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难过________ 顺利________ 深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看到这座高耸入云的大楼,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______高百尺,手可摘_____。”
2.《__________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像井底之蛙那样目光短浅。
3.学习了《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后,我知道了植物传播种子有很多办法: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是__________,苍耳妈妈的办法是__________,豌豆妈妈的办法是__________。
4.“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____________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5.有志者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空。
(1)“忘”的部首是(_______),除去部首还有(______)画,组词(___________)
(2)例:一(条)龙船
一(_____)椅子 一(_____)垂柳 一(______)石桥
(3)例:(挑)担子
(_________)风筝 (_________)作业 (_________)钢琴
(4)例:(茂盛)的树木
(_________)的空气 (___________)的眼睛 (__________)的山峰
4、补充成语,再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①和( )细( ) ②千言( )( )
③一( )一度 ④冰天( )( )
⑤五光( )( ) ⑥电( )雷鸣
(1)描写天气的成语:______
(2)带有数字的成语:______
5、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主+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勇gǎn gǎn
上 马lù
食wù
跑bù
páng边 shén
话 zǐ
细 zhé
纸 受shāng
chǎo架 开shǐ
zhāng
口 开chē
操chǎng
7、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曹冲称象》中,最终是曹冲想出了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
【2】禹用筑坝挡水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
【3】寒号鸟没有听喜鹊的劝告,最后在夜里冻死了。( )
【4】《狐假虎威》讲的是老虎借着狐狸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
【5】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
【6】写留言条,最后是写时间,再写自己的名字。( )
8、判断题
1.一位老教授见三毛拾到钱还给他,就给三毛买了一身新衣服。(___)
2.好心的花匠给了三毛一碗水喝。(____)
3.放学了,三毛和小男孩每人吃着一根冰棍回家了。(____)
4.三毛看着电影《苦儿流浪记》,情不自禁地放声大哭。(____)
5.三毛骑着儿童滑板车把报纸全部卖掉了。(____)
6.为了生存,三毛乞讨、帮人推车、卖自己、当过报童、为别人打过扇子、擦过鞋子、学过拉车、做过学徒、捡过烟蒂、跟着师傅卖艺,样样肯干。(____)
7.在三轮车夫家,三毛睡在三轮车上。(_______)
8.为了穷得清白,三毛把衣服扔向了爷叔,决定不偷东西。(______)
9、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狐假虎威》中的狐狸是老天爷派来的,动物们看到它都吓跑了。(_____)
(2)狐狸和熊兄弟分吃了奶酪。(_____)
(3)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_____)
10、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鸡冠花”一词中的“冠”读作“ɡuàn”。 (______)
(2)“程门立雪”讲的是杨时求学的故事。 (______)
(3)《沉香救母》中“血痕”和“印痕”的“痕”意思是一样的。 (______)
(4)《赠汪伦》《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这三首诗都是李白写的。(______)
11、朱德小时候就很懂事,经常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活。小朋友,快来读读这篇短文,说说你从朱德身上学到了什么。
帮妈妈挑水
公鸡刚叫过头遍,朱德的母亲就开始了一天的繁忙劳动。她拿起扁担和水桶要去挑水,发现昨晚空空的水缸已经装满了水。
“这是谁挑的呢?”母亲自自语地言说。
第二天,第三天……每天早晨水缸都是满满的。
这天,鸡还没叫,母亲就起床了。她轻轻地推开房门,只见朦胧的夜色中有一个身影,正提着水桶吃力地往水缸里倒水。母亲急忙走过去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儿子朱德。
母亲摸着朱德稚嫩的肩膀,一阵心酸。
“妈妈,您放心吧,我能干!”说着,朱德又挑起了大水桶,走出了厨房。
望着这懂事的孩子的背影,母亲心里想:“小小年纪能这样体贴长辈、吃苦耐劳,真让人高兴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校园里有一棵老槐树,高大、粗壮。说它高大,一点也不过分。它的树梢快要碰到三层楼的楼顶了。说它粗壮,确实够惊人的,它那灰褐色的树干,两个小朋友也合抱不过来。那笔直的树干撑起巨大的树冠,活像-把张开的绿色大伞。茂密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同学们最爱在大树下游戏、玩耍。一阵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啦地响,似乎老槐树也同我们一起发出了欢笑。
【1】这棵老槐树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最爱在大树下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例:严严实实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稀疏——( ) 弯曲——( )
【4】用“______”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13、阅读乐园。
森林的早晨多么美啊!它散发出阵阵清香。树缝中间透进来的阳光,织成了无数条五颜六色的光带。一只只小松鼠,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树上的露水沙沙沙地落下来。枝头上几只黄莺叫得那么脆,那么响亮。
1.这段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早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小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航标灯,都亮了,
一条条灯影浪里漂,
好像天上的小星星,
落到江心来洗澡。
夜航船,开来了,
一盏盏航标灯把手招,
汽笛声声报平安,
两岸高山梦里笑。
(1)“一条条灯影浪里漂,好像天上的小星星”是说航标灯的 。从下面选择。(只写数字就可以)
①小 ②多
(2)读一读,扩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
静悄悄
一条条
(4)“一盏盏航标灯把手招”想象一下航标灯招手是干什么呢?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帝尧凿井
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帝王,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有一次,天下发生了大旱,连续几年没下一滴雨。为了喝水,人们只好跑到几十里外的大河里去挑水,早上出门,晚上才能回到家。尧非常着急,连走路都在想办法。
有一天,尧正在路上低头想问题,忽然看见路边有一些蚂蚁。他想:“蚂蚁不是也需要水吗?这么旱的天,蚂蚁还能活下来,那它们的洞底下一定有水源了。”
他叫来一些百姓,让他们顺着蚂蚁洞往下挖土,挖到一人深的时候,土已经是湿漉漉的了。再挖一会儿,水果然出来了。
尧就让人们按照这个方法挖井取水。从此,人们再也不用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了。
【1】从短文中找出意思相近的词语。
特别( ) 突然( ) 沿着( ) 果真( )
【2】请用“ ”画出文中最能体现尧看见百姓因大旱受苦时,心里着急句子。
【3】“尧就让人们按照这个方法挖井取水。”“这个方法”指的是什么?请你在文中用“ ”画出来。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想对尧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连词成句
1.帮 我 早晨 妈妈 起来 房间 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
2.赶快 教室 同学们 上课铃 走进 响了
__________________
3.辛辛苦苦 我们 农民伯伯 种出来的 粮食 吃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 我们 献上 鲜花 给 一束 教师节 那天
__________________
5.每天 我们 身体 锻炼 坚持 都
__________________
17、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1.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恐惊天上人。
3.有山皆_________,__________不文章。
4.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九四九冰上走。
5.天苍苍,野茫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加工厂
①玲玲把画笔收拾好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这儿花点什么,不是很好吗?(用上画横线的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1)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睡得好熟,好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把大象赶上岸。
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把其中的“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话大舞台。
请观察左边的图片,想一想图上都有谁?他(她)们在干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