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苏州地处水乡, , ; ; , 。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
①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
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
③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
④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
⑤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
A.④①②⑤③ B.③①④②⑤ C.②⑤①④③ D.②⑤③①④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祈祷(dǎo) 诧异(chà) 婉转(wǎn) 义无反顾
B. 呼吁(yù) 后裔(yì) 敦厚(dūn) 狼奔豕突
C. 暇想(xiá) 徜徉(chàng) 契机(qiè) 沁人心脾
D. 贮蓄(zhù) 澄清(chéng) 恣睢(suī) 嫣红姹紫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富贵不能淫》和《生于优患,死于安乐》两章分别出自《告子下》和《滕文公下》。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寓言,列子,郑国人,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C.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朝花夕拾》。
D.《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成的十卷本科普巨著,有“昆虫的史诗”的美誉。
4、下列有关课文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芦花荡》中的景物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的气息,处处跟战争环境和人物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
B. 杨绛的《老王》关注苦难年代里人性的光辉,刻画了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C. 《苏州园林》一文作者从设计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为读者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D. 《湖心亭看雪》全文围绕一个“痴”字,表现了作者的“痴”子之心:痴迷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爱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痴心于故国王朝的怀念。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唐代诗人元稹。他曾和白居易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写这首诗时,元稹被贬通州(四川),白居易正在被贬江州(江西)的途中。
【1】向来诗家最忌重复,小诗尤其如此。可这首绝句一反故常,四句三用“灯”字,以“灯前”、“灯残”、“灭灯”三个意象,前后映照,突出______。
【2】全诗最后以景结情。其中的“风浪”既实指____,也喻指____。
6、古诗文积累
(1)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
(2)__________________,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3)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4)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念天地之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7)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触景生情流露出对追求利禄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高洁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8)《五柳先生传》中,表现作者性格安静,不贪荣华富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整理材料时,小悦发现【甲】【乙】两段材料中有一则并不是《昆虫记》中的文字,你觉得哪一则不是?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进行选择,并说明理由。
【甲】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蝉的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痴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才能安置乐器了。
【乙】蟋蟀等秋虫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它们的鸣声由翅的鼓动发生。把翅用显微镜检查时,可以看见特别的发音装置,前翅的里面有着很粗糙的滤状部,另一前翅之端又具有名叫“硬质部”的部分,两者摩擦就发声音。前翅间还有一处薄膜的部分,叫作“发音镜”,这是造成特殊的音色的机关。
小悦:小雅,【甲】【乙】两段材料中有一则不是《昆虫记》中的文字,你觉得哪一则不是呢?
小雅:让我想想。我觉得_____不是《昆虫记》中的文字,因为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①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②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
③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④“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喊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话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⑤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⑥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⑦我在白河镇看莲农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
⑧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⑨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水蛭,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⑩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⑪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⑤段加点词“日头”用口语写时间,使文章语言明白晓畅,富有自然气息。
B.第⑧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由写收采莲子转而写挖藕的过程,前后浑然一体。
C.第⑨段写小孩“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委婉批评了小孩子不理解大人劳作的辛苦。
D.本文和周敦颐的《爱莲说》都写莲,但两篇文章主要表现手法和表现的主题都不一样。
【2】阅读⑤至⑨段,分别用三字短语概括收获莲、藕的过程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 → 挖莲子 → 剥莲子 → ④__________ →⑤ ____
【3】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1)莲蓬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赏析加点词语)
(2)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赏析句子)
【4】第④段,作者引用《采莲谣》的意图是什么?
【5】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9、请把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
题目: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