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小说 《祝福》运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悲剧结局,这样写的好处是(   )

A.是小说惯用的手法,使小说结显得构新奇别致。

B.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C.使叙述平中见奇,增加小说故事情节的戏剧性。

D.创设悬念,突出人物悲剧命运,深化小说主题。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踪迹(隐蔽)   则噪而逐(偏指一方,译为“他”)

B.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自缢)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赐予自己的身体)

C. 例送死(接近于)   以老于牖之下(窗)

D. 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   去今之而葬焉(筑墓)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横峨眉巅   绝:断开

B.参历井仰胁息   扪:摸

C.上有六龙日之高标   回:回转

D.以手抚坐长叹   膺.:胸

4、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5、句中的加点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B. 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洋洋洒洒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

C. 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容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D. 如果有人拖欠他几双——比如说——两双以上靴子的价款,竟心平气和地确信自己还是他的主顾,所以走进他的店铺,把自己的脚伸到那蓝色铁架眼镜底下,那就未免有点儿太不应该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乐府,原来是一个音乐机构,秦代开始设立。汉也设立了“乐府”机构,同样做采集民歌、配置乐曲和训练乐工的工作。这些采集来的民歌,汉人称“歌诗”,魏晋人称“乐府”或“汉乐府”。

来自社会底层的汉乐府是“忍无可忍才写的诗歌”。班固《汉书艺文志》说,“燕、赵之讴,秦、楚之风”,都“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乐府”的采诗运动,是继《诗经》以后又一次大规模的采集运动。这些采来的乐府民歌比起《诗经》来,乐府有几个变化:一是乐府民歌中,写女性的题材比例上升。二是口头文学的形式,故事性比《诗经》更强,有的还情节完整,人物性格鲜明,描写刻画细致入微,开创了我国不发达的叙事诗的先河。三是杂言向五言的方向靠拢。这三者结合,就产生了伟大的乐府民歌。被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无论是题材还是艺术,都创造了中国叙事诗的典范。

南朝乐府民歌,像是江南女子专情的歌。歌如眉峰聚,诗是眼波横,六朝都城建业及周边地区的“吴歌”和江汉流域的“西曲”,一言以蔽之,是一个“情”字。今天的江南文化是在南朝乐府民歌里才开始真正奠定成型的。此外,南朝民歌的形式,以五言四句为主,短小的篇幅,含蓄蕴藉的风格,同音双关的运用,假如调一调韵脚或平仄,那就是初唐人的五绝了。

北朝乐府民歌是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各民族的歌唱,是北方英雄横刀高唱的豪迈之歌。风格质朴刚健,粗犷豪放,自然清新。多数是北魏、北齐、北周时的作品,它们传入南朝,被南朝乐府机关翻译、修改、配音,保留下来。今存七十余首,大部分收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横吹曲辞》里。今天的研究者以为,北朝乐府民歌是靠流传到南方才保留下来的。因此,其歌辞多少已经过南方汉人的翻译和润饰。

从某种风格特征上说,北朝乐府民歌兼具汉乐府的诗歌精神和南朝乐府的情采;既有汉乐府刚健的底色,又有南朝乐府别致的花纹。因为表面上看,北朝乐府刚健豪放,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但其实,能在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乐府民歌,总有它们共同的地方。譬如在语言的节奏上,在质朴纯真的风格上,在心灵绽放的美丽上,南北朝乐府民歌内在的美是相同的。

汉乐府、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和魅力,延伸在历代的文人模拟乐府中。

文人的乐府诗创作,汉代就开始了。发展到建安,形成了高潮。就三曹而言,曹操今存诗歌约二十首,全部是乐府诗;曹丕、曹植也大量写作文人乐府。文人乐府题材内容非常广泛。除了为祭祀、宴饮宾客而写的外,大部分涉及行役的苦辛、边塞的遥远、游侠的豪放、人生的慨叹、对生命的忧虑以及男女的相思。诗温以丽,意悲而远,或慷慨,或清绮,风格多样。这些说明,乐府民歌不仅给文人诗歌形式外壳,还遗传了题材、体裁、意象和风格特征。

