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祝福》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A.真实地描绘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欢庆气氛。
B.具体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并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
C.衬托“我”及时回到故乡过年的欢愉心情。
D.表现“我”对故乡鲁镇深沉的感情。
2、下列各句中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既然学习掉队了,就得赶快补课。
B. 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了人们许多希望。
C. 什么事只要努力去做,才能成功。
D. 因为她身材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3、下列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描写周郎埋下伏笔,营造出雄浑的气氛。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赤壁奇景。
C.“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D.“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少年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4、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人”。
B.《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江州时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舍相如广成传”中“广成传”是宾馆名,传,驿站的车马。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
A. 草行露宿 道中手自抄录
B.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C. 安能屈豪杰之流 秦地可尽王也
D. 不能容于远近 亦以明死生之大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法律门前
[奥地利]卡夫卡
法律门前站着一名卫士。一天来了个乡下人,请求卫士放他进法律的门里去。可是卫士回答说,他现在不能允许他这样做。乡下人考虑了一下又问:他等一等是否可以进去呢?
“有可能,”卫士回答,“但现在不成。”
由于法律的大门始终都敞开着,这当儿卫士又退到一边去了,乡下人便弯着腰,往门里瞧。卫士发现了大笑道:“要是你很想进去,就不妨试试,把我的禁止当耳边风好了。不过得记住:我可是很厉害的。再说我还仅仅是最低一级的卫士哩。从一座厅堂到另一座厅堂,每一道门前面都站着一个卫士,而且一个比一个厉害。就说第三座厅堂前的那位吧,连我都不敢正眼瞧他呐。”
乡下人没料到会碰见这么多困难。人家可是说法律之门人人都可以进,随时都可以进啊,他想。不过,当他现在仔细打量过那位穿皮大衣的卫士,看了看他那又大又尖的鼻子,又长又密又黑的鞑靼人似的胡须以后,他觉得还是等一等,到人家允许他进去时再进去好一些。卫士给他一只小矮凳,让他坐在大门旁边。于是他便坐在那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间他做过多次尝试,请求人家放他进去,搞得卫士也厌烦起来。时不时地,卫士也向他提出些简短的询问,问他的家乡和其他许多情况;不过,这些都是那类大人物提的不关痛痒的问题,临了卫士还是对他讲,他还不能放他进去。乡下人为旅行到这儿来原本是准备了许多东西的,如今可全都花光了;为了讨好卫士,花再多也该啊。那位尽管什么都收了,却对他讲:“我收的目的,仅仅是使你别以为自己有什么礼数不周到。”
许多年来,乡下人差不多一直不停地在观察着这个卫士。他把其他卫士全给忘了;对于他来说,这第一个卫士似乎就是进入法律殿堂的唯一障碍。他诅咒自己机会碰得不巧,头一些年还骂得大声大气,毫无顾忌,到后来人老了,就只能够独自嘟嘟囔囔几句。他甚至变得孩子气起来;在对卫士的多年观察中,他发现这位老兄的大衣毛领里藏着跳蚤,于是也请跳蚤帮助他使那位卫士改变主意。终于,他老眼昏花了,但自己却闹不清楚究竟是周围真的变黑了呢,或者仅仅是眼睛在欺骗他。不过,这当儿在黑暗中,他却清清楚楚看见一道亮光,一道从法律之门中迸射出来的不灭的亮光。此刻他已经生命垂危。弥留之际,他在这整个过程中的经验一下子全涌进脑海,凝聚成了一个迄今他还不曾向卫士提过的问题。他向卫士招了招手;他的身体正在慢慢地僵硬,再也站不起来了。卫士不得不向他俯下身子,他俩的高矮差距已变得对他大大不利。
“事已至此,你还想知道什么?”卫士问,“你这个人真不知足。”
“不是所有的人都向往法律么,”乡下人说,“可怎么在这许多年间,除去我以外就没见有任何人来要求进去呢?”
