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观   遐:悠闲

B. 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往、到

C. 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

D. 苏子愀然,正襟坐   危:端正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迎接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我校学生会向全校师生发出捐书倡议,短短几天,校图书馆就收到了许多师生赠送的图书,工作人员既高兴又忙碌。

B.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C.实践证明,只有欢迎提意见、敢于听意见,让群众来评头论足,才能听到真心话、找到真问题,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D.居民楼上建造的别墅显然属于违章建筑,身为大学教授的张必清此举不仅为整栋楼的安全埋下了隐患,更置自己于危险境地,危害了公共利益,害人害己。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挟持   溶液 辖制   容光焕发

B.学藉   捷报 衷肠   鞭辟入理

C.钞票   口决 斑驳   出奇不意

D.拢断   破绽 通宵   迭床架屋

4、下列文学文化知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丧礼中,按宗法关系的亲疏穿不同的丧服,期服穿一年,大功服穿九个月,小功服穿五个月,穿丧服的时间越久说明和死者的关系越亲近。

B.“望气”是中国古代的方术之一,据说可以通过观察云气来占卜吉凶命运。

C.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人,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今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之间的作品,分为“赋”“比”“兴”三类诗歌,相传为孔子编定。

5、下列对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找到。

C.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苏武身体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会面谈论虞常的罪行。

D.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旧戏台

胡容尔

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表败着。黄昏挑起几缕毕红的晚霞,斜斜地搭在了她老旧的前脸儿上。抬眼望去,高处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株低矮的梧桐。茂盛的草木,在黛色的瓦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而低处摊开的长方体的台面,如同一只过期了的粉盒,被随手抛掷在幽暗的巷子深处,透着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

初见这座戏台,是在遥远的少年时。那一年,我十岁,随外婆搭车来城里。外婆进城,不为别的,只为看戏。当时,这里有当地最有名的角儿。五月,淡紫色的桐花开得正欢。掩映在细碎花影中的戏台,宛如一个淡紫色的梦境。

我们来时,台上演着的是《玉堂春》,密匝匝的锣鼓点儿,正一阵阵响得紧。扮演苏三的美娇娘,穿着一身青色的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步步生莲,咿咿呀呀、幽幽咽咽地唱着、诉着,只觉耳畔有流莺啼转、泉水叮咚,无比的量妙动听。再看那张粉白里透着嫣红的俏脸上,一双细长的丹凤俊眼,左顾右盼,波光流转,好似于人山人海中呼啦啦浮出了一座春天的花园,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令人眼花乱,真有说不出的风流缱绻。

其实,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艺人演得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我也曾偷偷地溜到后台,看旦角们弄妆、听琴师们调弦。没人顾得上理会一个小女孩的好奇心。不消说,戏外的她们,正在为演绎别人的故事做铺垫。管弦吱呀,丝竹悠扬,嘈嘈切切,一场场好戏即将开场。

只不知,台下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乘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露天戏台,已远远滞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

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还有那人、那事和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呀。旧戏台回不到从前了,我也一样。当年那个扎着两条羊角辫、穿着粉红碎花小袄、依偎在外婆怀中看戏的小女孩,已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

一去不复返的,还有我亲爱的外婆。台上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的容颜了。是的,那个装满外婆一世情缘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她在自己搭起的戏台上,唱念做打,嬉笑怒骂。身处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身份的角色,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的一生。

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

人间举步皆戏台。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而别人又在你我的戏中,占据着位子。主角也好,配角也罢,龙套也无妨。哪一个人生,不是悲欣交集的呢?

薄薄的暮色中,我望着旧戏台,好像看着另一个自己。那是暮年的我,顶着一头白发,颤巍巍地伫立在风中。是的,总有一天,我也会如这旧戏台一样的颓败,淡了红颜、瘦了相思。须知,人生的夕阳,自有她的可爱金贵。一如这脚下的旧戏台,虽不再作浓情的悲欢离合的场子,却有了平素淡雅的生活休闲功能,每日里迎来送往在此下棋纳凉的人们。谁又能否认,这不是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呢?

人生有着无数的下一场,好戏还在后面。在幽静的岁月深处,命运为你设置了许多谜语,只等你款款走向前来,俯下身去,逐一地揭晓答案,然后淡淡地欢喜。站在只我一人的旧戏台上,轻捻时光,生命已被抻长。笑容如渐涌渐涨的春水,在我脸上一点点地荡漾着、丰盈着,一直流向晚映红的天边……

(有删改)

1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2文章题为“旧戏台”,全文写了哪些戏台?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英雄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兜鍪:俗语叫头盔,词中借指兵士。

1下列对该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中的“曹刘”指的是曹操和刘禅。

B.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显豪放风格。

C.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感叹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

D. 这首词通过歌颂古代英雄人物,讽刺了南宋统治者面对金兵侵略而不敢抵抗、昏庸无能的状态。

2整首词采用了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羲之,逸少。父旷,淮南太守。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起家秘书郎,累迁长史。后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尝诣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義之齐名,而義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晋书王羲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

B.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

C.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

D.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也称“表字、小字”,古人名之外的称谓。中国古代是礼法社会,男子成年后要在社会上行走,如直呼其名视为不敬,故男子在18岁成人举行冠礼之时,由父母或师长赐字。字与名一般在意义上有同义、近义、相关或相反的关系。

B.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 累迁:表示多次调动;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等。

D. 癸丑,指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中的“癸丑年”,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以60为周期,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羲之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长大成人后,他很善于辩论,以性情耿直而著称,其所写隶书为古今天下第一,深受其伯父王敦、王导看重。

B. 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当时在会稽的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申述自己的志向。

C. 王羲之的书法为世人所推崇,他在其学生家的矮桌上写的字被学生的父亲误刮去,那位学生懊悔了好几天,在一老太婆卖的竹扇上写字,人们都争着购买。

D. 王羲之率真任性狂放,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言谈之间常认为自己的楷书和草书成就应该在钟繇、张芝之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2)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0、从《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大卫·科波菲尔》中选择一个既可恨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字~2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