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省四平市初三上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园春(qìn) 原驰象(là) 分外妖(yáo)

B.成吉思(hàn) 风人物(liú) 稍逊风(shāo)

C.红装素(guǒ) 漫天白(jiē) 还看今(zhāo)

D.竞腰(zhé) 弯弓射(diāo) 惟余莽(máng)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旧社会北平人力车夫祥子的人生悲剧向读者展示了“夫奋斗泪,乱世悲凉歌”。

B.被大兵掳走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冒险牵回两头骆驼,卖了 35个大洋,并在刘四爷的手里买了一辆新车。

C.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许云峰,天真可爱、机灵聪敏的小萝卜头,精明勇敢,坚贞不屈的江姐,都是《红岩》中的人物形象。

D.在白公馆,成岗被敌人注入从美国带来的“诚实注射剂”陷入迷幻状态,但他仍以惊人的意志力保守了党的秘密。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豪放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的两大词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晏殊。

B.《沁园春 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词中写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光,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出师表》作者诸葛亮,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题中的“表”是一种文体。

4、根据对联上下两句词性相同、平仄相反的格律来判断,下列哪一项最适合作为“园迎春*”的下联?

A.鸟报好音 B.梅吐新绿 C.金桂飘香 D.花开并蒂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子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样摧,薄暮冥冥,成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政通人               至若春景明

B.其境过清            物喜,不以己悲

C.子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

D.碧万顷               而或长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吞长江,浩浩汤汤”描写了洞庭湖的大观胜览,“吞”极具表现力,写出了洞庭湖水气势磅礴的特点。

B.第①段交代作记的缘由,其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高度地概括了滕子京的政绩。

C.第⑤段以“嗟夫!”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然后又接以整段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色彩。

D.第③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看到满眼的萧条景象,触景伤情,感伤到极点。

【4】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分析作者与链接材料中人物的异同,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与武饮数日,复日:“子卿堂听陵言!”武日:“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日:“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需衿,与武决去。

—《苏武传》

[注]:①陵:武帝时曾为侍中,天汉二年出征匈奴,兵败投降,后病死匈奴。②武:苏武,武帝时曾为侍中。③自分:自料,自认为。④需衿:浸湿衣襟。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江上晚泊

[唐]左偃

寒云淡淡天无际,片帆落处沙鸥起。

水阔风高日复斜,扁舟独宿芦花里。

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展现的画面。

2这是一首写景好诗,“景中融情”是它的特点,请你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任务一:下图是当代书法家程文哲创作的一幅行书作品,书写内容为五代李煜的词作《相见欢》,请你根据相关的知识为其断句(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并以楷书抄写在以下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2)任务二:下列是小说《简·爱》主人公简·爱生活过的地方,按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芬丁庄园               ②沼泽山庄               ③桑菲尔德庄园

④盖茨海德府            ⑤洛伍德学校            ⑥山村小学

A.④⑤③⑥①②

B.④⑤③②⑥①

C.⑤④③②⑥①

D.⑤④③⑥①②

(3)任务三:比较阅读有助于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结合原著相关内容,分析《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和简·爱共同的“个性”。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古诗文默写(5分,每小题1分)

(1)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 《黄鹤楼 》)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5)杜甫《登楼》中借古讽今,表达对朝廷昏庸不满的句子是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最是书香能致远

勤廉

①打开一本书静心阅读,加入读书小组参与读书打卡活动,线上聆听一场读书讲座……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吸引人们踊跃参与,氤氲书香助力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

②总书记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9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日益完善的全民阅读体系建设,为人们搭建起发现更好自我的阶梯。

③整合阅读资源,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更充沛。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阅读研究相关支撑学科的发展以及阅读服务产业链的日益完备,传统阅读资源与新兴数字化阅读资源相互补充,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提供了宝贵养料。红色经典和重大主题读物的出版发行,增进了读者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了解。“中国好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等活动,让更多人在阅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出版物过程中,爱上读书、读有所得、读有所乐。

