的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部分,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全过程。
B.夸张可以是缩小的夸张,也就是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小、少、慢、短、弱等方面说。例如: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C.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D.《背影》一文作者通过许多细节描写来表现父亲对自己的爱,如父亲最后决定送自己之前的踌躇,与脚夫讲价,关照茶房,自己穿布棉袍却给儿子做紫毛大衣等。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由衷(zhōng) 私塾(shú) 解剖(pāo) 敛息屏声(bǐng)
B.镌刻(juān) 教诲(huì) 溃退(kuì) 惨绝人寰(yuán)
C.畸形(jī) 匿名(nì) 滞留(zhì) 深恶痛疾(wù)
D.仲裁(zhōng) 国殇(shāng) 窒息(zhì) 藻荇交横(xìng)
4、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中,准确无误的是( )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交待时间、地点和事由,诗人从荆门始发,到楚地游览。
B.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变化,两岸地势从平原到山地,山峦在视野中一点点显露出来。
C.颈联运用拟人的手法侧重写动景,重在描写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故乡之思。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诗人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 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可见其热情好客。
C. 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2】请写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的哲理。
6、默写
①抽刀断水水更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 ,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
③斯是陋室, 。《陋室铭》
④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⑤临风一唳思何事, 。《池鹤》
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7、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麻雀属于鸟类,而不是昆虫,但是,它们与人朝夕相处,所以,我心血来潮,在观察研究昆虫的同时,又想到了它们:麻雀在哪儿搭窝筑巢呢?
每一种动物都应该具备一门生命攸关的建筑技艺,以便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可使用的场地。
在尚未有屋顶和墙壁的年代,麻雀是利用树洞来作为其栖息之所的,因为树洞较高,可以避开不速之客的骚扰,而且树洞洞口狭窄,雨水打不进来,但洞中却别有一番洞天,宽敞得很。因此,即使后来有了屋檐和旧墙,它仍旧对树洞情有独钟。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树洞,麻雀就只好不辞劳苦地一点一点地搭建自己的窝巢。
令人惊叹的是它筑巢时所使用的材料。它的那张床垫可谓形状怪异,由一堆乱七八糟的羽毛、绒毛、破棉絮、麦秸秆等组成,这就需要有一个固定而又平展的支撑物来支撑。这种困难对麻雀来说,简直是小事一桩,它会想出一个大胆的方案来:它打算在树梢上,仅用三四根小枝丫作为依托,建窝搭巢。它的这个窝巢悬于半空中,摇摇晃晃的,要想让它不掉下来,可得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艺呀!
它在几根枝丫的树杈间把所能找到的东西——碎布头、碎纸片、绒线头、羊毛絮、麦秸秆、干草根、枯树叶、干树皮、水果皮等等——全都聚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很大的空心球,一旁有一个小小的出入口。这个球形窝体积庞大,因为它的穹形窝顶需要有足够的厚度来抵御雨水。这个窝布置得很乱,没有一定之规,没有艺术性,但却非常结实,能够经受得住一季的风吹雨打。
我家屋前有两棵高大的梧桐树,树枝垂及屋顶。整个夏季,麻雀都飞到这儿来栖息,生息繁衍。梧桐树交相掩映的碧绿枝叶,是麻雀飞出其家屋的第一站。小麻雀在能够飞翔觅食之前,总是在这第一站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吃得肚子滚圆的大麻雀从田间同来也先在此歇息;成年麻雀经常在这儿开“碰头会”,照管家中刚刚出巢的小麻雀,一边训诫不听话的孩子,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麻雀夫妇常在这儿吵嘴;还有一些麻雀常在此议论白天所发生的事情。它从清晨一直到傍晚,络绎不绝地在梧桐树和屋顶之间飞来飞去。然而,12年中,我仅见过一次麻雀在树枝间搭窝的。一对麻雀夫妇忙碌着,辛辛苦苦地在一棵梧桐树上搭建空中巢穴,但是,它们好像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不满意,因为第二年我就没看见它们再搭了。瓦屋顶提供的庇护所既牢固又省力,何需再费心劳神地去搭建什么空中楼阁呢?看来,麻雀们更加偏爱这种省时省力而又牢固的屋檐下的窝巢。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阅读文段和链接材料,法布尔和布封对麻雀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各出于什么原因?
