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C.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D.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

3、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寥廓liáokuò  峥嵘zēngróng   (chìchù)     xìng

B.(cào)        (gǎo)            (gāo)        牙(zhǎo

C.踟躇(chíchú)      笙萧(shēngxiāo)     佝偻(jūlóu)       (jì)

D.徘徊páihuái  (shù)             (qiǎng)      chēn)目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花厅的门虚掩着,门缝里透出久违了的气息,这种气息无时无刻都在这个家族的各个角落存在着,熏染着来到这里的一切人和物。

②谈到对这本书的评价,坦白地讲书中有不少缺点,同时也有不少应该肯定、值得赞赏之处,可以说这是一本瑕瑜互见的小说。

③凭借一场电脑战胜职业棋手的围棋比赛,就说“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显然失之偏颇,而断言人工智能将要取代、威胁甚至控制人类,同样为时尚早。

④大汉奸汪精卫为了掩饰他的卖国罪行,竟然抛出了一个声名狼藉的“曲线救国论”。

⑤亚洲投资银行的顺利成立和运营,将惠及亚投行各国,也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这是不言而喻的。

⑥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眉,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A. ①②⑥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⑥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乡

余显斌

将军离开的时候,才十八岁。那时,将军背着斗笠,戴着军帽,很精神,也很帅气。

将军是跟着刘邓大军离开的。

将军离开时说,自己会回来的。将军拉着张婶的手说:“大妈,你救了我,到时我会回来看你的。”将军红着眼眶又对吴哥说:“大哥,你等着,我一定会回来的。”

将军挥着手走了。将军这一走啊,南北东西,就是几十年。

几十年里,将军汇来东西,打来电话,问张婶好,问吴哥好,问乡亲们好。将军说,自己很想回来,可是,没有时间啊。将军说,自己一旦有时间,一定会回来,一定会看望乡亲们的。

大家都说,将军还记得老家,还记得大家呢。

张婶擦着眼睛说:“哎,孩子受苦了。”在张婶眼中,将军一直还是个孩子。

吴哥也点着头,安慰道:“现在好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将军的电话慢慢少了。张婶有时会望着村口,自言自语道:“咋不回来啊,是不是忘了老家啊?”吴哥摇着头,想说什么又没说,只是叹一口气。

两人就谈起当年的将军,那样年轻,就是营长了,就带着部队打仗,就受伤了,在张婶家养伤。那时,生活多苦啊,没啥好吃的,上顿红薯下顿红薯的。张婶说罢,长叹一声道:“难为了这孩子,也不怪把我给忘了。”

吴哥仍不说话,咂吧着烟锅。那次,国军士兵听说一个解放军伤员在村里养伤,还是营长,就赶来抓。自己听到消息后,赶到张婶家,背起将军就跑,躲在山上三天三夜啊。国军士兵放火烧山。大火呼呼的,将一座山都烧秃了。自己和将军躲在一个水塘里,一人嘴里衔着一根芦苇管,这才躲过一劫。

两个老人说着,仿佛再次回到了当年。

终于,张婶没有等到将军回来,闭眼前告诉孙子周根,将军回来了,替自己告诉将军啊,当年,生活不好,受苦了啊。

周根点头,默默无言。

吴哥不久也走了,临走告诉几子吴竹,将军回来了,告诉将军,老哥哥一直想着他呢,盼着他呢。

吴竹也点着头,默无一言。

两人都想,将军能回来吗,以老人们所说的年龄,将军现在也是花甲老人了。

听村主任说,将军身体一直不好。当年的那颗子弹一直没有取出,还在脑袋里。老人们临终的嘱托,能兑现吗?

他们心中,就有了心结。

他们没想到,将军真的就回来了。

将军回来,是在一个深夜,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虫鸣唧唧。一辆车悄悄在夜色里来,又悄悄在夜色里离开。第二天,当村人听到消息后,都围着村主任炸开了:“将军回来了,咋不告诉我们一声啊?”有人叹气:“哎,老家毕竟是山里啊。”周根咳了一声,这……这样,自己咋的告诉奶奶啊?奶奶听到这样的消息,会在地下瞑目吗?

吴竹更是摇着头,一声不吭。

村主任低沉着声音告诉大家,车子走了,将军没走,留了下来。见大家都睁着眼睛,四处张望着。村主任说,车子带回的不是将军,是将军的骨灰盒。将军十几年前枪伤就发作了,瘫痪在床上,记忆力巳经模糊,啥也不知道了。临死前,将军竟然清醒过来,告诉家人,他要回家,要回到霍山去,那儿的乡亲在等着自己,张婶在等着自己,吴哥在等着自己,自己活着不能回去,死后也要回去。

大家听了眼圈都红了,有人问:“……葬在哪儿啊?”村主任说,将军死前吩咐,将自己骨灰带回来,悄悄葬在霍山的土地上,不要举行追悼会,不要起坟,不要立碑,不要让人发现墓地。

周根急了道:“我们该去放一挂鞭炮啊。”

