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省临汾市初二上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末学测开始前,同 学们正襟危坐在教室里,等待监考老师的到来。

B.世界杯比赛中,中 国女排朱婷面对压力无动于衷,稳打稳战,表现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C.高邮文化体育休闲公园开放以来,前来观赏、游玩、健身的人络绎不绝

D.春节前,世贸广场开展购物抽奖,小明幸运地抽到了一等奖,这真是妙手偶得

2、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下列四个选项中最准确的一项是( )

新华报讯(记者顾子牛)通过对江西省6个区县30余家企业的检查、暗访结果显示,江西省水环境还存在问题,之前的“新闻联播”中报道了江西省景德镇、上饶铅山等地,工业废料随意掩埋,工业废水肆意排放,已对周边水质造成严重破坏的新闻。新闻一出,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责成有关区县立即整改,相关部门后期跟进。近期,作者再次对相关六个区县进行回访,发现问题依旧存在,主要表现在①水环境形势严峻。不少河段水质仍受到严重污染。数据显示这六个区县污染物减少了,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了,但赣江水质还是没有根本好转,并呈恶化趋势。②环境保护基础工作较为薄弱。还存在环境污染数据不清,排污費征收使用底数不清等问题。③环保执法存在“死角”。个别地方在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处理率虽达到82%,但工业污染整治仍处于低水平。补欠帐阶段,离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要求差距很大。

最后记者建议,江西省应认真研究解决贛江污染问題,把整治赣江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中,使水环境质量得到提高。

A.江西省部分工厂工业废料随意掩埋、工业废水肆意排放,己对周边水质造成严重破坏。

B.江西省水污染引起相关部门高度家视。

C.江西省已将整治赣江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中,使水环境质量得到提高。

D.江西省水环境问题很多,亟持解决。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前行的道路上必然充满 甚至 。广大青年只有在披荆斩棘中 ,在时代浪潮中锤炼本领,在 中创新发展,才可以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A.惊涛骇浪     荆棘坎坷     前仆后继     攻坚克难

B.荆棘坎坷     惊涛骇浪     勇往直前     攻坚克难

C.荆棘坎坷     惊涛骇浪     前仆后继     艰苦奋斗

D.惊涛骇浪     荆棘坎坷     勇往直前     艰苦奋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勇于超越自我、挑战自我,进而实现自我。

B.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用实际行动诠释志愿服务精神。

C.为了防止村民不再违反“禁渔令”,兴文县相关部门加大了“禁渔”宣传讲解的力度。

D.兴文县水利局向广大群众普及涉水法律知识,倡导广大群众积极争当爱水、节水、护水。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名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2对诗歌颔联的理解,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诗人落泪,二是好鸟落泪。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1)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____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__________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__________,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缩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这段文字出自《昆虫记》,作者是__________,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昆虫是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向一棵树鞠躬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②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③它长在一堆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

④它只有一米多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旺盛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的生命。它当然希望有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亭亭玉立的小家碧玉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霜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也曾挽留过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匆匆而去;也曾挽留过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无影无踪了。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拼命把根往下扎,尽可能吸收营养,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痴,形体佝偻,但从不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一步一步走下去。

⑥我久久地伫立在那里,为这棵榆树而感动。

⑦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⑧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地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化身。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树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⑨望着老人步履艰难地走了。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选文有删改)

【1】第②段“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你是否认同第④段划线句子的这种观点?请简述理由。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

【4】第⑧段划线的句子写出了老人与树的许多外在的相同之处,他们还有哪些隐形的相同之处?

【5】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的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按要求写作。

鲁迅在《社戏》中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在你的记忆里,有没有这样的“好豆”“好戏”呢?

请以“最好的_________________”为题回忆自己曾经拥有的美好。

要求:(1)在横线上补全题目;(2)写出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