链接材料:人们在荒僻地和那些远离居住区的地方都从未发现过麻雀。麻雀,同鼠类一样,眷恋人类的住宅。它们在树林里,在广袤的田野里都不乐意。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城里的麻雀比乡村还多。它们乐于待在人多的地方,以便依靠人们生活。我们集散种子的各处自然成为它们喜欢出入之处。它们又多又贪,它们尽干蠢事;它们的聒噪令人心烦,它们的欢跃给人添乱;它们一文不值,它们的羽毛一无所用,它们的肉不好吃。因此,它们到处被驱赶,人们甚至不惜花很高昂的代价将它们轰走。(节选自布封《动物素描》,有删改)
(2)结合文段中的划线的句子,具体分析《昆虫记》的语言特色。
(3)结合文段和原著内容,说说你所体会的法布尔的科学精神。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份自传
苏童
①我1963年1月23日出生于苏州家中。是小年夜的夜里。那夜我母亲原来准备去厂里上夜班的,仓促间把我生在一只木盆里。这当然是母亲后来告诉我的。
②童年时代在苏州城北一条古老的街道上度过。那段生活的记忆总是异常清晰而感人。我的许多短篇小说都是依据那段生活写成,诚如许多评论家所说,是“童年视角”“童年记忆”,这些肯定是些幼稚单薄的东西,不好意思。
③我从小就听话。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在家里听父母的话,在孩子堆里听孩子王的话。有一年我生了病,很严重的肾炎,医生不让我吃盐,我就听医生的话,将近半年时间没沾一粒盐。到了现在,我也依然很听话,听领导的话,父母的话,妻子的话,还有朋友的话。有一位朋友建议我去买一台微波炉,我就去买了,结果发现我根本不需要微波炉。我妻子说,不需要你就再卖给别人吧,便宜一点也行,于是我就把它降价卖给了别人。
④我从来不具有叛逆性格和坚强的男性性格,这一点也让我不好意思。
⑤我唯一坚定的信仰是文人,它让我摆脱了许多难以言语的苦难和烦忧,我喜爱它并怀着一种深深的感激之情,我感激世界上有这门事业,它是我赖以生存的事业并完善充实了我的生活。
⑥我小时候家境贫寒,从来没有受到过修养的操练和艺术的熏陶。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我二姐喜欢文学,她经常把许多文学名著带回家中,那是她向别人借的。借期往往很短,三至五天,她一天看完轮到我看。我有时候在一下午读完《复活》与《红与黑》,读得昏头昏脑,不知所云,但我仍然执着于这种可笑的不求甚解的阅读。也许因为这些书,使我回避了街头少年的许多不良恶习,我总是静坐家中,培养了某种幻想精神。
⑦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写过小说,还投稿了,结果当然是被退稿。我还写诗,最初的诗写在一个塑料皮笔记本上,现在还留着。从来没有再翻阅过,但我珍惜它们。
⑧1980年我考上北师大,九月初的一天我登上北去的火车,从此离开古老潮湿的苏州城。在经过二十小时的陌生旅程后我走出北京站。我记得那天下午明媚的阳光,广场上的人流和10路公交汽车的天蓝色站牌,记得当时我的空旷而神秘的心境。
⑨对于我来说,在北京求学的四年是一种真正的开始。我感受到一种自由的气息,我感受大文化的侵袭和世界的浩荡之风。我怀念那时的生活,下了第二节课背着书包走出校门,搭乘22路公交汽车到西四,在延吉冷面馆吃一碗价廉物美的朝鲜冷面,然后经过北图、北海,到美术馆看随便什么美展,然后上王府井大街,逛街,再坐车去前门,在某个小影院里看一部拷贝很久的日本电影《泥之河》。
⑩这时候我大量地写诗歌、小说并拼命投稿,终获成功,1983年的《青春》《青年作家》《飞天》和《星星》杂志初次发表了我的作品。我非常惧怕和憎恨退稿,而且怕被同学知道,因此当时的信件都是由一位北京的女同学转交的,她很理解我。以她的方式一直支持鼓励我。我至今仍然感激她。
⑪大学毕业时我选择去南京工作,选择这个陌生的城市在当时是莫名其妙的,但事实证明当初的选择是对的,我一直喜欢我的居留之地,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我在南京艺术学院工作了一年半时间,当辅导员,当得太马虎随意,受到上司的白眼和歧视。因祸得福,后来经朋友的引荐,谋得了我所喜爱的工作,在《钟山》杂志当了一名编辑。至此我的生活就初步安定了。
⑫1987年我幸福地结了婚。我的妻子是我中学时的同学,她以前经常在台上表演西藏舞,舞姿很好看。我对她说我是从那时候爱上她的,她不相信。1989年2月,我的女儿甜蜜隆重地诞生。我对她的爱深得自己都不好意思,其实世界上何止我一个人有可爱漂亮的女儿?不说也罢,至此,我的生活要被她们分割去一半,理该如此,也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⑬我现在蜗居在南京一座破旧的小楼里,读书、写作、会客,与朋友搓麻将,没有任何野心,没有任何贪欲,没有任何艳遇。心情平静,生活平静,我的作品也变得平静。
⑭就这样平淡地生活。
(选自《文摘报》2020年3月14日第7版)
【1】作者围绕“平淡的生活”写了哪些事情?
【2】“我”在爱上读书、爱上文学的时候,到底收获了什么?
【3】作者在写作时,运用了什么写作顺序?在作者的每个生活时期的性格有什么不一样?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文本说说你的想法。
【4】小高和小新对于这篇文章的标题有了争议。
小高:这篇文章很多都是在写作者自己平静的生活,为什么标题不是《平静的生活》?
小新: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认为还是《我的自传》更好一些。
你同意谁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9、请以“成长路上的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