④丰富阅读场景,多元方式让阅读更便捷。移动互联时代,阅读有了新的场景和表现形式。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超过三成的成年人有听书习惯,用耳朵“阅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读书新“姿态”。虚拟阅读设施与实体阅读设施相补充,个人阅读与群体阅读相交融, ……不断拓展的载体和业态,让随时随地随心阅读成为可能,全民阅读加速成为现实。

⑤保障阅读权益,向阅读人群全覆盖不断迈进。阅读是一种行为习惯,也是一项具体权益。从为阅读障碍者提供盲文出版物、大字出版物、有声读物,到保障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为特殊群体提供精细化阅读服务,让阅读蕴含的温度和人文关怀触达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保障不同群体阅读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各个群体的阅读门槛,推动阅读成为人人可享、人人均享、人人乐享的选择与习惯,也可为全民阅读注入更为扎实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⑥最是书香能致远。在阅读中传递书香、传承文明,关系着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从加强优质内容供给保障“有书读”,到夯实硬件基础、利用技术优势确保随时随地“读好书”,再到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导“爱读书”,推广全民阅读不仅要在“全”上做文章,更要在“细”上下功夫。将书香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我们一定能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21日,有改动)

【1】下面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最是书香能致远。

B.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C.日益完善的全民阅读体系建设,为人们搭建起发现更好自我的阶梯。

D.将书香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我们一定能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2】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文,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1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需要相互凝视

①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万千瞩目的时候,一个文化中国的形象似乎仍不清晰,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偏见和不平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位美国汉学家翻译了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找到美国一家出版社。出版社认为小说写得确实不错,但恐怕不卖钱,建议将书名改为《上海小姐》,可以考虑出版。这显然是一种不平等!要是换一个同样优秀的英语作家,出版社就不会轻易要求把他作把品的名字改掉。

②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如何做到相互平等地凝视与对话,并且保持自己的尊严,是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

③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在一次中美文学论坛上,一位知名的美国教授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语气不无轻慢。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坦诚陈述了她的批评和看法,那位教授也由此意识到自己的轻率和偏颇。这种争论之后的和解,让双方都有收获。那天论坛结束时大家都舍不得离开,最后是一位美国汉学家主动走到大厅弹奏钢琴,让琴声作为这次交流的结束。

④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弱势,原因很多。首先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了解要多得多。还有历史原因,一边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一边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也有技术原因,汉语太美太难掌握,世界上精通现代汉语的学者相对还太少,这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另外由于文化的差异,有些西方学者也容易从某种印象出发作出主观的判断。这样的现实,并非一日形成。

⑤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取向之间常会有一些误解,但绝大多数不是恶意。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充满惊异和好奇,但普通外国民众对中国、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真正的活力知之甚少。中国应该向世界打开自己,特别是最能触动人心灵的文学、文化的交往,这种沟通不是为了让人们变得相同,而是为了理性平等地认识、欣赏并尊重彼此的不同。

⑥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中国作家应该潜心地而不是花哨地,诚实地而不是用讨某一个“他者”喜欢的心态去创作。老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能否酿出好酒最终要看我们能不能更踏实地潜入到这个时代的深部。只有酿出好酒,才能“走出去”。2006年中国作协启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⑦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即兴的展示,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奢望一两次论坛和书展就能够万事大吉。它需要我们更自觉,更有耐心和耐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需要相互凝视,相互对话。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选自《语文报》,2010.7-8.有删改)

1对“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会处于弱势”的原因,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西方对我们的文化了解得少。

B. 近代中国文化落后,西方文化蓬勃发展。

C. 汉语难以掌握,世界上精通汉语的学者太少,造成了交流的障碍。

D. 由于文化的差异,很多西方学者从某种印象出发作出主观的判断。

2结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文意,分别说出“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一句中“兑”、“酿”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文学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请结合文本,说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章,完成题。

①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A)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②为什么呢?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④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⑤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象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⑥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⑦孔子说:(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C)“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1】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③-⑥句阐述的共同道理是_______(填写原文语句序号)

【3】选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为本段的观点提供一个事实论据。

【4】文中说“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作为一名初中生,你认为该怎样学习才是最有价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请以“答案”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结构合理。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