在艺术形式上,文人乐府既有传统的四言,也有新兴的五言,更有在民歌中诞生的七言。还有杂言、三言、六言等各种体式。由于宋、齐、梁、陈的统治者提倡,使文人乐府创作蔚然成风,他们继承建安,又有了新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潮。

摘编自曹旭《读乐府民歌掇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乐府是汉代设立的音乐机构,采集民歌、配置乐曲和训练乐工,它采集来的“歌诗”,被称为“乐府”。

B.汉乐府写女性题材逐渐增多,故事性比《诗经》强,有了情节,开创了我国叙事诗先河,也成为叙事诗的典范。

C.南朝民歌形式上的诸多特点,跟初唐人的五言绝句已经非常相似,只是在韵脚或平仄上略有不同。

D.南朝乐府有它的别致情采,北朝乐府民歌兼具汉乐府的诗歌精神,它们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美学风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梳理了乐府民歌的发展脉络,从汉乐府到南北朝民歌,最后是文人拟乐府诗。

B.文章在介绍南北朝民歌时,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文章通过比较分析,认为乐府的贡献之一就是开创了我国文学传统中的叙事诗先河。

D.文章阐释了“乐府”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时期乐府民歌的风格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北朝乐府民歌被认为是靠流传到南方才保留下来的,因为歌辞中有被南方汉人翻译和润饰的痕迹。

B.南北朝乐府民歌虽有诸多差别,但在“内在的美”是相同的,也说明了南北乐府民歌融合的特点。

C.文人乐府诗受乐府民歌的影响非常大,不仅表现在诗歌形式上,风格特征等方面也同样如此。

D.文人乐府在南朝达到新高潮,体式多样,继承前代的优长,统治者大力提倡,文人积极响应参与。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谷中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借鸟兽的啼鸣声表现环境氛围的荒凉凄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在《锦瑟》中运用“鲛人泣泪”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发作者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悲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8、下列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阙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句句用典,典故中套着典故.拓展了语言的内涵,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沉郁感。

B.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运用省略、倒置的手法,使语言有一种顿挫苍凉的艺术效果,恰当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C.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语气强烈,满腹积郁喷泻而出。与“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忧愤异曲同工。

D.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诗人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主题思想。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兵刃既接,弃曱戈兵而走。或百步而后 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 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 百亩之田,勿其时 夺:耽误

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节俭

D. 王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

B. 五十步笑百步   弱天下之民

C. 填然鼓,兵刃既接   爱其子,择师而教

D. 是何异于刺人杀之   吾尝终日思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A. 庠序之教 ②学于师

B. 之以桑   ②吾道也

C. ①是使民养丧死无憾 ②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D. ①外连横而诸侯   ②尊而重士

4最能体现孟子“仁政”思想,即“王道”主张的具体措施的一组是

①七十者衣帛食肉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黎民不饥不寒

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⑤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⑥民养生丧死无憾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④⑤⑥ D. ②④⑤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 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

B.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在指出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

C. 孟子认为,合理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是实行仁政的最终目的, 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D.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告诫统治者不要归咎于年成,而要反省自己, 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这才是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0、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20 急救车将一位病危老人送到某医院。主治医生发现病人心脏不好,心跳极慢,决定先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然后施行下一步手术。但安装心脏起搏器和全身麻醉,必须家属在两张同意书上签字,可是,此时却找不到家属。在病人病情不能耽搁的情况下,几位医生毅然代家属签字,使手术得以施行,病人转危为安。事后,老人的三个子女向医生表示感谢,并给报社投稿赞扬医生的医德。报社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引发社会热议

如果你的身份是医生、老人的子女或读者中的一位,在报社报道这件事后,你会表达怎样的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明确身份,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