吴竹点着头道:“对啊,清明了,也得去挂一串纸啊。”

村主任摇着头,因为,将军说,当年在这儿,自己受伤,连累了乡亲们。也连累了这儿的树木山林,遭到火烧,自己一想到就愧疚。如果,将来大家要祭奠自己,到了清明节,就栽一棵树吧。栽一棵树,就等于替自己报答了故乡一份情意。大家再次沉默着,久久无语。

以后,每到清明,村子里的人都拿着树苗,在山上四处栽着。周根和吴竹栽的格外多,山前山后,河边坝上。他们说,这是替他们的奶奶和父亲栽的,奶奶和父亲是将军的老友,一定更想念将军。

村子,于是就掩映在一片绿色里,一片花光中,一片鸟鸣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回乡”为线索,讲述了军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肺腑的故事,语言质朴自然,明白晓畅。

B.小说开篇勾勒了将军年轻时的潇洒形象,定格了人们心中的将军印象,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C.“难为了这孩子,也不怪把我给忘了”写出了张婶的愧疚,她认为将军把自己忘了是在情理之中。

D.小说通过“村主任”交代了“将军”后半生的生活状况,使故事情节完整,完成了将军形象的塑造。

【2】小说是如何刻画将军这一形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文章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离骚》)

(2)《短歌行》中,借《诗经·郑风》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歌行》)

(3)《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悲凉和哀怨。(《赤壁赋》)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

杜甫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注:①郑十八虔:即郑广文。他是杜甫最要好的朋友之一。“安史之乱”中郑虔为叛军所劫并授予伪职,肃宗平贼收复两京后对接受叛军伪官的一批官员进行了惩处,虔以次三等罪被贬台州司户参军。时郑虔被“严谴”仓惶赴台,杜甫没能为他饯行,因此作诗遥赠。②樗(chū):落叶乔木,质松而白,有臭气。此指无用之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刻画郑虔的音容笑貌,白发苍苍,是“樗”那样的“无用之材”,即使喝了酒后,他只是自称“老画师”而已,足见他并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从而为郑虔贬鸣冤。

B.颔联紧承首联,层层深入,抒发了对郑虔的同情,表现了对严谴的愤慨,可说是一字一泪。

C.本诗结构上前后照应,衔接紧凑。如颈联“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紧承“严谴”而来。

D.尾联想到朋友已是古稀,贬所远在万里,这一别哪里还有机会再见呢?也许只能黄泉之下再重逢了。含蓄地表达了与友决别的悲痛之情。

2前人评这首诗说:“万转千回,纯是泪点,都无墨痕”。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司马谏议

王安石

①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也。虽欲聒,终必不蒙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恕也。

②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③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④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注:①司马谏议,指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写信给王安石反对变法,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操之术多异       故:原因

B.虽欲聒,终必不蒙见察       强:加强

C.士大夫多以不国事       恤:顾念

D.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膏泽:施加恩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议事每不合                                   名实已明,天下之理得矣

B.终必不蒙                                     冀君实或恕也

C.故今具道所以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D.天下理财                                           盘庚不怨者故改其度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在朝廷上讨论法令制度并进行修订

B.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施行前代贤君的治国原则,以便兴利除弊,不能算生出事端

C.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迁都,遭受百姓的埋怨,除了地位特殊的朝廷士大夫(都埋怨他)

D.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

如果说今天应当什么事也不必做,只要墨守前人的做法就行了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和司马光交情很好,议事不合,只是因为政治主张和方法有所不同。

B.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招致天下怨谤,是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指责。

C.文中有对当时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的保守思想的不满。

D.本文引用了上古时期盘庚迁都而致怨的事例,说明社会改革古已有之。

【5】请结合文章②③段,分条概括王安石面对怨诽的态度。

【6】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夫人谁无过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何损于明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0、作文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基辛格《论中国》的名言总被反复引用。

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目前中国已派出3.2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其中1.1万重症医务人员,接近全国资源的10%。

以下是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黄艳清的(武汉救援日记)

这些天,一有时间我就会关注在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报道,刷着刷着,我就热泪盈眶。其实大多护士姐妹在家有父母长辈的宠爱,在外有朋友的支持,在单位有领导的照顾和同事的关心,生活幸福多彩,来到武汉的每一天,我们从“小公主”变成了“金刚芭比”。

在病房里,我们不停地穿梭,事无巨细地照护患者,为180斤的患者翻身,戴着三层手套给患者打针、采血,从病房地面卫生及消毒到患者生活护理,各种复杂、琐碎的工作在我们的齐心努力下井井有条地进行着。

当下了班,脱掉防护服,我们发现每个人从头到脚都已被汗水浸透,脸上的口罩压痕已经变成我们特有的最美记号。打开微信运动一看,我今天行走的步数已超过18000步,荣登榜首。

卸下战士的盔甲,我们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父母或者孩子。愿国家安!愿天下父母安!愿所有孩子安!愿战士们健康而来,平安而归!

请以“最美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充完整。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