卫士看出乡下人已死到临头,为了让他那听力渐渐消失的耳朵能听清楚,便冲他大声吼道:“这道门任何别的人都不得进入,因为它是专为你设下的。现在我可得去把它关起来了。”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下人不安于现状,他愤恨命运的不公,并多次尝试进入法律之门,生命终结时敢于质问门卫。但老实忠厚,单纯幼稚,到死也没有勇气踏入大门。
B.守门人是一个呆板、守旧的角色,他拥有权力,却不知道变通,永远以自己魁梧凶狠的形象面对世人,使诸多拜访者望而却步。
C.乡下人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了第一个守门人身上,从而做出了许多无谓的努力和争取,换来的却是失去生命的代价。
D.守门人也有温和的一面,他善意地警告乡下人门内层层把守的状况,对乡下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有问必答,并提供一条凳子让其等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以守门人和乡下人为主线层层展开,引出了作者对一系列相关法律问题以及对公平、正义的思考。
B.作者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使得故事内涵丰富,在人物的举手投足之间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C.小说的主题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找法”。卡夫卡以抽象的形式,把“法”既看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又看成是人们所追寻的公理和正义。
D.这篇小说以变形的手法,荒诞的情节,表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人们的精神困顿。
【3】简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
【4】为了进入法律之门,乡下人付出了所有,苦苦等待了一生也没有进去。请结合全文分析乡下人是否能够进入法律之门,并结合现实谈谈小说给予我们的启示。
7、默写填空(请选择其中7句。填写时注意序号的对应)。
(1)怨不在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宜深慎。(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2)恩所加,___________________;罚所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3)夫在殷忧,_________________;既得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4)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思虚心以纳下。(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5)文武争驰,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尽豫游之乐,________________。(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6)夫以秦王之威,_____________,辱其群臣。___________________,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7)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见廉颇,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8)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_________。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9)呦呦鹿鸣,食野之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小雅·鹿鸣》)
(10)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①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字。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②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注)①此词作于庚戌年,即公元1190年。当时南宋国力很弱,随时面临金兵南进的威胁。篆冈,是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中的一个地名。②宋玉有诗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以“夜月楼台,秋香院宇”二句对起,以工整清丽的句式描绘出秋月辉映楼台、秋花香幽院宇的迷人夜景。
B. 承接起句,第三句转写景中之人,神态细节的描写中衬以一个助词“地”字,将人物欢乐之状表现得跃然纸上。
C. 上片末二句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和一般文人一样的见秋即悲的伤感之情,借宋玉悲秋之感以助自己抒情的笔势。
D. 下片末句“重阳节近多风雨”中“风雨”一语双关,既指自然风雨的气候,更是暗喻南宋当时险恶的政治形势。
【2】词中“悲”字,反复出现,请结合全篇,分析“悲”字的内涵。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建德传
①窦建德,贝州漳南人。世为农,自言汉景帝太后父安成侯充之苗裔。材力绝人,少重然许,喜侠节。乡人丧亲,贫无以养,时建德方耕于田中,闻之太息,遽辍耕牛,往给丧事,由是大为乡党所称。盗夜劫其家,建德立户下,盗入,击三人死,余不敢进。请其尸,建德曰:“可投绳系取之。”盗投绳,建德乃自縻,使盗曳出,跃起捉刀,复杀数人,繇是益知名。为里长,犯法亡,会赦归。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
②武德元年,宇文化及至魏县,建德谓其纳言宋正本及德绍曰:“吾,隋民也;隋,吾君也。今化及杀之,大逆不道,乃吾仇,欲为天下诛之,何如?”正本等曰:“大王以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以能杖顺而动,义安天下也。化及为隋姻里,倚之不疑,今戕君而移其国,仇不共天,请鼓行执其罪。”建德善之。即引兵讨化及,连战破之。化及保聊城,乃纵撞车机石,四面乘城,拔之。
③未几,连突厥侵相州,刺史吕珉死之。滑州刺史王轨为奴所杀,奴以首奔建德,建德曰:“奴杀主,大逆。纳之不可不赏,赏逆则废教,将焉用为?”命斩奴而返轨首,滑人德之,遂降,齐、济二州亦降。建德每平城破阵,所得资财,并散赏诸将,一无所取。又不啖肉,常食唯有莱蔬、脱粟之饭。每倾身接物,与士卒均执勤苦,由是能致人之死力
④时秦王攻王世充于洛阳,世充遣使乞师于建德。五月,建德自板渚出为阵,西薄汜,南属鹊山,亘二十里,鼓而前。秦王登虎牢城望其军,按甲不战。日中,建德士皆坐列,渴争饮,意益怠。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溃。建德被重创,窜牛口谷。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获之,传而西,斩长安市,年四十九。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盗曳出 曳:摇晃
B.滑人德之 德:感激
C.由是能致人之死力 致:招引
D.西薄汜 薄:临近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渍
B.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溃
C.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溃
D.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溃
【3】下列对全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建德气力超人,年幼时,常做一些重许诺的义举,喜好狭义气节。同乡贫穷没办法埋葬亲人,当时建德听到这件事后,把耕牛送去充作办丧事的费用。
B.窦建德是一个勇猛无惧、机智聪明的人,盗贼去他的家中抢劫,他不仅不怕,与盗贼对战,还巧妙设计,出其不意,杀死了不少盗贼。
C.窦建德是一个秉持正义的人,滑州刺史王轨被奴仆杀害,这对窦建德来说是有利的,所以当奴仆投降窦建德时,窦建德不但没有杀掉奴仆,反而收留了他。
D.窦建德是一个善待下属的人,每当攻陷城镇打败敌军,所得到的财物,一起分发奖赏给各位将领,自己一样东西都不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王以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以能杖顺而动,义安天下也。
(2)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
10、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道题进行写作。
(1)请以“人生的信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明确立意,文体清晰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根据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近日,奔驰车主哭诉维权事件引发公众热议。女子花66万在西安“利之星”买了一辆奔驰,提车当天就漏油!多次协商维权无效后,她不得不坐在汽车引擎盖上“撒泼打滚”,“我是受过文化教育的人,我是研究生毕业,但是这件事让我几十年的教育受到了奇耻大辱!我就是太讲道理!”女车主哭诉维权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后,迅速引发舆论关注。
耐心沟通不被重视,撕掉斯文才能讨回公道?“按闹分配”不应是社会常态,忠厚实诚也不应被欺负。涉事店的态度不仅砸了自己的牌子,还“漏”了自己的良心!
——《人民日报》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