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课本内容填空。
1.草长__________,拂堤__________。
2.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似剪刀。
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__________。
4.春种__________,秋收__________。
5.月黑__________,孤光一点萤。
6.春雨惊春清谷天,__________暑相连。
7.学了《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我知道了:松鼠说河水很深是因为他的体形__________,老牛说河水很浅是因为他的体形__________。小马的体形和他们都不一样,所以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管多小的事情我们也要讲信用,这样才能建立起很大的作用,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米糕中的糖,是用甘蔗汁、__________熬出来的。一块平平常常的糕,需要很多人才能做成,所以叫“__________”。
10.学习了《亡羊补牢》,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敢高声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也做过( )坏事,淹没( ),冲毁( ),给人们带来( )。
3、根据课文内容,先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然后再仿写一句话。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___________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___________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___________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___________吧?
我会仿写:___________,那是春天的___________吧?
4、按要求填空。
(1)“俗”的部首是 ,除去部首后有 画。
(2)“联”的部首是 ,除去部首后有 画。
(3)“江”的音序是 ,共有 画,第四画是 。
(4)“钓”的音序是 ,共有 画,第二画是 。
(5)“编”的音序是 ,音节是 ,第九画是 。
(6)“环”的音序是 ,音节是 ,第三画是 。
5、查字典,填一填。
要查的字 | 部首 | 除部首几画 | 读音 | 音序 | 组词 |
戴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群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写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6、看拼音,写词语。
shǐ zhōnɡ zǔ ɡuó zì diǎn fēnɡ yī zú shí
chì jiǎo mín zú zhuānɡ jia xiōnɡ yǒu chénɡ zhú
7、判断下列说法,对的“√”,错的打“×”。
【1】寒号鸟是因为自己一点儿也不怕冷,才迟迟不做窝的。(______)
【2】蒲公英是靠风传播种子的。(______)
【3】狐狸分奶酪的方法正确,分得很公平。(______)
【4】曹冲用大秤称出了大象的重量。(______)
8、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三毛看着电影《苦儿流浪记》,情不自禁地放声大哭。(_______)
2.三毛骑着儿童滑板车把报纸全部卖掉了。(_______)
3.为了生存,三毛乞讨、帮人推车、卖自己、当过报童、为别人打过扇子、擦过鞋子、学过拉车、做过学徒、捡过烟蒂、跟着师傅卖艺,样样肯干。(_______)
4.在三轮车夫家,三毛睡在三轮车上。(_______)
5.为了穷得清白,三毛把衣服扔向了爷叔,决定不偷东西。(______)
9、禹没有治好洪水,鲧继续努力,终于把洪水治好了。 _____
10、读《神笔马良》,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马良在梦里见到了一支五彩的笔。( )
(2)皇帝让马良画摇钱树,马良先用神笔画了一棵树。( )
(3)马良用神笔给大家画的第一件东西是吹不灭的大红灯笼 。( )
11、课内阅读。
后来,乡亲们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挖井人, ”。
1.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2.“挖井人”指的是 。
3.乡亲们在井旁边立碑的原因是( )
①毛主席带领战士们为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他们吃水难的问题。
②毛主席是当时的国家领袖,所以大家想念他。
12、《植物妈妈有办法》第1节中的“孩子”“长大”“四海为家”“旅行”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__________
13、阅读小木屋
出汗
小花猫看见人会出汗(hàn),觉得很稀奇:“咦(yí),我怎么没汗呢?”
它去问老牛。老牛指着自己汗淋(lín)淋的鼻子说:“汗?在鼻子上。”小花猫摸(mō)摸鼻子,没汗!
小花猫再去问小马。小马在凉快的地方打滚(ɡǔn)。它指着自己的身体说:“汗?在身上。”小花猫舔舔(tiǎn)全身,没汗!
小花猫又去问小狗。小狗正吐着舌头乘(chénɡ)凉。它说:“汗?在舌头上。”小花猫看不清舌头。
小花猫去找小猪帮忙看舌头。小猪笑了:“你又不是狗,汗怎么会在舌头上?”小猪把脚掌( zhǎnɡ)翻(fǎn)开,又叫小花猫把脚掌翻开。哈!两个都笑了:“原来,我们的汗藏在这里!”
【1】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2】读了短文,我知道老牛的汗在( ),小马的汗在( ),小狗的汗在( ),小花猫和( )的汗都在 ( )。
【3】在文中找出恰当的动词填在下面括号里。
(___________)鼻子 (___________)全身
(___________)舌头 (___________)脚掌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文段中的“地毯”是用_____________铺成的。
【2】用“ ”画出描写周总理的穿着的句子,并用“○”把句子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圈出来。
【3】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周总理平时就是这样的穿着。____
②周总理特意穿上傣族服装,表现了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尊重。____
【4】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周总理是一位怎样的总理?( )
A.艰苦朴素
B.和蔼可亲
C.勤奋好学
D.大公无私
15、快乐阅读轩。
小兔家的窗
小兔用大萝卜盖了一间房,可窗户还没有装好,它就住在里面了。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大雪飘呀飘,大风吹呀吹,吹进了小兔的屋子里,小兔冷得发抖。它看看窗户说:“我得找样东西来挡挡风。”
它走到小河边,看到小河结冰了,就搬了一块冰,挡在窗框上。冰挡住了风雪,小兔真高兴。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兔从外面回来,看见窗户上的冰不见了,地上有一滩水。小兔急得哭了。
小熊走来,指着地上的水,告诉小兔:“春天来了,天气暖和,冰就融化成了水,你快去找块玻璃装在窗框上吧!”
【1】在文中找一找,照样子写一写。(4分)
例:一(条)河
一(_______)冰 一(_____)水 一(____)房 一(____)玻璃
【2】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 )里。
A.小兔没有穿棉衣。
B.大雪飘呀飘,大风吹呀吹。
C.小兔没有房屋住。
D.小兔盖房子没安玻璃窗,它就住上了。
【3】小熊猫给小兔子出了一个什么主意?请用“ ”在文中划出来。
16、按要求写句子。
(1)最后一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仿写句子)
李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跑进了教室。
(2)我们虫子怎么敢gǎn和小鸟交朋友呢?(换个说法,不改变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鱼在池塘里游着。可爱的小鱼在池塘里快乐地游着。
小朋友在草坪上玩耍。(把句子写具体,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吗 我 长高了 去年 小树 种的(连词成句,加上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加点词写句子。
1.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喜欢上美术课,更喜欢自由画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就要______________。
2.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写出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称出了 ②重量 ③曹冲 ④大象的(连词成句,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默写下面各句缺少的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凌寒独自开。
(2)夜深知雪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霞对夕阳。
(4)遥知不是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见窗户明。
20、看图写话。
请你认真观察图画,发挥想象,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